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滕王閣史有新説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程其能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滕王阁 历史新说 《滕王阁序》 史料考证

    南昌 程其能众所周知,江南名楼滕王阁扬名于王勃的千古绝唱《腾王阁序》,千年以来,众人也一直认定它得名于唐滕王李元婴。但江西省考古硏究所专业硏究员陈江日前考证出滕王阁非因唐滕王李元婴得名,而得名于隋滕王杨惠。这一发现,将腾王阁的始建时间往前推了整整一个朝代约六十五年。据史料记载,隋滕王杨惠为隋文帝杨坚之胞弟,北周时为陵郡公。其妻宇文氏是周武帝的妹妹顺阳公主。在周隋易代的斗争中,杨惠并未站在其兄杨坚一边,而是采取中立袒周的立场。隋代周后,周宇文氏皇族被株杀

  • 文章論滕王閣的修建次數和創建時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喻以健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滕王阁 修建次数 创建时间 史料考证 《滕王阁志》 《滕王阁创建纪年》

    主持修阁一次。(《阁志》第一一一、一一二页)这两次修阁,《阁志表》中都列上了,可见历代修建次数中是包括修理在内的。《纪年》和《阁志》说今阁为第廿九次新建或重建,就把八次修阁当作新建或重建了,这显然是不确切的。何不像《阁志表》那样,把创建、重建和修阁合起来统称之为修建,岂不合理?又《纪年》说的第廿九次新建,包括创建在内;《阁志》说的第廿九次重建,则未包括创建在内。二者在次数上并不相等,新建应比重建多一次,不能都是第廿九次。从现有史料看,历史上还有两次修建阁被

  • 文章(肆、人物傳記:)鄕先賢略傳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謝子清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乡先贤 人物志 地方志 史料

    湯衡傳湯衡,瑞金人。永樂中由貢知休甯,擢中府都事,後出知昌化。慈惠愛民,勁直不撓。時撫黎,土官桀驁,與縣官抗,深爲民害。衡奏革土官,黎人仍統於州縣。自後地方乃安。志人物鍾誤傳鍾譔字近修,瑞金人。隆慶間由選貢司訓南康,飭躬潔履,爲郡守所重,署主白鹿洞敎事,轉永安學諭,入爲國子學錄,滿考升武昌通判,職主餉矢,操冰檗,却例金,歲以千百計。後吿歸,蔬食菜羹,蕭然自得,以壽終。志謝謝長艮傳謝長艮字子起,瑞金人。父元賀永定知縣,小妻生長艮於官署。六歲,父滿秩遷官,盡...

  • 文章江西和南昌史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況興國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江西南昌 历史文化 史料记载 地方史料 行政制度

    南昌 況興國南昌是江西的省會,談到江西的歷史,自然離不開南昌。南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根據文字記載,遠在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就開始有南昌。因爲那時南昌盛產大樟樹,古時「豫」表示「大」的意思,所以南昌最早的名字就叫「豫章」。春秋時,豫章爲吳國之地;越滅吳後,屬越國管轄;戰國時候,則屬楚國的地方,所以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一文中,稱此地「控蠻荆而引甌越」,「蠻荆」指的就是楚國。秦統一後,於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七一年),分天下爲三十六郡,豫章歸...

  • 文章「縱覽雲飛」摩崖石刻爲何人所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吳大廣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庐山仙人洞 摩崖石刻 蟾蜍石 史料考证

    譽爲人仙境的廬山仙人洞入口處下懸崖千仞,左側峭壁有一巨石凌空而臥,似劍直揷錦繡谷,又宛若一隻大蟾蜍伸腿欲躍,人稱「蟾蜍石」。石背處岩縫中長有一株盤根錯節的蒼松,距今一百五十餘年,名曰「石松」,石松婷婷玉立,扶搖直上,蒼勁不繞,顯示廬山松特有的堅強不屈性格,堪稱一奇。石背有「豁然貫通」,石側有「縱覽雲飛」,寥寥八個蒼勁大字,對風光旖旎的仙人洞作了絕妙地槪述。讓人靜味山色,品味石刻,觀雲霧飛渡壯觀之景,增添了遊人的迷戀情趣。由於題款年久風化,署名不清,遊人至...

