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集萃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童趣橫生的谷龍(草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董建民 李志川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谷龙 草龙 风土习俗 历史集萃

    江南一帶,多有谷龍,據傳起源於隋唐,盛於明清。每年秋收之後,農家孩童便用新稻草紮成草把,用木棍戳住,草繩串成草把龍,在曬場、田畔或串村遊玩,歡慶豐收。隨著年代的延續和歷代紮龍老藝人的不斷改進,江西省湖口縣的谷龍就以其草編工藝之精緻細巧,表演形式之活潑新奇,而從草龍中脫穎而出,成為一種古樸、拙稚、活潑、童趣橫生的民間藝術之花。民以食為天,萬物穀為首。谷龍歷來被尊為群龍(紙龍、布龍、板龍等)之首,被鄉人稱為是老龍、真龍,只在祭神遊菩薩時才能出遊,並在前面開道...

  • 文章神女生涯非是夢——黎川老街娼妓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黎川 娼妓 历史集萃 学术研究

    在縣城陌巿街頭緊靠黎灘河邊有一條幽深的小巷——石蓮巷,巷尾就是黎灘河。古代沿河江岸嶙峋岩石上,矗立著依石而築,古色古香,建築風格特殊的吊腳樓。吊腳樓由水中佇立而起的一根根木柱支撐著,放眼望去,一層層,一排排粉牆黛瓦的亭台樓閣,溫馨而又畫境。這種樓飛檐翹角,三面環廊,「吊」著幾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誘球或金瓜的懸柱,和老街相互依偎,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黎灘河沿岸,構成新城縣獨特的風貌,是古代新城縣的風月繁華之地,這裡妓院鱗次櫛比,門前都懸掛著紅燈籠。吊腳樓全用木板...

  • 文章南昌採茶戲之淵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胡維平、陳永翔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南昌 采茶戏 渊源 历史集萃

    南昌採茶戲俗稱燈戲、三腳班。其主要流行地區為南昌巿區以及南昌、新建、安義、進賢、永修、奉新等縣。清末,南昌採茶戲在撫州的演出達六年之久,抗日戰爭前,在吉安泰和、贛州一帶,也有較長時期的演出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初名為南昌地方戲,一九五三年改稱南昌採茶戲。南昌採茶戲經過了「燈戲」、「三腳班」、「半班」三個階段。⒈「燈戲」階段:明末清初「燈戲」,逐漸形成了一旦一丑的「二小戲」。演出時,旦腳舞手帕踩點步,丑角耍紙扇走矮子步,載歌載舞,生動活潑。劇目有原...

  • 文章豐城劍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高龍輝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丰城 “剑舞” 风土习俗 历史集萃 方志谱乘

    劍舞,源自西晉永平元年(公元二百九十一年)。當時,世界傑出的天文學家、豐城縣令雷煥在古縣城榮塘墟掘獲「龍泉」、「太阿」寶劍,名揚神州。距今已有一仟七百多年的歷史。此後,形成了一種用劍起舞的劍舞舞蹈藝術。豐城劍舞,曾流傳到豫章(今江西)各縣。特別是豐城民間流傳最廣,名聲最大,深受民間的喜愛和官方的重視。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豐城市政府通知,確定「豐城劍舞」為豐城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一。如今,豐城市根據《晉書》與省、府、縣古《誌》記載,在城區...

  • 文章灶神與宗教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灶神 风土习俗 历史集萃 神话传说 宗教

    灶神,民間又稱灶君、灶王、灶王爺,是中國民間信仰當中最為普遍的神靈之一,家有廚房,必有灶神。上古社會,當人們發明火以後,火可以取暖、照明、燒煮食物,使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在那樣一個崇拜自然圖騰的社會,對火的崇拜,引伸到灶,自然理所當然受封為神,成為一項重要的祭祀活動了。「民以食為天」,灶便利了人們的烹飪手段,人類飲食越來越豐富,灶神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職能也不斷的轉變,最終從一個主營飲食的小神變成了一個司察人間善惡的大神。一、誰是灶神。灶神其人...

  • 文章豐城幾個文化名村揚播海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丰城 文化名村 风土人情 历史集萃 方志谱乘

    豐城市以「一村一品」,打造家園,為人文景觀,擴大知名,展示於世、湧而出現。但在歷史上,這個古老的縣郡,更有多個文化名村,通過書刊、報紙、電台、網絡之媒介,與外文化之交流,其名勝古蹟,風物民情,垂之久遠,而不墜也,早就流聲四方,揚名海外,為世人矚目,憧憬嚮往,慕名觀光的,現略介幾個:豫章王姓的繁衍地——鎭山村鎮山村,是豐城市白土鎮一個古村,它在隋唐年間,就建有村落,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即公元七三〇年),即由豫章東湖之濱,王氏景肅之子,後受詩聖杜工部稱道的「通...

  • 文章東皋「一娘花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东阜 一娘花灯 风土习俗 方志谱乘 历史集萃

    「一娘花燈」是修水縣古巿鎮東皋村冷氏家族春節娛神活動具有傳承特色的新年花燈。「一娘」,即「一聖仙娘」。他的來歷有幾種說法;據《一聖仙娘記》稱:一聖仙娘,名緯英,系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女兒。因生不逢時,烽火連年,隨父母顛沛流離。目睹國破家亡,民不聊生,憂國憂民,同父親屈原於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二七七年)農曆五月初五,在汩羅江投水自盡。一代烈女,以身報國,驚天地,泣鬼神。玉帝深感其誠,托化為仙。每當歲首,造龍船,玩花燈,迎送一聖仙娘,寓以憑吊屈原父...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