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革命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陸、瀛海鄕音)八、今昔叢談

    来源期刊:《寧都文獻》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民间传闻 界址 寺庙古迹 河川 辛亥革命

    地区廖姓最多。据说,每年可收千数担的稻谷,充作学校经费。据闻,收入所得,并未完全作为学校开支。所以每年暑假校务委员会擧行会议时,难免为竞争管理校产而吵吵闹闹!怀德鄕辖区包括黄陂、下坝、小布、蔡江、钓峯、杨寨……等地,人口众多。而全鄕高等小学校只此一所,别无他校,但报名入学者,并不踊跃,足证怀德鄕之读书风气落后。民初国民革命军尙未北伐统一之前,中国正陷于军阀割据之局,当时的县鄕地方政府,并不重视国民敎育;而国民敎育包括「私塾」,「初级小学」及「高等小学」之所以

  • 文章(肆、人物傳記)謝公炳坤傳略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谢炳坤 投身革命 讲武堂 北伐 军旅生涯

    谢公炳坤,字永燊,江西瑞金县黄柏鄕店前村人。幼年失学,但素怀壮志。十八岁时(民国十年)即献身革命,在广州入大本营,十一年调选为国父衞队下士衞士,十三年,免试保送入警衞军讲武堂第一期,结业派任警衞军少尉排长,十四年经吴铁城先生之介加入中国国民党,后历经国民革命军第一、二次东征之役,及十五年国民革命北伐之役,身先士卒勇猛善战光荣负伤,因作战有功获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七师特务连长,此后凡革命军讨逆、淸共、剿匪诸役无役不与,历经百战,出生入死,并获颁三等光华

  • 文章遊珠江三角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劉志儼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珠江三角洲 旅游纪行 历史 自然名胜 辛亥革命

    黄花岗上瞻人豪黄花岗原名为红花岗,是广州广仁善堂的义地。民国前一年辛亥三月廿九日之役,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失败,死难者七十二人,后经党人潘达微在风声鹤唳之下,将放置在咨议局前诸烈士遗骸收殓,合葬于红花岗,并以「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标题,宣布收葬始末。潘氏以「黄花」两字来得雄浑,故舍弃「红花」而用「黄花」,经各界引用,遂成定名。「青山有幸埋忠骨」,从此黄花岗之名永垂不朽矣。而红花岗亦在其时改立于黄花岗附近。广州为革命策源地,来游广州者,大都会到近郊

  • 文章辛亥革命南昌光复之事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蔡琦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湖北文献 武汉新军 九江光复 北伐

    阅读湖北文献,昨年十月十日第七十三期,刘凤翔先生「论新军与辛亥革命」,谓:于建国七十周年,曾在「近代中国」发表一篇「新军与辛亥革命」,现又发表此文,附记系根据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辛亥革命讨论会」宣布之论文,论「新军与辛亥革命」浓缩而成,原文四万余言,刋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辛亥革命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四七—一八一页。在湖北文献载刘先生「论新军与辛亥革命」一文,第五节「新军的革命行动」,第三项「各省新军革命行动,第四项敍述江西九月二日(十月二十三日)新军

  • 文章(伍:詩詞)霧山詩稿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蒋介石 周年纪念 勤政 家国 西安事变 辛亥革命

    先總統 蔣公逝世九週年升遐忽九年,甲子值七九。靈爽實式憑,民社相左右;千秋史乘昭,淵謨垂不朽。慈孝篤倫常,政刑仰寬厚;步武王文成,肇名錫山阜。讀彝訓嘉言,紳書匹瓊玖;餘小亦大德,惟不腆於酒。統緒克紹承,颺拜明德後:睿知足以臨,大有為有守;百川障而東,時作師子吼;勤政訊民瘼,心悦碑在口。大位方蟬聯,衆星拱極斗;家國允徵祥,麟鳳在郊藪;武嶺並慈湖,芬芳自久久。六兒春垣五十初度示以誕時勝事丙寅元宵後,兒齡大衍期。事變記西安,蘭州侷困危。(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余...

