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伦理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讚歌與代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2期  作者:張航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伦理 代沟 传统美德 诗词作品

    我歌赞伦理 我歌赞伦理吾颂扬道德 吾颂扬道德父严 四维礼母慈 义夫唱 廉妇随 耻兄友 八德忠孝弟恭 仁爱妻贤 信义子孝 和平养不教 尊天敬地父之过 尊君敬亲教不严 尊师重道师之惰睦邻善邦身教重 挚亲敦友于言教言教重 四海之内皆兄弟于打骂 酒肉朋友不可有时代在变变变 教育改改改代沟在挖挖挖 代沟在掘掘掘管理换 教室改训导换 操场改辅导换 野外改事务 网路代沟塡平代沟塡平 代沟补平代沟补平

  • 文章(肆、悼念懷親)孝順父母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3期  作者:楊世信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父母 孝顺 神权社会 民间传说 传统伦理 家训

    爸爸不爱妈妈,你的儿子孙子也不爱爸爸妈妈,整个社会大家都不爱爸爸妈妈,一转而为仇恨与斗争,把「家」字拆开少宝盖头,就变成「豖」字,成了小猪畜牲。社会组织的根基是家族,文化意识中心在伦理,我们中国人最注重家,逢年过节、外出旅游都想着家,先吿诉家人什么时候回家,阖家聚在一起欢乐吃饭,快乐融融,如果没有家便成了游民,露宿街头、抢劫杀人放火,社会岂不大乱?社会根基是家,好多家组成村、鄕、县、省,及至国家。家是国的基础,人的自然情感和理性,没有古今距别与新旧之分

  • 文章清明節祭祖掃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3期  作者:歐陽柳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清明节 孝文化 历史典故 民族团结 伦理孝道

    慈母尝尝,不敢贪心,还望大人恕罪。」袁术听了,更是警异陆绩的辩才,而行孝尤为难得,不禁走过来,抚摩这个可爱的孩子,依依惜别,称赞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陆绩是三国吴郡人,既长,博学多才,星学数理,无不赅览,孙权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大将军。维护伦理,发扬孝道,中华民族,有依有靠,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后代子孙,引以为傲也。

  • 文章梅川廖氏族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文天祥 出版时间:1971-02-02
    关键字: 梅川进士 廖氏族谱 山川地貌 伦理观念 文天祥

    梅川進士廖壽翁與余同寓官舍,得與談論古今事,或以詩酒賡酬,奈何國家多事,皇皇然,寢食弗安。壽翁與余言,在朝羣臣,宜傾心戮力,以盡王臣蹇蹇之職,予甚嘉之。一日以族譜示予,求予一言以記其實,予諾之,而未暇執筆,旣而,請之勤焉。蓋自太極肇分,三才已判,天理倫人皆出於自然。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山川草木是也;在人有先後,夫妻子息是也。自伏羲制嫁娶,而夫妻之道始焉。自堯舜睦九族,而親親之倫始焉。至三代之初,夏禹封功,用國爲姓,而姓始焉。及秦分天下爲郡縣...

  • 文章故鄉中元節祀祖禮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賀雲翼  出版时间:1977-10-02
    关键字: 中元节 祭祖礼俗 江西莲花 民间宗教 伦理道德

    的来源?今天做子女者,更不能祗知感谢现今父母之恩德,而不知父母之父母,更有十百倍于现今父母者。我们是人,我们不能数典忘宗。伦理道德,是中国立国基础。每一个中年以上的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将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伦理道德,再遗传给下一代的人。假如在我们这一代就中断了,上是愧对祖先,下更愧对子孙,国家民族,亦就失却复兴基础了。所以特别要郑重声明的:祀祖不是一种迷信,这是培养精神武装,储备心理战力的无比方式。在政府正在积极倡导「复兴中华文化」「重整优良道德」的昭示下,我们

  • 文章春節團拜獻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賀雲翼 出版时间:1975-01-02
    关键字: 春节团拜 人物感言 故乡风俗 伦理道德

    生活,而部落,而家族、国家,其结合一贯的出发点、是「爱」。繁荣进化到现在,其唯一方式、是「助」。爱人助人,人类才有今天,同乡亲情浓厚,此时此地,自更倍切。我国自古重视人伦,所谓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现含长官部属)、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现含同学、同事、同乡)。等五伦是。以此为教,社会才有秩序,人类始克安乐。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由于「羣化」方式之不同,显得太过现实一点,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观念是人,对象也是人,如能运用伦理道德来

  • 文章中國人的宗族觀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4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宗族观念 中华文化 伦理思想 丧葬礼节 家庭

    寻根觅本,追源流,那是人类的天性,中国、外国都是如此,而我中华民族对这一点,尤为重视。原来中华文化以人为本位,对于人和人间的关系,则分类为君臣(以现代观念应该解释为国家与人民)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并各个给予道德规范,作为互相对待的行为准则。这种伦理秩序的建立制度,不仅是组织社会,安定社会的根源,而且也是个人完成生命意义,充实生活内容的条件,实在是「顺乎人性」和「合乎人情」的精良思想,显然是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五伦之中,以夫妇为中心,男女结合而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