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鄱阳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好吃的藜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8期  作者:陶理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藜蒿 草鱼 鄱阳湖 乡土野味

    暮春三月四日到家鄕南昌,吃到了四十余年向往的「藜蒿」。此菜是南昌赣江支流,流入鄱阳湖低洼的沼泽区的一种「水草」。叶形似蒜叶而略小,茎似蒜苗粗细而略短。叶茎均呈青翠。每届江南春雨连绵季节,鄱湖西侧沿岸沼泽中,葳蕤繁茂,也成了鄱湖著名的春季「草鱼」繁殖的大本营。给本区的农渔混作的农渔友们,带来不少财富。也带来莫大口福。回到本题——「藜蒿」,由水中采拔起来,以竹篓装好(每篓约瓦斯桶般大)由帆船运往巿上求售,这就是南昌巿民、一年一度最爱的、一道家常美味佳肴。不过

  • 文章湖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鄱阳湖 乡土回忆 湖草 农业 乡土文学

    都昌 邵天柱「鄱阳湖的草,南昌佬的宝」,这草指的藜蒿。藜蒿究竟怎么生、怎么长的,我惭愧,不很清楚,只知它的嫩茎可以作菜。早春,用来炒腊肉,别有一番风味,入口咯崩脆,且带一丝芫荽的异香。打小住鄱阳湖边,却因家鄕没吃藜蒿的习惯,对它熟视无睹。及成人后,多次借调省城,方在南昌的餐桌上经常吃到它。初吃亦不大习惯,久而久之,受南昌朋友影响,竟然也喜欢上了。近年,藜蒿被美食家们吹神了,说它有防癌的功效,于是不仅成了省城的名菜,而且跻身于国宴,甚至飘洋过海了。因此,它

  • 文章扳銀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扳银鱼 地方风物 鄱阳湖 银鱼品种

    都昌 邵天柱以往,每年的白露至寒露,鄱阳湖便进入银鱼汛的旺季,是渔民们下湖捕银鱼的好时候。这好季节,不是渔民的,也不愿错过。纵不能像渔民那样的下大湖拉大网,也会到湖的港边,寻找银鱼洄游场,用筝去扳。筝多自制,由网、弓、杆、绳诸物组成。网方形,四角扎在两根交叉的竹弓上。弓的交叉点,用铁丝穿过,与筝绳一道,系于扳杆梢头。筝下水后,扳杆尾端与扳绳另一头就放在身旁,起筝时,只需替扳杆尾端找个支点,收扯扳绳,扳杆梢头即向空中立起,筝也就网著鱼儿悬出了水面。有劳

  • 文章深秋話鄱陽湖邊的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高德玉 出版时间:1968-12-02
    关键字: 鄱阳湖 大雁 往事回忆 趣闻轶事

    三四斤,浮水而宿,龁草而食,性机警,畏寒冷。父老相传:深秋八月,雁门关开,雁羣结队,由北而南。儿时以为:雁南来叩关,守关者开关迎之。及长,始悉雁门关位于山西县,两山夹峙,高插云霄,其形如关,雁飞至此,惟有穿关而过,故名。当雁阵横越长江进入江南地带,多以洞庭鄱阳两湖为其避寒觅食之处。其入湖者,有飞至衡阳县南上空,即行折回,衡山主峯之「回雁峯」,相传实缘于此。其入鄱阳湖者,有飞至仙霞岭上空,亦即折返者,故闽中少雁。前人载雁飞至潇湘南岸,乍见两岸水碧沙明,靑苔遍生

  • 文章鄱湖漁俗文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鄱阳湖 渔俗文化 风土习俗

    鄱阳湖,烟波浩淼,水域辽阔,为中国水面最大的淡水湖,著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生活在湖边的人民,在与湖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文明。同时,在渔俗文化方面,它们也匠心独具,以自己的智慧和风韵,为这座丰碑的塑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之成为鄱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湖乡渔业生产,不但沿袭传统的捕捞习俗,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渔民们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整理出不少渔谚和针对性地使用的各种渔的习俗。如「清明鱼发躁