  • 文章揖廬春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沈家保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揖庐亭 兴废历史 《九江指南》 史料记载

    九江 沈家保揖庐是九江普通一小亭名,位于巿区延支山顶。亭子虽然小巧,兴废之史却与古城息息相关。此亭由清朝官员瑞方所修,后被战火毁之。一九八六年,巿政府拨款,按原图木架结构重建,并列为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六月巿政府又拨专款对此亭修葺一新,使其再现童颜。据史料记载: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在革命党人的策划下,九江方面于十月廿三日午夜,以金鸡坡炮台鸣三响为号,举行起义,成为全国最早响应起义的城巿之一。一九一二年十月,孙中山先生途径浔时评价说

  • 文章石鐘山命名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袁作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石钟山 命名考证 历史史料 地理著作

    湖口 袁作地處湖口縣城的石鐘山,扼鄱陽湖而臨長江。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名篇《石鐘山記》寫的就是這座山。山的面積雖然不大,由於歷史悠久,風景秀麗,山勢奇特,建築雄偉,園林優美,在國內外頗有名氣。被譽爲「鄱陽湖口的一顆明珠」。歷代許多名人學者到此遊覽、探訪、考察。還有的旅遊者一到石鐘山,就詢問、尋找「石鐘」。其實,石鐘山並沒有「石鐘」。石鐘山爲甚麼以「鐘」命名?自古以來,衆說紛紜,至今還在爭論。石鐘之名,最早見於漢代桑欽所著《水經》。上面記載有「彭蠡之口,有石鐘...

  • 文章德興兩名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孫以剛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德兴县 墓志碑铭 篆刻 历史价值 史料考证

    ,揭开了「胆铜」技术的奥秘,即又「命其子甲献之,朝廷下其法,诸路岁收铜数百万」。宋朝廷对科学技术较为重视,在江西德兴兴利场、江西铅山场、广东韶州岑水场、湖南长沙永兴场、安徽铜陵场等铜矿大规模采用。效益明显,受到朝廷嘉奖。称此术「用费少而收功溥,宜乎朝廷之所乐闻也」,大大促进了宋代经济发展。据史料考证,胆铜技术是我国西汉时期冶金化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北宋时已经大规模地采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释:「胆水浸铁成铜曰胆铜,饶州德兴山有胆泉,亦曰铜泉,土人以浸铁

  • 文章緬懷先人業裔胄當自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韓有楹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韩氏家族 姬姓 史料档案 杰出人物 中原大族

    一、韓氏祖創歷史中華民族多爲炎黃子孫,韓氏家族之先是姬姓,黃帝(姬軒轅)生於軒轅之邱,今河南新鄭縣境,因名軒轅,長於姬水,故姓姬,亦稱公孫氏。玄帝(姬顓頊)爲黃帝之孫。帝嚳(姬俊)乃黃帝曾孫,有四妻四子;姜源生棄(即后稷),是周族的祖先,簡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慶都生堯,常儀生摯。占公亶父即周太王。古周代領袖,爲后稷第十二代孫,也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的曾祖父。武王繼承文王事業,用太公(名呂尙號姜子牙)、周公、召公、散宜生、太顛、閎夭等爲大臣。當時討伐九十...

  • 文章九江的紀念地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九江 纪念地名 历史集萃 方志谱乘 史料考古

    一九四七年一月,为纪念乡籍另一位先贤罗惺予,改黄金乡为惺予乡。都昌南山一山泉,宋苏东坡去筠州省弟,至此见岩缝中涌出的泉水,清澈甘甜,甚爱之,遂手书「野老泉」三字于岩壁,「野老泉」就这样叫开了。朱袍山,传为当年朱元璋歇马晒袍的地方。土塘镇化民鼓楼村,即明代刘溉为官清廉,政绩显著,朝廷旨谕在此建鼓楼旌表贤芳,这就是该村得名的原因。彭泽黄岭乡新春村境内的「纵囚墩」,史料记述为唐名相狄仁杰受贬任彭泽县令时,以朝廷恩德及人,将前任拘捕的囚徒包括死囚在内的三百人,经逐一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