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历史共返回5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章貢詩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1期  作者:王鼎 萬清華 萬榮保 陳作正 周吉潭 趙金行 潘善福 蔡厚示 鍾久祥 黄友富 曾特山 楊曉蒼 袁作 曹文起 陳明卿 董晉 彭才伐 陳文夫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诗词 章贡诗词 山川景色 文化历史

    杂诗蔡厚示高平骷髅庙大粮山顶黑云翻,卌万骷髅骨已残。战火绵延谁得利?独夫民贼最心欢。高平定林寺甘泉清冽流山右,佳气葱茏映寺周。民祀廉颇憎白起,高平人懂爱和仇。咏高平中华文化始炎黄,我谒祖庭临太行。泽潞长存龙虎气,高平今变枣梨乡。羊头山矗神农庙,贯甲屯弥五谷香。眞为人民民敬仰,谈兵纸上自荒唐。栓驴泉二首全不似人间,云飞足踩天。仙居在何处?答是系驴泉。其二千峰壁立水如环,三晋长河第一湾。游艇交梭花气绕,飞虹桥上得悠闲。七夕·红豆相思杯咏七夕相思事可钦,王维虽老也

  • 文章廣昌禪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張天岳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定心寺 禅宗文化 历史文物 文化遗存

    广昌 张天岳在千崖献奇,万谷汇碧,田园交错,绿水滢滢的广昌县亦水鎭(解放前名白水)的献花山深山丛中,耸立著一座千年古刹—定心寺。它庙貌巍峨,殿堂壮丽,古柏掩映,别有洞天。定心寺的历史沿革,文献记述甚为简略,明《正德建昌府志》及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仅在《仙释寺观志》中载有:「定心寺,在监南里」等寥寥数语,至于这座佛刹始建年代及当年规模如何?则无从查考。笔者在实地考察从寺院找出的几块散失残碑中,得知该寺始建于唐代咸通五年(公元八六四年),由僧祖宗佑自创。寺

  • 文章人傑地靈話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作者:楊衍畦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江西 历史名贤 地方文化 人才 精神文化

    瑞金 杨衍畦江西古称「文献之邦」,又称「文章节义之邦」,江西人善于写文章,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富有盛名。据硏究江西历史的学者统计,自唐代以来,江西一一〇〇〇余人中进士,四十六人中状元;自汉代以来,有五〇〇余人上列传,四十八人任宰辅。还产生了许多巨匠宗师,仁人志士。历朝历代,他们留下了大量文献,从东汉至清代,累计各类文集达万部,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江西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宋元明和清前期的七〇〇多年间,无论是儒道佛文史哲,是科技经济思想方面的许多领域,都

  • 文章萬載城池六座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万载城 古城文化 桥梁建筑 历史文化

    古時,在每個都邑四周都築有城垣和護城河,用來防禦。古邑康樂鎮,為江西萬載縣治所在,也和其他古城一樣,築有城牆和護城河。萬載城牆建於宋朝,元代紅巾軍劉仁在康樂鎮築城門四洞,周圍五里。流經康樂城的護城河稱龍河,也叫穿城河,將縣治分割成東西兩岸。在沒有建橋前,東西兩岸行人,車馬往來靠渡船還是走浮橋,諒或從城門放吊橋,均未考察,但有據可查的是,在元朝,萬載始在護城河上築南浦、雙虹兩橋;後經明、清兩朝,又先後在護城河上築起了迴瀾、安樂、龍河三橋;1989年在南浦、迴瀾...

  • 文章風雨滕王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張來芳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滕王阁 历史文化 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观念

    南昌大学中文系 张来芳敎授抖尽千年历史的尘埃,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滕王阁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再展「瑰伟绝特」的唐宋风采,凸现江南临观「独为第一」的高雅尊容,为新世纪花园城巿南昌复添历史文化的璀璨光环,成为中外游客笃定向往的登临名胜。故不少人士纷纷叹言:不登滕王阁,不算到了南昌城。的确,当人们徜徉赣江之滨,滕王阁的壮伟雄姿,就会映入眼帘,令你心潮澎湃;当人们登临滕王阁之上,四周美景即会尽收眼底,令你心旷神怡。然而,你是否感悟到了滕王阁的文化魅力,你是否知晓

