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特产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泰和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黃從周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泰和特产 泰和美 赞颂词

    巍巍井岡,滔滔贛水,廬陵望鄉,西昌古城。地產嘉禾,和氣所生;天賜佳名,吉泰祥和。東襟白雲丘陵地,西屏青翠羅霄山,南倚章貢通閩粵,北枕長江望京闕。懷巒抱嶂,羽狀水系;天地形勝,巧奪天工。四海之城,皆驚山水之寵;五洲之濱,俱嘆造化之功。美哉泰和!上蒼饋我兮,我獨優賞;壯哉泰和!上蒼厚我兮,我歌不息。泰和之美,美在山水;山靈水秀,甘霖潤澤。山頭林木茂,路畔稻禾平;烏骨雞多產,鎢砂礦著名。雄踞贛中南,山水人稱奇;城東快閣,盛唐始建;飛檐三重,臨江照影,人鷗相嬉。...

  • 文章“金鄱阳”物产简记(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70-01-02
    关键字: 金鄱阳 鄱阳特产 银鱼 烟叶

    相傳鄱陽舊有地名,曰黃金釆。漢書註:黃金釆者,釆黃金之處也。史載宋時鄱陽年貢黃金一千兩,麩金十兩,產金之說,當不虛傳。其後金鑛枯竭,而貢金如故,民困之,官憂之,賢郡守唐文若奏乞免,是「金鄱陽」之名,其來有自矣。世人每談及鄱陽,厥曰「金鄱陽」,好地方,以其澹浦沃野,物產富庶,人文蔚起,更揚其芬也。考鄱陽,古名番陽。鄱江古名番水,春秋時番邑楚屬,秦置鄱陽縣,吳芮爲縣令因號番君,漢置鄱陽,「番陽」改爲「鄱陽」,自漢始。三國吳置鄱陽郡,明初設鄱陽府,尋改縣,淸朝...

  • 文章念故鄉憶廬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齊涓 出版时间:1977-07-02
    关键字: 庐山 三叠泉 黄岩瀑 庐山特产 石耳

    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庐山位于江湖之间,受水上大气的调剂,植物繁多,森林茂密,所以夏日空气淸新,气候特别凉爽。秋高气爽季节里,庐山晴朗的时候多,日间可游山玩水,入夜可观霞赏月,想看皓月初升,莫如小天池和莲谷两处。冬日里,巍峨的庐山,冰雪皑皑,乔木苍松凝结着冰花,十足是玉树瑶花。遮天林海,皎然一色,在雪止、云消、明月出现之时,则雪月辉映,上下澄澈,成一片银色世界。庐山五大特产为:云雾茶、马铃薯、石耳、石鱼、石鸡。在淸朝

  • 文章(肆、故鄉懷舊)故鄉的風光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鄧建忠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故乡 山城 罗汉岩 邓氏宗祠 当地特产 春天

    顶头,生长鲜少的几棵树木,彿像狮子头的头鬃,竟那麽俨然雄伟鸳鸯相对,眞可称得所谓「双狮把县门」。米豆则是我们故鄕的唯一出产大宗品,那一片沃衍千里之称的田甸,每年的丰耕稔收的农夫农妇,总是得意的笑脸颜开,流露喜悦面孔而庆丰年。其次各种水菓是瑞金的特产。均有大宗出输各省县消售。其他烟叶、毛边纸等各副特产不胜枚擧,总之则是物产富饶之地。瑞金的风俗人情尤为诚朴,不像其他各县市大都埠的嚣张闹市,繁华复杂,贵族化,而是忠实俭朴,记忆民国卅一二年间,粤省遭受空前的水旱俱困,难民

  • 文章(貳、民情風尙:)邑人來源及其生活習尙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劉繩逵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邑人 仕宦巨族 中原义人 迁徙 标准国语 方言 特产

    一、邑人之來源瑞金人是中原仕宦巨族的後裔,有高亢的氣節,不願作僞朝、異族的順民。史實具在,不容置疑。西元九年,王莽篡漢,建立僞新。中原仕宦巨族,義不帝新,紛紛往江南遷徙。江西是當時由北方通往百粤的孔道。中原義民到達江西中部——吉安、吉水、泰和、永豐一帶,以氣候宜人,土地肥美,加以新莽的勢力不能及,便擧族僑居於此,從事墾殖。漢時,江西以地處南陲,尙未開發,土著猺、畬、山越、蛋家,尙不知耕織。輿地紀勝引圖經云:「郡土曠民惰,而業農者鮮,悉汀贛僑寓者耕焉,故人...

