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童趣横生的谷(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董建民 李志川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历史集萃

    江南一带,多有谷,据传起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每年秋收之后,农家孩童便用新稻草扎成草把,用木棍戳住,草绳串成草把,在晒场、田畔或串村游玩,欢庆丰收。随着年代的延续和历代扎老艺人的不断改进,江西省湖口县的谷就以其草编工艺之精致细巧,表演形式之活泼新奇,而从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古朴、拙稚、活泼、童趣横生的民间艺术之花。民以食为天,万物谷为首。谷历来被尊为群(纸、布、板等)之首,被乡人称为是老、真,只在祭神游菩萨时才能出游,并在前面开道

  • 文章湖塘坑里鱼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9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10-05-01
    关键字: 鱼龙灯 五斗为斛 坑里龙灯

    每年春节期间,丰城市民间特别是乡村,都有舞灯的民风民俗。然而,笔者发现该市湖塘乡坑里村却与众不同,村民是舞鱼灯。这是旧时唯一流传下来由鱼灯和灯组合的彩灯,被丰城市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鱼灯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据坑里的八旬高寿胡家玉和古稀老人胡信增介绍说:那时,湖塘乡坑里村有四个姓,而姓胡的人丁最少,胡姓不足舞一条灯的人力。有一年,胡姓有一个在清江县樟树镇开金银铺的老板,他从樟树镇买回来五只篾扎纸糊的鱼灯。这鱼灯有五个种类:鲥鱼、鲭鱼

  • 文章丰城“梅烛”的文化内涵及盛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梅烛龙 文化遗产 梅烛游园盛会 梅烛龙节

    丰城“梅烛”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在首届中国宜春(地级市)月亮文化艺术节上,三百余名精神抖擞,身着崭新民族服装的丰城市隍城镇农民,飞舞著由九百九十九个灯笼组成,长达五百米的梅烛,蜿蜒穿行在宜春街头,成为此次文化艺术节上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一大看点。山灵、水秀、人杰的丰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和繁衍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奇葩,梅烛便是百花业中绽放鲜艳的一朵。据《丰城县志》记载:丰城梅烛在不少村庄流传盛行

  • 文章年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8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12-08-15
    关键字: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大事 龙年 文化

    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六十甲子」轮流转,岁次今年为壬辰,在十二生肖中辰属,今年是年。,是中国人心目中特有的一种神物。无论身处何方,一句「的传人」,会让每个中国人心生自豪;一句「的子孙」会让所有中国人倍感亲切……。世界上虽然并没有,然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新华字典》中,说「」的身体很长,有鳞有角、能走、能飞、能游泳。近代生物学上指一些大小不等的有脚有尾的爬行动物,如恐等;古代帝王有「真天子」称谓;形状像的或有图案、灯、

  • 文章(壹、史地零縑:)名勝古蹟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劉繩逵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风景名胜 地方民俗 雾山 真君阁 龙珠寺 龙山庵

    可得而闻矣。浮波烟艇,即浮波渡口昔日渔舟麕集之处,晚间灯火明灭,立上游云桥上及两岸观之,别有一番情趣。入民国后,河床淤浅,不能行舟,此景不复存矣。其余四景无大变动,亦无特殊引人入胜之处。其他如距城东五六里之乌仙山,六月花公花母诞辰,前往朝拜者,络绎于途。风景亦佳,在山上可俯瞰县城,楼台参差,绵江如炼。雾山,北距县城廿余里,风景优美,为本县佛敎重地之一。地灵人杰,民国开科状元考选部政务次长周师庆光,其祖居即在山下,故其别号为「务山樵」。猫子寨在黄安鄕,为眞

  • 文章蛇年谈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传说 图腾 民风民俗

    蛇升华为是中国人心目中特有一种动物。无论身处何方,一句「的传人」,会让每个人心生自豪;一句「的子孙」,会让所有中国人倍感亲切……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神物,但是由蛇演化而来,的主体(颈、身)是蛇的形象,先有蛇、再有。但是大蛇小,故人们常称蛇为「小」,十二生肖属相,蛇排行第六,在后一位。《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主角白娘子是一条修炼千年成仙的白蛇。白娘子与许仙结为秦晋之好,且忠贞不渝,她虽为蛇,但这故事,却深受人们喜爱。所谓

  • 文章年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龙年 文化 有关名词 文化传说

    修水 涂浩澜辰的生相为在我们中国人民心里是一种非常神秘且最崇拜景仰的偶像。依据旧时说,是一种有鳞有须有角的神虫。近代地质学家从化石中考据,决定「」为古代爬行动物;种类甚多,或一栖或两栖,体型庞大,长度约十二、三丈。鳞虫中长的叫,与麟、凤、龟合称为四灵。现在地球上除龟外,、麟、凤均已名存实亡,尙未有闻现代人见其实质活动体型。在民间春节鄕村中农闲时社会迎神赛会,多扎灯游向村中各户玩耍,借「行一步,百草皆青」的吉祥话来祝福各家平安。但民间所扎

  • 文章故乡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胡寧慶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故乡风俗 龙灯 舞龙灯 地方传统 民间文化

    泰和 胡宁庆故鄕在赣中南一个偏僻的山村。每年农历正月,最热闹的便是舞灯。家鄕的灯分草和篾两种。草用稻草捆扎成三、五节,以稻草绳连接。头上有两个稻草扎成的草,再用朱红点上「晴」,须是一束染成红色的黄麻。舞时,背上还得揷上几支燃香。可别小看了这古朴粗糙的草,它可以驱邪袪瘟,保佑六畜兴旺。因此,草是到各家各户的畜栏去舞的。每到一处,主人便会把草引到家里的牛栏猪圈门前,草在门口舞几圈,再冲著畜栏门点头三次。这时,主人便会上前把一个

  • 文章九江舟赛侧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3期  作者:王憲章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九江 龙舟赛 国际龙舟邀请赛 招商 改革开放 活动纪实

    我国舟竞渡史上规模空前,气势恢宏的划船盛会,—第六届全国「屈原杯」与「庐山杯」国际舟邀请赛,经过两个阶段,四天的紧张角逐,于六月五日在风光如画的水上赛场—九江市区南湖降下帷幕。连日来九江市民和国内外的嘉宾、客商、新闻记者、公教员工、运动员、以及来自国内外各地的热情观众,都沈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紧张激烈的舟竞赛,丰富的多彩文化,旅游活动,盛况空前的商品交易,诚挚友好的外贸洽谈,浔阳城内,好戏连台,高潮迭起,一场场美艳的舟竞渡,将九江改革开放的风帆

  • 文章宜黄县民间艺术拾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0期  作者:汪發蘭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龙灯 盘灯 花灯 吊灯 焰火

    灯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元霄,县城及一些集镇有舞灯的习惯。灯由头、身、尾组成。每节灯内点有特制的油纸撚,舞动而灯不熄。灯前面还有牌灯、狮象灯、高跷、旱船、蚌壳灯等开路。舞灯时,一人执珠(绣球)引至各户厅堂参拜后,头戏逐珠,身、尾随之翻滚,忽左忽右,时腾时伏,并有锣鼓、唢呐、丝弦伴奏,热闹非凡。城南乡井村的双灯,两条灯同时起舞,表演「双盘柱」、「打结过舱」、「抢劫火球」、「扭丝」、「打花」、「钻沙」等套数,舞灯人还可站在条凳

共56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