  • 文章悠悠故廠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沈家保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裕生火柴厂 故乡工厂 九江火柴厂 发展经历 辛亥革命时期

    年七月十三日,当时是由「荣昌」火柴公司创办,其创始人是涂于良。由于当时生产火柴的条件尙不具备,日产火柴仅十余箱,加上外来种种因素干扰,使其开业后不久就歇业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国内抵制洋货的民族运动空前高涨。一九二〇年由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和金浩如等人发起第二次在九江筹建火柴厂,并取名为「裕生火柴公司」,厂址设在庐山路新坝老马渡口(现为九江县驻市粮库),占地二九亩。一九三一年,中国火柴市场被瑞典、日本火柴垄断,凤凰牌、猴子牌火柴成为各用

  • 文章詩詞選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3期  作者:本社 周邦道 薛逸松 黃嘉煥 李劍閣 傅亢 楊世輝 楊榮昌 楊曉蒼 楊張海霞 蕭應萱 蕭應萱 武寧 夏斌 聶成龍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周年纪念 人物回忆 人生感悟 诗词作品

    陽明山辛亥光復樓重九雅集周邦道節候正秋高,川原氣淸穆;興發出郊坰,輕車徐轉轂。層巒擁蒼翠,和風韻修竹;冷冷巖罅泉,露滋菊芬馥;塍錯線差池,籬落見黃犢。「谿聲廣長舌」,響滿虛空谷;不遠在會心,當前即濠濮。草山易陽明,敎化永薰沐;博帶衣象,式瞻爲踖踧。辛亥義師起,武昌功炳煜;考槃山之阿,崇廔紀光復。員嶠歸版圖,四十周年倏。物阜民乂安,薄海謳歌祝。引睇華岡雲,廣廈森簇簇;多士競舒翹,棫樸弘作育;爲念張揚園,頽然竟不祿;扢揚風雅翁,典型餘質樸;嘉會漫追維,寧堪南...

  • 文章海峽兩岸的龍兄鰲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張志堯·陳正興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陈文鳌 陈文龙 海峡两岸 军官学校 二次革命 返乡探亲

    新疆地质四大队的高级工程师陈文鳌是我的至交。他在去澳大利亚之前,曾将其龙兄鳌弟的人生故事和海峡两岸亲人的苦苦思念,跟笔者作过多次深谈。我回上海后,曾去过他外祖父老洋楼的所在地—新闸路富康里;但时过境迁,原先的两亩地早已改变,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更气派、更雅致的现代高楼。这留下过中华革命党人陈群普身影的楼屋旧地,曾是台北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院长陈文龙的出生地;而陈文鳌的童年也曾在这里度过。这富康里就像陈氏家族的一个人生港湾,他们的生命航船曾从这里去了赣江,去了

  • 文章(伍、詩詞)瑞金西楊小學校歌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章立之記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西扬学校 绵水 革命 民族文化 教学 诗词作品

    西扬学校,耸立在绵水滨。与民国而俱生,随着革命的途程而复兴。孕育着高美的民族文化,培养我良知良能;重道尊师,敎学知耻更力行。从失去中探取成立,从刻苦中磨炼自成,造成大时代的靑年。慰勉兮!同学们!发扬我西扬精神。

  • 文章李烈鈞的書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李烈钧 书法 对联 纪念碑 周年纪念 革命烈士 军旅生涯

    李烈钧(一八八二~一九四六),字协和,江西武宁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一生文武兼资,大节不亏,大凡九江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讨袁、以及北伐等,几乎无役不从,屡建战功,堪称「上马可杀贼,下马可草檄」的一代儒将。「电文皆自出心裁,阅者叹服,不知其为武人也。」「先生素善书法,早年学书颜体,后又复遍临汉晋诸名碑,尤爱张公方之严正,爨宝子之奇崛。关于李烈钧苦练书法事,其子女后来回忆时说:「记得童年到少年时,先父多次说过他原先书法不行,后得谭延闿指教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