  • 文章可愛的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5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江西省 风土人情 江西特产 民族融合 矿产

    瑞金 杨晓苍江西是个好地方,是我们可爱的家鄕。我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少年生活在赣南,青年执敎于省城。几十年来,由南到北,从东到西,踏遍千山万水,熟悉自然环境,探讨人文宏观,了解特产名胜。作为江西儿女,体认家鄕眞貌,献身家鄕建设,感到无限安慰、荣幸和骄傲。「浩浩赣江水,缕缕家鄕情。」我深深的热爱江西。一、人杰地灵江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物产资源,秀丽的湖光山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称。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

  • 文章宁都县简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69-08-02
    关键字: 宁都县建制史 地方简介 地理特产 文化交通

    太平鄕有石上,东山坝,坪田,大布,小源等处;怀德鄕有璜陂,小布,扬依,旸霁等处;淸泰鄕有洛口,吴村,萧田等处。墟期各有规定,以不互相冲突为原则。大槪而言,洛口为盬业,小布为纸业,田头,固村为糖业,湛田,石上为米业,会同则为夏布业,各以特产聚会之商品为主要交易。七、名胜,志书原有「梅江八景」之称,即所谓「三江毓秀」,「八印呈祥」,「鱼洲秋月」,「螺石晴霞」,「莲花古蹟」,「金精仙洞」等是。而最足供人游览者则为莲花山与金精洞。兹略述之:㈠莲花山:距县城约三十

  • 文章风雨万里忆故园(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賀志堅 出版时间:1969-09-02
    关键字: 怀念故乡 少小离家 十字洞 故乡风景 故乡特产

    大槪是三十六年的秋天,我正在蓮花縣立中學,讀高中二年級;那時,我才十七歲。一天,驕陽如熾,我的堂兄炳泉哥(縣中及簡師畢業)在教室門口招招手,我走出去,他一臉凝重的說:「你大哥抽中籤,馬上就要當兵了!」我匆匆的把書本收起來,含着兩眼淚珠,走出了校門。兄弟倆,默然的踏上歸程!「……怎麽辦呢?」堂哥打破了沉寂。「那我去好了!」半嚮,我在嚨喉裡,擠出了這五個字,我覺得口很乾,渴得很。就這樣我離開了學校,離開了家人,離開了蓮花——這孕育了我十七年之久的故鄕;如離巢...

  • 文章銅鼓筍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林禮平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铜鼓县 荀参 地方特产 民间传闻 生产销售

    铜鼓 林礼平在「九九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内展馆展出的二千多种地方特产中,江西省铜鼓县的干竹笋以个体均匀、色泽嫩黄、清香缕缕等特点,引起了众多游客的注意,在随后进行的综合评奖中,铜鼓干竹笋荣获室内展品铜奖。在江西铜鼓县,当地人都习惯地将茗笋、玉兰片等干竹笋都称作笋参。提起「笋参」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相传明末年间,铜鼓县排埠鎭梅洞村有一位陈姓书生,经十年寒窗苦读考中了举人。金榜题名本应该是件让人十分高兴的事,但相依为命的陈家母子俩还是愁眉不展

  • 文章兴国县简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蕭正淵 出版时间:1969-11-02
    关键字: 兴国县简介 疆域交通 农矿特产 金斗山 宝石寨

    沿革習俗:興國縣自宋太平興國年間設縣,以年號爲名,自明至淸皆屬贛州府管轄,民初設贛南道,興國隸焉。屬贛南十七縣之一。至民國廿六年,中央推行政令,統一行政管理,設區分治,始將興國縣劃分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全縣人口卅八萬餘人,劃爲五個區公所,自實行新縣制後,全縣撤區劃爲廿四個鄕鎭,每鄕設有中心小學,每保設保學,城區有中學三,即縣立、平川、正義,至民國卅七年增設有光華商職,文化普及,有民衆教育舘,爲靑年活動中心,升學士子負笈贛縣南昌及省外各大都市者,仍...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