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庐山诗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烈钧与庐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李烈钧 庐山 风景名胜 庐山题诗 庐山旅游开发

    侧屋数间。李烈钧在大林沟居住的时间最长,而在莲花台则很少居住。李烈钧素以平易近人,爱才好客著称,在崇雅楼时,每到夏天,屋内宾朋满座,人来人往,室内置一铜钟为号,敲钟吃饭就寝,堪称「钟鸣鼎食」之家,颇有战国时孟尝君的味道,他自己也自谑为「丐头」。崇雅楼东北有万松林,为庐山胜景之一。李烈钧常与友人漫步林中,吟唱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九三三年夏曾作一首,题《集庐山万松林分韵得韵字》:「匡山富岩壑,松岭有佳闻。森森万木阴,潜虬睡稳深。凉风发群籁,万涛振天韵

  • 文章庐山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庐山 自然风景 历史诗词

    都昌胡迎建庐山「夹湖山而峙,蕴灵表奇,冠绝南纪,绵历千代」(陈三立语)。诚如唐代王贞白云:「岳立鎭南楚,雄名天下闻」。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貌博得人们的青睐,从而广结缘。凡来庐山人,很少搁笔不题的,只愁写不出锦章佳句。苏东坡初入庐山,因山谷奇秀,目不暇接,没有打算赋,未料灵机触动,竟写了廿二首,其中数首为千古传颂。秦观南迁,途经南康军,夜泊宫亭湖湾,梦见天女对他说:「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相对可无言。」即于梦中作偈一首。丹崖

  • 文章旅遊抒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鍾久祥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旅游 抒怀诗词 庐山 风景名胜

    瑞金 钟久祥早在一九九〇年金秋季节趁二弟久福返鄕探亲之便,有幸畅游庐山和滕王阁等名胜古啧,乘兴而归,欣然命笔,作几首,以抒胸臆:登庐山:(绝句)写年青司机午后驾车急速登山的情景:驱车疾驰登匡庐,峰回路转不停留;云雾弥漫山嶂暗,飞上葱笼四百周。含鄱口远眺:(绝句)含鄱口滨临鄱阳湖,晨曦远眺,朝霞绚丽,气象万千千,遥望长江,仰观五老峰,景色十分壮丽。含鄱空阔似无边,云霞烂漫气万千;遥望长江奔天际,仰观五老插云端。游仙人洞:(绝句)仙人洞有吕洞宾在此修炼

  • 文章庐山五教祈福钟记并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庐山 五教祈福钟 散文诗联

    庐山雄奇峻伟,磅礴蜿蜒。乃南国之重镇,号人文之圣山。殷周之世,仙去庐存;晋南北朝,佛宇遍立;唐宋时期,儒学大昌。历千年而佛道儒在此山传承不绝。迄至近代,西方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牯岭。是以佛法之普渡众生,儒教之仁爱礼仪,道家之养生长命,基督之博爱精神,天主之平等救世,相处一山而并存以宏扬,而世界五教之消息,亦与此山潜通焉。公元二〇一〇年,庐山管理局斥资铸「五教祈福钟」,择地于青莲谷坪。其地下接三叠泉之飞瀑,旁倚大月山之雄峻。钟座安之,固如磐石;钟盖覆之

  • 文章话·忆匡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房稼韓 出版时间:1978-04-02
    关键字: 庐山 自然风貌 历代诗词

    始于河渠一书。据传在周定王时代,有一位名叫匡俗(一作续)的隐士,结庐隐居山中,定王曾派遣专使专程登山求隐,他却已经羽化登仙,只留下一座空庐,故而称它为庐山或匡庐之名。由于庐山成名已久,历代文人高士前往游历,都留下许多文章吟咏。如太史公司马迁,曾登山观察早年大禹治水疏导九河的遗留痕迹。唐代大人李白的赞,更是传颂已久,使庐山的名气愈为播扬。李白笔下写着: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屛风九叠

  • 文章庐山古松撷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3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庐山 古松 东林寺 诗词作品 石松

    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赞颂。北宋范仲淹在《游庐山中云:”五老闲游依舳舻,碧梯云径好程途。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簧十里铺……。“元代张鸣善在《庐山中写道:”曾到庐山境,巉峰际碧空。万松无路人,一水与天通。“庐山松树,巍巍临风,多姿多采,个中不少维系著许多生动瑰丽的轶事趣闻,令游客所神往,所瞩目。在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影堂前一松矗立,松旁一座石碑上署明闵孝庆刻”六朝松“三大字,此松又称”罗汉松“,因它形似臃睡屈腰,笑容可掬的罗汉而得名。”六朝松“为

  • 文章如雪如霧三疊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劉向華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庐山 三叠泉 自然风景 参观游览 历代诗词

    九江 刘向华自古以来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座落庐山东南五老峰下的幽谷之中。由于它的秀美和险奇,故又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然而这条「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的神奇瀑布,却因长期隐藏在荒山险壑而隐姓埋名,不为人知。就连隐居在九叠沟中屛风叠下多年,与三叠泉不足五里之遥的李白,还有在离其不远的白鹿洞的朱熹也不曾发现。直到南宋绍熙辛亥年(公元一一九一年)才被一个砍柴人偶然发现,渐为世人所知。其

  • 文章庐山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李匡寰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庐山 地理位置 名胜古迹 古树古寺 历代诗词

    方竹、孟宗竹等。牯岭名胜更是誉满全球,世界各国名人都筑有别墅,都是因名山而崇慕。万古以来,骚人墨客歌颂名胜者不知多少。以下记忆所及略述古人咏吟胜景章,无不引发心神向往以及心旷神怡,一同熔化宇宙之中。乾隆皇帝游罢庐山也吟过七绝八句:「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浓金球。远看西北三千界,近视江南十二州。好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定再来游。」钱起也吟:「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王维也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

  • 文章庐山桥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庐山 古桥 佛经 诗词作品 地方志

    啸起来。有一天,田园人陶渊明和简寂观道士陆修静结伴来东林寺拜访慧远,三人畅谈义理,兴犹未尽,不觉夕阳西下,慧远送客出寺门,边走边谈,走过了虎溪桥,忽听寺后虎啸,三人恍然大悟,相顾大笑,欣然道别。至今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源出这则传说。虎溪桥也因此而出名,历代文人墨客常借这段佳话吟助兴。唐代李白写了一首《别东林寺僧》云:「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须过虎溪。」由于这个传说,历代佛门弟子来东林寺参拜佛祖,总要在虎溪桥上

  • 文章(玖、词:)丙戌夏与济川登庐山铁船峰口占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庐山 石门 危舟 风雨 掌舵 诗词作品

    俛瞰江流繞故城,石門長瀉不平鳴;危舟風雨憑君語,把舵撐篙護此程。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