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話説吉水人文甲天下(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5期  作者:曾采堂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吉水县 科举名人 兴学 重视教育

    罗汝敬、王省、王艮、胡广、邹缉、毛伯温、罗侨、周延、李中、罗洪先、邹元标、曾同亨、曾乾亨、张宗琏、李邦华、李日宣、李献可、刘观、杨引、刘应秋、刘同升,罗大纮等二十四位吉水被编入《列传》,有解缙、廖钦、张伯颖、陈诚、周忱、熊概、钱习礼、罗通、周叙、廖庄、刘俨、毛伯温、彭教、王龟年、颜皞、周述、萧宽、周子恭等十八位吉水人被编修入《志》[2]。吉水历代邑宰,均以兴学为己任。宋天圣四年(1026),县令张浦建儒学于县城。隆兴、庆元间,几度扩建。大德五年(1301

  • 文章(陸、序跋:)書「東山公祠堂聯」後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东山公祠联 祖功宗德 废除科举 中学 纪念

    瑞金朱坊村東山公祠聯:東風吹捲浮天霧,山水滌清障日塵。敦本堂聯:敦詩書而説禮樂,昭奕代祖功宗德;本學問以成事業,卜前科秋解春元。鄕丈朱和卿先生,諱先錞,一號先純。嫺制藝,擅詩文,淸季以學名振軍應州縣學試,卓蜚聲譽。居貧,屢爲人入場捉刀,成秀士,而科擧乍廢,竟自儕白衣,里閈咸嗟惜。嘗肄業贛州章貢中學堂,以無意仕進,遂杜門耑攻堪輿之學,造詣深邃,卜築建塋多吉地。昔撰東山公祠堂聯,文孫國璋校長誦屬代書,備神州匡復,重爲鐫刻,資作紀念;取便庋藏,輒寫塵此紙,尙乞...

  • 文章(陸、序跋:)跋「書東山公祠堂聯後」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朱學瓊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东山公祠联 乡贤 诗文 科举 白衣 孔学

    和卿公昔撰東山公祠、敦本堂聯,鄕賢周慶光先生爲之作書,並繫之以記,備言公嫻制藝、擅詩文、精堪輿:可謂知言,第未詳其細節耳,請補述之。公於書無不觀,熟誦詩文三千餘篇。寄讀高峯菴,去家可廿里,每之菴,且行且誦鄕所讀書。袖米盈握,成誦一篇,去米一粒,至菴下,有餘米,則居路側,復誦書,必米罄乃入。每至夜分,誦聲不絕,人以爲鬼,好事者燭之,乃公也。公所爲文辭,深閎奇肆,而以氣勝,時賢罕出其右者。每試,輒筆掃千軍,因自號振軍。居家貧,屢爲人捉刀場屋,皆中式,成秀士。...

  • 文章科举制度在民间的生动演绎——义宁陈氏故里的举人石、进士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劉經富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丰鐄 石旗杆 陈光祖 进士墩 客家人

    修水 刘经富丰子恺先生写过一篇《中举人》的文章,回忆他的父亲丰鐄参加科举考试事。丰鐄科举功名一直不顺,从二十七岁越参加鄕式,连考三届,到三十六岁时,才考取光绪朝最后一科举人。丰母是个好强的人,虽垂垂老妪,常请医吃药,还是放不下一桩心事。当地风俗,凡中举者须到祖坟前立旗杆石,竖起旗杆来,中了举人,不但活着的族人都体面,连死了的祖宗也荣耀。老太太对人说:「坟上不立旗杆,我是不去的。」丰鐄中举不久,母亲已病危,丰鐄连到祖坟上立旗杆。母亲弥留之际犹问:「坟上旗杆

  • 文章永新縣槪述(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劉定志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永新县 科举功名 人员名单 学术背景 文化教育 地方风俗 物产

    永新 劉定志捌、一般人物在清同治十三年以前,本縣各種人物,縣誌已列舉甚詳,茲不贅述。清同治十三年以後,其間若干年中斷,無資料可稽,茲就在各鄕人供給之資料,及本人所知者,分别敍述於後:(以周士松將軍提供最多,謹此致謝。)一、科擧功名狀元:劉光字繼盛號輝先,東鄕溶江人,爲太平天國洪秀全時開科第一次,有同鄕周新邦先生撰:「天國眇目劉狀元」文,另述之。翰林:段友蘭—西鄕高溪(坑)人,曾放重慶學台;劉彭錫—北鄕人。解元:李政熾—西鄕梘田村人,號爾莊,清光緖戊子科選...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