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修水宁红大桥竣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宁红大桥 竣工祝贺 辞赋

    修水 涂浩瀾艾子故郡,宋稱分寧,民國肇造,修水今名,位處贛西北之山區,扼吳楚之要津,忠孝鄕邦,受封義甯,「鐘靈毓秀」、「人傑地靈」,雙井文章,媲美廬陵,陳門四傑,享譽國際,無與比倫。修水縣城,雄據鳳凰山麓修河北岸之濱,三面環水,行商鉅賈,奈浮橋渡船以通行,晴空萬里,絡繹不絕,熱鬧烘烘。若「霪雨霏霏」,「濁浪排空」,橋斷舟橫,缺柴少米,冷冷清清,亙古年來,此情此景、陳封未動。革故鼎新,盛世降臨,青雲門口,浮橋換鐵橋,猶如河上起長虹,汽車直駛紫花墩。建設猛進...

  • 文章臨川撫州勝景——靈谷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7期  作者:臨川縣志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临川抚州 灵谷峰 山川胜景 历史辞赋 王安石

    眞观,观随山势分层建有前殿,后殿,观音阁和斗母宫。王安石早年在此读书,他在为其三舅吴藩「灵谷诗集」所作序文说:「吾州之东南有灵谷者,江南之名山也」从此,灵谷名闻天下,唐宋以来,历代名家诗人颜眞卿、曾巩、陆游等曾游览此山,写下不少诗。明代以后,林木被伐,水土流失,景色渐衰,民国卅一年(一九四二)日军窜扰临川,驻兵灵谷撤退时将隐眞观烧毁,次年临川,金谿两县群众集资重建,一九五一年又被当地群众拆毁。刻正由临川、东鄕、金谿等县善心人士郑其庭等,募款整修中,廖光华

  • 文章(陸、人物傳記)先考阜南府君事略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章立之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税赋征收 家境小康 商业学校 军政学校 投笔从戎

    先考讳良财,字阜南。生于民前十一年。世居城内里章屋。先祖考达元公,办理田粮税征收(系淸朝及民初政府中四衙八科之一)。祖妣赖氏,生五子一女;先伯良贺,先考阜南公第二,三叔良寳,四叔良贤,满淑良贞,姑适朱姓。祖遗可居三十余户之三层厅堂大屋,环境幽静,家境小康。先考幼慧聪敏,侍亲至孝,友爱兄弟。读书勤愤,书法工整,善计算;精珠算。毕业于福建长汀商业学校。学成返里旋即为杨府×苎蔴行高薪聘任经理。和气待人,信誉卓著。营经得法,盈利丰硕,甚得行主之信任重用。约二年

  • 文章重遊秀峰紀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秀峰 旅游纪行 桃花源景区 历史文化渊源 游览赋诗

    都昌 董晉才回南昌當晩,女兒就約我們明日驅車重遊廬山秀峰。第一次遊秀峰是在一九八四年四月一日,曾有《秀峰遊記》刊於泰國《星暹日報》,後編入《雪凝軒文集》。已是十六年過去了,當年我才五十出頭,如今年近古稀,人世滄桑,能有機會重臨故地,該是人生一件幸事!二〇〇〇年五月十四日,我們從省城住處出發,同去的是我和維瑜夫人,女兒女婿和孫女丹丹,女婿的父親和司機小陳一行七人。是日天朗氣清,陽光燦爛,車子在寬敞平坦的昌九高速公路行進,心裡十分輕鬆。十時許,我們來到了星子...

  • 文章鄱阳湖秋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鄱阳湖 秋色 散文诗赋 人生感慨 文学著作

    《梦绕湖山》《雪凝轩文集》《嗜诗风尙》《鄱湖遗韵》《海宇诗鸿》《全球汉诗改革论文集》和《历代名三百篇评注》五卷本等;电视剧《鄱湖情》已在山东、浙江、河南、云南等多家省卫视台播映。有的作品还被译成了外文。我也被接纳加入中国作协。诗书合璧作品在海内外多次荣获金奖,长篇《论鄱阳湖文学风格流派》一文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中和《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理论文集》代表作硏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海内外有七十余家出版社的选集中选有我的作品,而我只能是把这一切都看作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 文章梅嶺泉石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郭燕群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梅岭 历史传说 历史名胜 石壁题刻 历史诗赋

    逢泉皆可坐,击石自成吟………」。明朝万历丞相张位游梅岭后这样赞叹。也许是天然秉的山光水色的诱惑,也许是浓重的思古情愫的引发,抑或是古代名士诗文的感召;我们一行踏上了迤逦幽邃的山径,去寻觅古西山的林泉山石,追溯梅岭的历史踪迹………。………弯弯的山道,褐色的树干,萋萋的芳草,缘色的山峦,在淡淡云雾,脉脉霞光的簇拥下,兀自变幻著万种风情。沉醉间,忽闻悠悠水,自山谷深处流泄,飘逸的天籁之声,宛若一首轻歌,一曲慢舞。透过蒙蒙绿意,顾盼寻声,只见一条银色瀑布,喷

  • 文章廬山勝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0期  作者:藍建邦  出版时间:1982-10-02
    关键字: 庐山 风景名胜 地理位置 人物感赋 咏庐山

    见之。王彪之山敍曰:「庐山彭浇之山地,虽非五岳之数,穷隆嵯峨,实峻极之名山也」。山中胜景,不胜枚擧,如汉阳峯之高,五老峯之秀,三叠泉水之肥,佛手巖之奇,婆娑树之古,可谓极天下壮观,古人评庐山曰:「博大奇雄」,洵足当之。金山佛寺林立,山志云:「隋唐之间,多至三百八十余处,泰半毁于洪杨之乱」。而今存者,有五大丛林曰:东林、秀峰、海会、归宗、万杉各寺,其余古刹,亦随处可见。故游山者,信步所至,皆可餐眠,无穷途饥困之苦。山中有严冬,无酷暑,气候无常,捉摸不定,瞬息

  • 文章行囊不載溫州物惟有民情滿腹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8期  作者:張天岳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何文渊 出身名门 监察御史 减免田赋 兴修水利 发展教育

    粮课,均劳役。温洲素称江南富庶之区,但由于官田田租很重,一亩田「科米不等,少则一斗三升,多者五斗至三石」,致使农户生活贫困。文渊莅任后,深感「田崎重,实乃病民之膏盲」。于是奏请减少官租,以苏民困,却被户部驳回不准。但文渊仍一再上疏,指出如果田不减,「仍继苛求,则民力瘁矣!」经过他多次的据理力争,终于宣德七年获准减去官田田租七十二万余石,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民众在徭役负担上亦很不均,富民常得减免,贫户遇变照派。文渊据实调查按其贫富情况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