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制度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科举制度在民间的生动演绎——义宁陈氏故里的举人石、进士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劉經富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丰鐄 石旗杆 陈光祖 进士墩 客家人

    有十对旗杆石。据说这栋大屋,住了二十四户人家,可惜毁于一九九八年的洪水。现在成为一个荆棘满途,荒芜不堪的境地。我请附近两位何姓老丈,用茅刀砍开一条路,发现了十对旗杆石,其中五对高的,五对矮的,承向导对我说:高的属于文举,矮的为武举,封建时期重文轻武,表现无遗。我没有找到何府谱谍,这十对旗杆各所指为何人氏,所得功名的具体名目、时间、字号、何氏老人均无从说起!但从这一前一后整齐排列的旗杆石看来,可以想见这里当年的盛况,旗杆簇立的场面,是何等的气势与辉煌。清代科举制度

  • 文章(貳:論著)象山心學旨要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曾春海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象山心学 德性修养 科举制度 心即理 实理 学术研究

    质工夫的商榷;德性心的肯定;「心即理」的渊源与涵义;德性修养的工夫论等层面来阐述象山心学的旨趣所在;文末则以评论其得失做为结语。一、象山对当时科举制度下的士人之省察陆九渊(一一三九—一一九二)字子静,学者称象山先生(注一)[1]。他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兄弟六人,排行最小。其兄陆九韶(字子美,号梭山)及陆九龄(字子寿,学者称复斋先生一一三二—一一八〇)皆是当时知名学者(注二)[2],与象山号称江西三陆。观象山所处的时代,正是遭逢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高宗位于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