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141师罗卓英部张尊光团进行一场恶战,高峨宏壮的望湖亭也未躲过劫难,亭顶部被掀翻,第二层地面穿了两个大洞,亭基坍塌一角。经过一星期的激战,惨无人道的日军向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投下了大量的汽油弹,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镇中70%左右的建筑烧成灰烬,变成废墟;吴城人口锐减不足两千人,这是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故后来有人在弹痕累累的望湖亭四方亭柱上,用墨汁书写“洗清外辱,还我湖亭”、“可恨东洋鬼子兵,毁我家园罪难恕”,倾吐国人的心声,唤起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万常林老人
广昌 张天岳驿前,地处广昌、宁都、石城三县交会之处,藏于抚河源头的千山万壑之中,距广昌县城约四十公里。在一个花黄如金,香溢四野的季节,我走出广昌县城,去探访这块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宝地。「中巴」沿着拓宽后的二〇六国道山路逶迤地向驿前方向奔驰,我一边默吟著「水流两港若垂绅……」的诗句,体味着诗中的意境和底蕴;一边印证著千年漫漫历史同今时瑰丽现实之间的落差。透过车窗,只见郊外山花烂漫,芳草萋萋,小桥流水,扑面而来,好一派江有农村的山光水色。经过几番峰回路转,眼前
鉛山博物館副館長 王立斌石塘地處武夷山下的丘陵山區,位於鉛山縣東南四十公里處疊翠群山環抱之中,植被茂盛,竹產豐饒,造紙原料用之不竭,桐木江水與福建三港分流而至七十華里處的沙畈平原帶直沖而成這塊「沙沉膏壤」。經過千百年來的水沖和一代代前人的開發,使這一片密集而故老的沖積扇,慢慢形成了一處掩映在這青山綠水之間的紙竹之鄕——石塘鎭。這裏曾經是「四方高旅密集,日夜接踵而至」。小橋流水人家,因之而贏得了「武夷山下小蘇州」的稱譽。石塘相傳在南唐建縣前,地屬上饒崇義鄕...
日有千人作揖,夜点万盏明灯」,这是历史古镇写照,令人回味。姑塘古镇位于庐山东麓,面对鄱阳湖主航道,古镇尾部是姑塘海关,这里曾是数百年繁华的关口重镇。依山傍水,店铺、楼阁、寺庙绕山座落,山水互抱。早在抗战前这里是水运重要码头,自宋代以来排楼林立,店铺相依,热闹非凡,人口稠密,当年拥有两万多人,庙宇多达8座(朱公庙、白泉古寺、大姑山娘娘庙、万寿官、孟公庙、土地庙、令公庙、三官殿),风光仅次于浔阳。相传历代的客商及当地富豪云集,古镇基本上环绕姑山转,在这形同
丰城 易清三江古鎭,昔乃彭湾、王洲、楮山隐溪三水汇集于此,故而号焉,这儿原是丰、临、南、进两府四县管辖之地,后因行政划分,统归南昌县属治。此地街市历史悠久,早在明、清两代,就有三江铺,沿革至今。迄清康熙、乾隆年间,三江鎭历规相沿,定每月三、六、九划为「日中为市」,约民俗集日。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三江则发展店铺有三〇九户,当时有「小南京」之美称,可谓鼎盛时期,附近百里许,所有圩鎭,望尘莫及。那时,街上较有名声的店号,如蔡同源、周中兴、蔡三益、保生堂、康泰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96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