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泰和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世界珍禽——泰和乌鸡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張良驊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泰和县 泰和乌鸡 外貌特征 神话传说 经济价值

    泰和 张良骅地处井冈山脚下的江西省泰和县,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是驰名中外的泰和乌鸡的正宗产地。泰和乌鸡又叫「武山白凤乌骨鸡」。一代文豪郭沫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路过泰和,目睹到美丽的泰和乌鸡,便赋诗一首《宿泰和》:「车入泰和境,回龙溪水清。山高林木茂,路畔稻禾平。乌骨鸡多产,乌砂石著名。短枪持向的,百发中红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形象地描写了他当时见到泰和乌鸡的美好情景。美丽的神话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泰和县武山山洞里的汉钟离、张果老

  • 文章泰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曾繁志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泰和 养殖历史 体态特征 药用价值 养殖发展

    泰和鸡,又名武山鸡。俗称乌骨鸡,从唐代开始,牠就以「名鸡」出现在典籍上,引起了历代医家的注目。清代乾隆皇帝得到这一贡品后喜不自胜,赐名为「武山鸡」。一九一五年,武山鸡被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因外形美观而评为「观赏鸡」,随即享誉全球。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泰和鸡的性能和价値又有新的发现,牠的药肉多用功能更使之成了「特殊经济类型」的鸡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泰和鸡的发祥地在江西省泰和县武山西麓汪陂村,俗称老汪陂。牠在当地最早的名字叫「阳毛鸡

  • 文章我的故乡——泰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1、132期  作者:曾如南  出版时间:1988-02-16
    关键字: 泰和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人物回忆

    的人才。到了民国二十八九年的时候,政府为实施国民义务教育,遂将各中心小学改为国民学校,如城区原属县府的「萃和书院」和「千秋书院」,已改为「泰和县西昌鎭第一国民学校」和「第二国民学校」。在城区除了这两所公立小学之外,还有一所私立的三德小学(属于天主教的),其规模与一切教学设施,不亚于其他两校。后来对日抗战军兴,江西省政府及各厅处迁驻泰和,许多学校也纷纷疏迁来泰,而且中正大学亦在我县的萧遽博士苦心筹谋下,及时成立。一时学校林立,人才济济,学风鼎盛,为国家社会

  • 文章先哲黄庭堅詩宗軼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6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黄庭坚 万寺宫 洞宾阁 泰和县志》

    江西诗派称之,诗气流传之盛可知,朱彝尊于裘司直集序云:「宋自汴梁南渡,学者多以黄鲁直为宗」,开创文化史新纪页,声望之隆,载誉之盛,无出其右者矣。他的书法,与诗齐名,锋藏力透,苍坚有骨,正如书法今鉴所云:「庭坚吸收了前代书法特点,综揽各体之妙、气势澎湃、神韵驰聘」。写有承天寺碑文,疏谏奏章等,均篆刻石版,装于黄公祠墙壁,字迹清晰,未悉大劫后,现仍有留存否?思之怃然!泰和县志第九巻名宦传第五页,载有宋神宗元丰四年间,山谷主政泰和,刊有自题赞日:「似僧有髪,似俗无

  • 文章泰和之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天成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泰和县 改革开放 发展建设 地方特色 经济发展

    泰和 天成我多年旅居在外,但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总想找机会回故鄕看看,最近,终于如愿以偿。看到泰和各方面变化发展之快,实在使人感到振奋。解放后新建的工农兵大道,从梁家村到陈家坪,这几年又从陈家坪延伸到上田鎭,形成十里长街。横贯南北的井冈山大道,经新辟的农民一条街,跟文田新区相连接,又是一条十里长街。文田新区原是一座红土园,如今车水马龙,繁华似锦。由上田向东过赣江公路桥,与塘州鎭相接,于是城区澄江鎭、新区文田鎭、永昌塘州鎭形成了县城小武汉三鎭的格局。改革开放

  • 文章我的故乡——泰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0期  作者:曾如南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泰和县 故乡风貌 风景名胜 乡音乡情

    县仍属其管辖。南齐、南陈两朝,都因循旧制,而未更迭。到了隋朝开皇十年,始废除西昌并东昌,遂兴等县,而改设安丰县,不久又改安丰而为泰和,仍属庐陵郡管辖;泰和之名,开始于此。据县志记载,因为地产嘉禾,乃和气所生,故而名之。唐朝初年,属于吉州之庐陵郡,并将「泰」字改为「太」字,将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并入太和,后来又折太和地一部份出来,设置永新县。五代时的南唐保太元年,曾析太和地设置龙泉场,不久升为县。到了宋朝熙宁四年,又析县之诚信鄕六保,而置万安县。到了元祐七年

  • 文章泰和处处千烟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黄從周 康昭云 孫學釗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千烟洲 泰和地名志》 红壤丘陵治理 水土流失 示范基地

    最是秋令好景处,林茂果丰千烟洲。在江西,在吉泰盆地,千烟洲,一个极普通的小山村,十几年来,一批包括著名森林生态学家李文华、土壤地理学家李孝芳等中科院科学家,在这里潜心硏究,创造了蜚声中外的《千烟洲模式》。《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试验》课题,被联合国敎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确立国际试验示范硏究项目。昔日《绝地》成乐土据《泰和地名志》记载,明代中期,这里居住上千人烟而被称为《千烟洲》。而后几百年的战乱和无度开垦,带来生存条件恶化,这个历史上的千烟

  • 文章白下古有翰墨香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聶志剛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白下 泰和县 民间文化 对联书法 山水人物书画

    泰和 聂志刚泰和古称白下,看了县博物馆珍藏的书画名作,闻到了一股翰墨香味。泰和民间的文化品味,向来较高。许多家庭都用书画装饰,点缀生活。民间至今,仍保存有宋元明清时期名人字画。见博物馆收藏的名人字画、碑刻,正是从民间征集到的。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首领,元祐年间,在泰和任县宰三年,其手迹流传极少。今幸存御制戒石铭一幅,文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戒石铭》原为蜀王孟昶所作,宋太宗摘其四句,颁庭坚书,令天下皆摹刻石,置公署为座右铭。今天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