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國春秋

    来源期刊:《寧都文獻》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辛亥 抗战 胜利 翠微峰 宗祠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我县第二次光复,派邵鸿基为第八区行政专员,设专员公署,办理一切善后事宜,征工征料,贪汚凟职,由我县旅省同鄕邱寳泉等联名控诉,经查属实撤职,并将我县莲花山之金钗钟,白玉炉,及稀有植物甘露树砍伐而去。二十、萧致平继任专员,抗战时因公赴吉安,不幸被日机投弹所炸殉职。二十一、李懋继任为专员,创办力行日报,此为我县自办报纸开始。二十二、第八区农业推广处成立,先后以邱琨萧泰良为主任,琨字石友,泰良字子远,皆安福鄕人,农专毕业,一为林科,一为农科,皆

  • 文章大陸抗日遺跡參訪觀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郁浩然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遗迹 参访观感 大陆建设 抗战精神

    萍乡 郁浩一、严肃紧凑欢悦之旅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为悼念抗日先烈,缅怀抗战精神,特组成「纪念抗战胜利—大陆抗日遗迹参观访问团」,于民国八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日,到大陆参访了九天。参访团是团结自强协会,两岸工作委员会副召集人丁教授介民领队,协会方组长高秘书协助行政,由台瑞旅游公司邓秀琴小姐与大陆地陪导游全部行程。参加人员均为会员及眷属,共计三十七人。同仁中有教授、将军、作家、事业家、董事长、博士、硏究生、书法、诗词、摄影家、年长者高龄八十四岁,年轻

  • 文章抗日遺蹟參訪團簡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抗战遗迹 参访团参观 纪念馆 行程简记

    瑞金 杨荣昌一、行程主题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今年(一九九八)筹组「纪念抗战胜利—大陆抗日遗蹟参访团」。主题:㈠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纪念馆。㈡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㈢徐州台儿庄大捷纪念馆。㈣北京芦沟桥纪念馆。并公祭谢晋元团长墓园及中山陵;参观名胜古蹟。自八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日共计九天;一行三十五员。由本会「两岸工作委员会」策画,原由白理事长领团(白理事长因健康顾虑),改由工作会副召集人丁介民教授代理,并派请方组长心豫负行政事务随团服务,得安

  • 文章西山萬壽宫雜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73-07-02
    关键字: 万寿宫 历史古迹 抗战回忆 文物抢运

    西山万寿宫,是闻名全国胜地,它的文物,故事,乐为人所传述,也乐为人所听闻。我出生于这个胜地附近的生米街,抗战时期,又服务桑梓,直到敌冦迫境,最后我才离开西山,爰将万寿宫陷敌前后演变,就记忆所及,作简略敍述,挂一漏万,冀能抛砖引玉,俾这胜地史蹟,得有完整记载,是有助于文献编纂的。西山万寿宫,原名游惟观,为许眞君后裔许简所建立,隋炀帝毁之,唐高宗时重建,宋眞宗时改名曰玉隆宫,徽宗诏加万寿二字,元加寅奉勅重修,西山万寿宫志,当有记载,可供查证,依据先人讲述

  • 文章(伍:詩詞)思親賦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周春境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思念亲人 人生 慈母 屈原 团圆 抗战 往事回忆

    屈原九歌:少司命有云:「悲莫悲兮生別離」,意謂生離最堪悲,予則擴而充之,謂人生最大之痛苦莫過于"生離"加"死別",何以致之?驗諸於坎坷一生:四九年晴天靂霹,親人隔絕,參商異處,天各一方,此乃"生離"也,何其痛哉!六三年,慈母見背,溘然長哭,臨終時猶痛呼"寧生兒何時來歸?"四弟告我此事,已使予痛哭流涕,悲愴欲絕,天公何以如此冷酷無情,竟使親人隔絕,母子隔世,何其慘哉!"生離"與"死別"正如力有千鈞之鐵鉗,横將予之身心箝制、夾擊、摧殘的痛苦萬狀,窒息難忍!此可為之痛哭流...

  • 文章憶贛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胡越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赣南 行政划分 地区面积 人口 抗战 交通 地区建设

    赣南,民国二十六年对日抗战开始之后,为江西省划分的第四行政区,人口一百六十万,约占全省的百分之九,全国的千分之三;所辖面积是二万三千万方公里,是全省的百分之十三点五,全国的千分之三;偏僻、落后;然而在军事、经济及交通上以抗战建国而言,却不能轻视或放弃,特别是在经过三年的血战后,官兵的牺牲众多,民众的损失极为惨重,而对日抗战在时间上讲,是一个划时代的长期战争。在空间上讲,是有史以来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在斗争意义上讲,是一个最艰苦的革命斗争。在抗战意义上讲

  • 文章(肆、雜記類)楠園呤草集讀後感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0期  作者:黄榮昌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楠园吟草集》 诗词作品 绵江 风土人情 抗战 教师

    一所。每年春秋两季各招生两至五班,校务蒸蒸日上,某年,省教育厅长程柏庐先生曾莅校视察誉为绩优中学之一。岐师学贯古今,才华卓越。抗战期间,生活艰困,办学尤难,然福中在岐师一手擘划下,设施井然,絃歌不绝,春风化雨,教泽覃敷,为人景仰。此时为抗战末期,党政机关要人学者多退居县城,由于岐师人际广阔,学校老师乃以外来学者为多。然岐师对师资之遴聘,要求理想极高,条件甚为严格。卅四年夏,某日,岐师因事往陶陶招待所,回途经建国路,漫步进入「瑞金教育用品社」参阅图书,于架上

  • 文章(拾壹、雜纂)登泰山記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劉雲僧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刘云僧 地方文献 抗战八年 太史公 中天门 对联 书法石刻

    刘悔迟先生云僧,为性情中人,读书种子,浸淫文学,喜好山川。沦陷以来,消息隔绝。近间关通讯,始悉逐锢熬煎,重重苦难,人亡家破,极至惨至悲之境;望八之年,垂垂老矣。邮递诗文如干,如听隔世人语,如覩神州景物;行间字里,意气倾依,文情并茂。爰选登本邑「文献」,枌榆朋从,思乡念旧,殆将因此而兴增无限感喟欤?编者敬识 七十一年八月廿日此行万里登山,引起亲人许多疑虑;但在我这老顽固的思想意识中,则坦然荡然,若无其事者然。这其中是有原因:㈠抗战八年期中,我刻有许多图章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