  • 文章漁家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渔家 故乡特色 烹饪方法 鄱阳湖

    以忘怀的。渔家待客,自是大鱼好鱼,如扁鱼、桂鱼等湖中珍品,至少也得十几斤的青鱼或鲤鱼。鄱阳湖的鱼出自大水面,不像塘里养的带泥土味,因而这鱼若到了大馆子,必当上品小心伺候,做出许多花样来。其实那正是损掉鱼味的根由。你想,鱼经刀剥手抓之后这样腌,那样炸,味道不早跑掉一半了么。渔家做鱼,找不出那么多佐料,有姜有蒜有辣椒足矣。其之保持鱼味,关键有二:一是鲜活,猪吃叫,鱼吃跳;二是做法。鱼砌好洗净涤干后,万不可像馆子里那么用油去炸。再说,渔家也没那么多油。像我表姐,遭饥荒

  • 文章鄱陽懷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70-06-02
    关键字: 鄱阳湖 水上健身运动 龙舟 竞渡 故乡习俗

    八、競渡誌變夏五月五日,龍舟競渡之舉,吾邑官民夙尙之矣。唐刺史張栖眞知饒州,嘗于城南二百步名懷蛟潭之處,懸孝經于標竿之上,令參與端午節競渡者取之,寓意深遠,洵盛事也。自茲以往,或競渡,或不競而渡,多以實物賞給。時至輓近,則以錦旗銀盾獎金代之,且蔚成爲民間水上健身運動焉。按龍舟形式,各地不同,唯一相似,即舟身細長與龍頭龍尾也。吾邑所具龍舟,身長約三百至四百餘尺,舟之邊沿分坐十二人至十八人,舟之中身容三人,或立或坐,一司喝彩唱歌,一執旗指揮,一敲鑼鼓助威。尾...

  • 文章鄱陽懷古(故鄉見聞之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70-05-02
    关键字: 鄱阳湖 张王庙 地藏王庙 雩坛 鲲岛 塔山

    五、兩王顯迹聖人以神道設教,鄱邑人士受其影響,蓋已深遠矣。故寺廟之多,有數家建一廟,有一姓一村或一鄕數廟,名勝之區,梵宮精舍,處處可見。而所崇祀之神,如府城隍、縣城隍、孔聖、關岳、文昌、東岳、火神、財神、水神、華佗、親音、屈原、龍王、張王及地藏王等,至數百位,所謂元帥將軍之神,更不可勝數。其著名者,當推張王廟與地藏王廟,稽其事蹟,可得而傳焉。緣張王廟,位于鄱江鎭大街,前有廣場,地勢隆起,廟貌巍峨,香火繚繞,夙著靈異。而所崇祀之神,乃唐御史中丞守睢陽不屈死...

  • 文章鄱陽湖畔的兔子島故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4期  作者:帥蘇姣 出版时间:2014-02-15
    关键字: 岛民的一天 货物中转站 鄱阳湖打渔 捡石块 锤砸子 知青方明 如玉与美兰 方明娶美兰 采砂致富 如玉旅行社 重回兔子岛 爱护桑梓

    兔子岛坐落在鄱阳湖畔,三面环水,只有北面靠一条小埧通到附近的工厂,小镇,以及城市去,占地十几平方公里,是个非常小的半岛,岛上绿树成荫,二十几户人家住在靠南一面的平地上。每天鸡叫以后,岛民们便纷纷起床,打开房门,就可以看见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湖面变换著不同的颜色,非常美丽,而人们无暇欣赏,赶紧去把鸡鸭放出来,它们便纷纷地跑向东面的山丘,去抓虫找草,开始它们一天的觅食成长壮大的活动。主人们却没有空照看这群鸡鸭,他们挑着粪桶,带着锄头,也往东边去,那里有很多用矮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