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音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柒、民情風尚)瑞金童謡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楊鏡如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童谣 先贤 童年回忆 乡音 拍巴掌

    我邑童謠,先賢編訂得很有意義,不特有韻有調,且多能啓發孩童智慧,兼之易於習唱,又詞雅而不俗,使孩童唱起來,非常動聽。茲就筆者記憶所及,列擧於後:一、鬪巴掌所謂鬪巴掌,即兩個孩童對面相坐,各以雙手各拍一下後,則相互左手對左手、右手對右手,各拍一下,每對拍一下,即共同唱一句,自一唱至十則完畢,唱詞如次:胖!(原爲拍字,但唱出聲音變爲胖字音,故用胖字)。胖!胖之一,風吹禾葉兜桿筆。胖!胖之兩,兩個孩子鬪巴掌。胖!胖之三,脫掉皮襖着單衫,胖!胖之四,四個田螺四個...

  • 文章功能各異的坐唱小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萍乡 坐唱小调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萍鄉的小調異常豐富,和全國各地民歌形式一樣,又多以「四季」、「五更」、「十月」、「十樣」為常見格式。比如:《四季看姐》、《五更戀郎》、《十月探梅》、《十把扇子》等等,民歌《十月望郎》和《閨女吵嫁》都屬於小調。本文要著重介紹的是「坐唱小調」,所謂「坐唱」,顧名思義,就是坐著唱,之所以坐,是因為演唱者大多都是一人多能:自拉、自打(包括手腳並用打擊樂器)、自唱,因此只能坐著,而演唱者基本上都是民間的皮影戲藝人。正戲開始之前,往往來一段愉悅觀眾的坐唱段子,比如這...

  • 文章我的故鄉——泰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1、132期  作者:曾如南  出版时间:1988-02-16
    关键字: 泰和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人物回忆

    四、文敎與古蹟故鄕爲人文薈萃之區,文化教育頗爲發達。尤以有明一代,更是人才蔚起,文風丕盛,故有「一門雙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以及柳溪陳氏之「百人科第」,王氏楊氏之「五朝元老」等顯榮懋績。其在民國以前,每鄕約有一至二所書院,私塾則一村(大村)幾所,或數村(小村)一所,絃歌之聲,到處可聞。民國以後,政府爲推行新制教育,乃將各鄕書院改爲高級中心小學,各私塾改爲初級小學,學生們廢讀經書,改讀標準新課程。並由縣府設立了一所初級中學,從事培育新...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