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口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鎭的小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河口 古镇建设 河道建设 明清古居

    铅山 王立斌河口,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阜古鎭,正如一颗璀烂的明珠在赣东北文化旅游线上闪光。明清古居和穿鎭小河则是古鎭的一大亮点。这条小河是人工河,据《铅山县志》记载,由明朝嘉靖年宰相费宏倡资开挖而成。费宏是河口鎭近郊烈桥人,在京城为官数十载,六十大寿那年返归故里省亲,看到家鄕遇大旱,灾民用水桶到信江去挑水浇灌粮田。便主动找来当地韩、吴、余、陈几大姓氏坤民,商议从鎭东南的王家弄开挖一条引渠铅山河水来灌漑粮田和造福鎭区居民。水脉分主流、支流

  • 文章贛省市鎭簡介(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6期  作者:贛省地方誌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江西省 市镇 简介 罗家镇 河口

    文化设施,除驻有县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外,鎭办有文化站,藏书一万多册,经常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名胜古蹟今存的主要有:西昌古城遗址(西门村境内),「塔颖双飞」的狗子脑塔(古八景之一,明朝万历年间建),快阁(古八景之一,唐朝建,北宋黄庭坚作《快阁诗》而闻天下。一九七三年被龙卷风刮倒,今正复建之中),望仙桥(东门宋朝建),「七星望月」(古八景之一,今存三口铁水井和圆池塘),千年古樟(西门村境,一三〇〇余年)。三、铅山县「河口镇」铅山陈

  • 文章铅山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9期  作者:吳定安 出版时间:2010-05-01
    关键字: 鹅湖书院 河口 狮江 铅山文化 蒋士铨墓

    在中国文化史上,在我们的心中,处于崇高的地位。在泮池边著名的「斯文宗主.继往开来」的明代牌坊下,我们合影留念。下午,王忠强带我们参观了河口老街。河口镇古代是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铅山从明代起便是江南地区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其闻名中外的连史纸以及赣、皖、闽、浙大宗的土特产在这里集散,运往全国,人称「八省码头」,素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尽的河口」之美誉。我们浒湾书铺街印书用纸,很多就是来自这里。据金溪竹桥、蒲塘族谱记载,其先辈就有人在河口做纸张

  • 文章铅山河口鎭杂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四維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河口 明清古街 房屋建筑 九狮山 乡土风貌

    河口镇原有九弄十三街,其中明清古街(一、二、三堡)沿信江而建,全长五华里,平均宽度约六公尺,今合称为「临河古街」。明清街路面不宽,一般都在六公尺左右,由青石长条铺就,由于岁月长久风霜侵蚀,过往行人日夜不停,独轮羊角车,推货、坐人进出的原因,青石板上推出了一条深邃三、四公分的凹槽,尽管有些石条断裂残缺,但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街道两边的房屋建筑结构基本上雷同,屋挨着屋,墙连着墙,每道墙间隔处都有墙界,如「同利堂」、「仁义智记墙垣」、「程六经堂」墙等。店面

  • 文章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河口 文化名城 地理位置 交通 地区经济

    新年前夕,江西省通过研究命名河口镇为省级文化名城镇。这是铅山人民的骄傲,也是对铅山人们的鼓舞。河口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埠古镇,正如武夷山下一颗璀烂的明珠在赣东北文化旅游线上闪光。信江与铅山河汇冲河口穿镇而流,将九狮山和金鸡山隔河相望。这里四周群山环抱,诸水汇流,三一一高速公路在镇郊三公里处通过,横南铁路穿镇而走,交通四通八达,信息网络世界。河口镇是铅山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明代嘉清年间就成了全国四大手工业基地之一。素有「江西名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