  • 文章庾亮與九江庾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7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2-05-15
    关键字: 庾亮 历史轶事 庾楼 建筑历史 历史文化

    东西二林之胜也。」乾隆时钱咏《履园丛话》也说到「九江府治后城上有庾楼……,楼下即浔阳江也。」对照同治《德化县志》府城图,近江城墙标有「庾楼」字样,楼在延支山之西,迎恩门(今西门口)之东,即今西园地外侧。乾隆、嘉庆曾修缮过,咸丰初,毁于太平天国军据城期间。自唐至清,对庾楼多有诗文涉及,或载于游记,或编入方志,或散于文人诗集中。史学与文学交织,厚实九江文化色彩,彰显历史的见证。九江人历来为拥有庾楼而自豪,并以楼而名庾亮路;九江人亦对庾楼毁于兵灾感到痛惜,深藏着对

  • 文章興遊白馬寨 閑筆寫古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白马寨 古村文化 历史文化 民间艺人 历史先贤

    数学家,教坛先贤徐谷生先生,创办的「江南中学」,避难东迁,进驻白马寨,虽炮火连天,可仍招收流亡学生,书声琅琅,坚持教育救国,救亡图存,直至「最后一课」,才另搬他地。又本村学者杨佛康,解放前期,开办「致和中学」,惨淡经营,益智启愚,得过几年,因此,江南——白马寨,白马寨——致和,曾何一时,患难共处,相依相存,从这里培育出去的人才,进步人士,胜不枚举,对人类社会,大有建树,在丰城文化教育上,贡献的力量,彪炳史册,功不可灭。……。追溯历史,从各方资料证实:白马「杨姓

  • 文章憶贛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王述調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赣州 故乡回忆 历史区划 历史古迹 商业文化

    興國 王述調贛州,是江西省南部一個重鎭,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它雄踞在章貢兩水合流點,是軍事要衝,也是商業集散地。在贛南地區人民心目中,是他們心嚮往之的大都市。南宋末年信國公文天祥曾在此毀家紓難,號召百姓勤王抗元,惜未成功。明代王守仁先生更在此宏揚教化,卓然有成。據說現在的贛州官話(它與當地的客家話是截然不同的),就是陽明先生所發明的。抗戰時期我奉調貴陽工作,才發現貴州話和贛州話是那麼相近,原來都是陽明先生先後在兩地做官所統一的。贛州又可說是我的故鄕,原來興...

  • 文章驛前走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張天岳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驿前镇 古镇文化 历史建筑 民俗建筑 村镇景色

    媲美,蔚为壮观。其中以黄龙瀑布最令人叹为观止。伫立瀑前,但见一股汹涌的水流从悬崖上凌空而下,落入龙沄中,浪花飞溅,絮烟缕缕,奇幽异险,寒气袭人,发出声势浩大的喧哗。那壮丽的风貌,磅礴的气势,奇异的幽境,确是引人入胜,令人遐思……。来到驿前,人文景观令你目不暇接,眼花缭亮。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墓、古寺、古树,争奇斗艳,千姿百态,构成了古文化的环境与空间。踏着遍舖古村的鹅卵石,一砖一瓦都似乎隐藏着秘密,不然而然地走进了历史的深处。那古旧残破的旧址,那透著远古文化的装饰

  • 文章九次探親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探亲旅游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 陶瓷艺术 祭祖

    人们的尊敬。先祖的道德文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先祖的事蹟,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我身为胡代后裔,一直为有这样的先祖而自豪,而自强不息。二十八日至吉安地区专署拜望副专员陈志明,对台办公室主任彭铸时,副主任欧阳桂衡,科长彭朝晖并请代购四月二日下午六时五十分由九江至深圳五三七车次软卧座,然后再至巿政府拜望台办室主任王晨,与巿委员会秘书长胡建烈先生,中午在胡谟谋家中午餐,并参观他新购的房屋。二十九日,参观闻名中外的吉州窑所在地,沿着京九铁路行驶,到了江西

共57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