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母校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軍旅憶舊 永懷校長思公恩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李佐援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陆军官校 军旅生活 母校回忆 缅怀校长 办学治校

    兴国 李佐援时光飞逝,回忆民国三十九年秋,陆军官校(以下简称母校)在台复校,招考第二十四期(以下简称本期)学生,其时余年十九岁,在宪兵第九团所属花莲宪兵队当兵,经花莲考区初试录取,四十年三月初到凤山母校复试幸蒙录取,四月一日开学典礼,总统 蒋公莅校主持,勉师生发扬黄埔精神,光复大陆国土。四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本期毕业典礼,参谋总长主持,转瞬明(九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校庆,本期毕业行将届满五十周年,同学联谊会商庆各项纪念活动,纪念特刊编辑小组发函各同学,征求具

  • 文章龍河書院春滿園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龙河书院 万载中学 往事追忆 母校变化

    十分雅静。郭老师吿诉我,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兴建校舍,扩充师资,使学校越办越兴旺。目前,学校的总面积已比以前扩大了十多倍,达一万多平方,还添置了不少教学仪器,光图书馆的藏书就有几万册。呵!远行的校友们,母校的变化,又何止于此呢?郭鸿长老师继续说,万载中学,不仅以她和谐、恬静的美好学习环境,吸引著远近的莘莘学子,全校已有二十八个班组,共一千五百多名学生,近二百名教职员工;而且还以其较高的教学质量,成为江西省重点中学之一。近些年来,为国家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

  • 文章(叁、敎育:)憶瑞金縣立中學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鍾蔚暉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县立中学 母校 绵江中学 乡贤 纪念会 校歌

    瑞金县立中学,乃是余之母校,一别二十余年,不胜萦念。记得学校座落于县城之东南,远山环翠,笔架凌霄,绵江漪涟,贡水荡漾,双江沉月,波光尤美,桃李满园、桐林高耸,校舍巍峨,环境幽靓,吾于此薰陶三年,奠立学识基础。学校前身是私立绵江中学,于民国十二年,由先堂兄蔚升,邀集刘惜吾、杨雨苍、周庆光等十余位鄕贤商议所创建,并公推其为首任校长,悉心规划、并得敎职员全力支持,成绩斐然。因此调任省立宁都十一中学校长。嗣后绵中改为县立中学,校长一职,由刘惜吾先生担任,刘公惟甫

  • 文章省立瑞金師範拾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劉志儼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江西省瑞金师范学校 校歌 校园往事 吴振春 回忆母校

    瑞金 劉志儼「校歌」是代表學校的歌,「校訓」是爲訓育的需要而訂定的。前者多係依據學校所處時代背景或地理環境而作,藉以振奮精神,鼓舞士氣;後者則係採用格言或成語製作匾額,懸掛於醒目處,作爲師生進德修業,淬礪奮發,立志向上,困學自強的指針。要之,兩者皆爲賦與師生期許及重任,以示教育功能之無限宏偉。「青年青年,堅苦卓絕,救國任仔肩,從根救起,教育當先,建設新中國,三民五權;東南重鎭,閩粤毗連,鉢山綿水,絃誦興焉,濟濟多士,莫辜負國家培育,努力爭著祖生鞭;四維八...

  • 文章犧牲奮鬥四十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鍾岳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政工干校 四十周年纪念 母校回忆 校友聚会

    民国八十四年五月廿八日,是政工干校第三期同学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日,忆民国四十四年五月廿八日,这个日子永远记忆在我们的心里,在未入政工干校前,我是在金门闽南地区,干游击政治工作,四十二年奉命调训政工干校第三期游击政工训练班受训,期中适逢母校第三期招收新生,我们这期调训的学员,大多都被测试及格,当时福建省**救国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王蕴先生获知此事,由金门赶来学校找王永树校长,吿知「这期所调对象,悉系游击部队的政工菁英,如果都被录取,对福建省**救国军

  • 文章庆祝母校省立南昌一中百年华诞(幷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張天岳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母校纪年 百年华诞 南昌一中 祝贺诗词

    广昌)四十七届(初中广昌)张天岳走过似水流年,历经世事变迁,在新世纪的第一个金秋,母校省立南昌一中(现名南昌巿第一中学)迎来了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在一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学校几经变迁,历经坎坷,不断发展壮大。一百年光辉历程,记载了几代教职员工艰苦奋斗的业绩和默默奉献的足迹,凝聚著历届学子勤学苦硏的智慧和汗水。一批批民主斗士、科学巨匠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时至今日,仍闪现看熠熠光辉。堪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千年轮替,盛世如幻。値兹母校建校百年

  • 文章從十月三十一日到三月十三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劉子暎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江西教育史 人文建设 创办学校 《大辟余生集》 母校纪念

    同窗老学长也。近年以来,我选录旧作,诗、词、文摘若干篇,汇编成册,命曰:《大辟余生集》,或有「式微」、「黍离」之吟,或有「摽梅」、「柏舟」之叹,或有「陡岵」、「蓼莪」之悲,要皆本乎「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之旨,言不踰矩,语不伤时,用能导泄胸中之抑郁块垒已耳!去年九月底,适国立中正大学校友会,戈戚扬老学长莅临,访晤在浔母校窗友、我因托请携拙集手稿到台北,转请正大,十三中旅台老学长代洽刊印,所有编排、校订、诸多烦琐细务,我不克躬亲参与,皆仰蒙正大

  • 文章《南昌一中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張天岳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南昌一中 诗词歌赋 往事回忆 怀念母校 校园风貌

    匡庐耸翠,章贡激扬,叠山[1]道上,学府堂堂。回首往昔,母校初创。筚路蓝缕,先辈拓荒。初名江大[2],书院改装[3],继迁澹台[4],桃李飘香。公、勇、勤、俭,立为校纲[5]。四字箴言,永作榜样。二六年[6],砲声响,倭寇暴戾,儒祖惊殇。南昌狼烟烽火,市内断瓦残墙,为办学,避敌仇,辗转崎岖,跋山涉水流。别南昌,走奉新,迁崇仁,搬驿前,扫白水(今赤水),豪情飞四野,战歌震旴江。学子慕「一中」,千里奔广昌。草鞋脚上穿,入学剃光光(光头)。以苦为禾兮,壮志不忧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