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活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赣江上游水上渔家生活漫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3期  作者:李灝 出版时间:1978-07-02
    关键字: 赣江上游 渔家生活 生活方式

    赣江上游,亦即是章贡两水,有一种渔家,萧李郭三姓渔船,自古以来,独享有优待特权,捕鱼为业,间亦载人载货,一年到头,难得有几天,在陆上住宅居留,因历代过惯水上生活,却亦乐之陶陶。在民国三十五年,王陵基主政江西时,曾由社会处长黄光斗报请省府颁发布吿,通令各县妥善保护渔民,严禁征用渔船,影响渔民作业捕鱼生活。这种以捕鱼为业的渔船,在章贡两水岸旁,以萧、郭两姓渔船,聚集于赣县之储潭,茅店,江口为多,李姓渔船,聚集于雩都,峡山,三民滩,石角下,小溪口、乌猪埠,黄金

  • 文章陷漿田與老泥鰍(故鄉風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期  作者:謝永濱 出版时间:1967-06-02
    关键字: 陷浆田 泥鳅 农村生活 故乡回忆

    数斤。节俭的人们,每多把他送到巿场,以高价出售,用以改善生活,也以此作为副业。我记得小时候,为捕捉泥鳅、黄鳝,常偕兄弟友好,彻夜不眠。虽然也不无辛苦,但兴之所至,乐趣盎然;尤当享受到那「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的甜果时,更乐以忘苦了!现在,又届此大好春光,在家乡又是捉泥鳅、黄鳝的好时节了!每想起那段农村的生活,快乐的情调,就勾起我无限的乡思,怀念那可爱的田园。(转载新生副刋)

  • 文章群德小學零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劉志儼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宗祠 群德小学 校园生活 对联 往事回忆

    虽仅受教一年,但获益良多,影响钜大。犹记毕业离校时,詹师邀约我堂兄弟三人,到市区吃豆浆油条烧饼,并赠玉照留念。雅意殷殷,深以为感。但其时我们三人皆儍儍地不发一语,亦毫无表情,只知跟随老师离店而去。如今思及,仍感汗颜无已。当时学校为容纳学生住宿,每一楼层分设若干房间,每房住四至六人不等,晩间八至十时集体在教室自修,老师轮流巡堂辅导,十一时就寝睡觉。生活有规律,群体学习,相互砥砺,进学神速,成长不辍,尤其在联语习作方面,体会特深。记得有一次在晩自习时同学某,要

  • 文章永泰家鄉的油菜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聶璟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油菜花 旅游胜地 永泰 蜜蜂 田园生活

    三月的風,帶著幾分清新、幾分慵懶、幾分憨態,飄過一簇簇的油菜花地,讓人陶醉。油菜花開了,開在三月,開在婺源!此時有許許多多的人像我一樣的想去婺源,去看看那裡的油菜花。婺源這個中國最美的鄉村,此刻一定是油菜花遍地,美得冒泡。但新聞卻報導,此時的婺源迎來了旅遊高峰,旅館早已定滿。不能去了!失望!只能假藉幾分想象,看看網上的照片來慰藉這顆失落的彀ƒ。徜徉在油菜花地,擺著美美的pose,一定美極了!本以為錯過了欣賞油菜花的好時機,卻意外的在永泰看到了心儀已久的滿地的...

  • 文章可園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姚琮 出版时间:1973-10-02
    关键字: 可园记 中央新村 学者观点 田园生活

    克昌遷居中央新村後,曾作卜居中央新村記,以誌感慨。承本刊編者,採登於七十二期,姚代表味辛先生,爲當代文壇耆宿,因係國大代表書法硏究會顧問,年來時相請益,見予原作,賜予損益,平時得先生一言以爲寶,忝承改作,彌足珍貴,爰再刊出,以饗讀者。克昌附記

  • 文章在泰和城三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歐陽克沛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泰和城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学校教育 就学生活

    十一名,时逢学校改组,校长由代校长陈崇义先生改由郑掷先生接替。且我届毕业生,亦正式定为该校,初中第一届毕业班。我幸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荣获免费直升该校高中部。新生中学为一群黄埔毕业军官,所组成的学校。故在生活管理上,都采军事化:穿军衣、戴军帽、打绑腿(均蓝、黑色布)、穿黑回力胶鞋、有时也穿草鞋,很像个小军人。是年冬,三民主义青年团,号召青年学子,加入该团时,眞是风起云涌,无不踊跃报名,我是其中之一。经过一星期,严格军事训练,由县支团主办,干事长为曾来台;任职

  • 文章抗戰與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劉力青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斗机 浙赣战役 汉奸 游击队 军旅生活

    ……等十数人于当年三月十七日集体步行至莲荷向军政部靑年远征军敎导第五团(团长敖建畴少将)第一营第二连(连长苏徯我少校现旅美)报到,旋即开始军旅生活。㈠待遇菲薄坚强自励:入营后支上等兵薪饷,每人日支副食费五元(普通士兵二元)月薪十元另发草鞋费每月十五元。实际每月需铅山产竹茎草鞋至少三双每双十元,需用不够皆由家中汇寄。由此可知抗战已进入艰苦阶段,而每人皆能奋发自励不以为苦。㈡战区长官亲莅校阅:莲荷营地均属旧式民房,尙称宽阔,附近有河流有山岭最适野外操练战技

  • 文章戰時弦歌憶正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曾守湯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大学生活 抗日战争 图书馆 论文 警报

    瑞金 曾守汤我的大学生活是在抗日战争中渡过的。那时江西战时省会的泰和县郊区的一个丘陵地杏岭村初创了一所国立中正大学。第一届招生是参加东南几所国立大学的统一招生。我在校的时间是民国廿九年秋间至卅三年的夏天。是正大第一届的毕业生。在正大之前,江西从来没有过公立大学。当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天翼(式辉)先生,为了政敎合一的构想,筹办了这所大学。在抗战正艰之际兴办一所大学,固难能可贵,在江西更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因之,自中央到地方,都愼重其事的灌注了不少心血。在大礼堂

  • 文章人海浮沉六十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呂明德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高中毕业 从军报国 军旅生涯 退伍 家庭生活

    有三,长曰榴英,次曰美英,三曰聿英。吾家近代务农为业,可谓小康之家,世居江西广丰,十二都,深坑,后塭。距县城约三十五华里,风景幽美,民情纯朴,村内居民约有五百户,皆吕氏后代,无一外姓,但其远代祖先,亦曾在朝为官,不过近代多已务农为业,生活均甚安定。二、经历幼受中华文化敎育多年,后曾转读科学敎育,惟因抗日战争影响,高中结业后,未再升学。斯时年方二十,基于爱国心切,遂决意从军报国,时为三十四年春天,背井离鄕,迳赴江西河口,九狮庵营区,蒙宗兄吕挺华君引荐,进入第三

  • 文章(肆、故鄉懷舊)我的家鄕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鍾延浩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家乡 生活安康 绵江 黄金 诗词作品

    绵江绵江,我的家鄕。闽粤孔道,在赣之阳。物阜民丰,生活安康。走遍天涯,系念难忘。绵江绵江,我的家鄕。黄金产地,征国之祥。瑞金其名,设治南唐。羣山环翠,媲美苏杭。绵江绵江,我的家鄕。家因国破,二度沦亡。异类嘶啸,血染淸江。腥风涙雨,鬼哭神伤。绵江绵江,我的家鄕。岂容邪痞,久作法场。掀我东海,民主巨浪;扬我汉声,复我家邦!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