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物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綿江亭剪綵記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3期  作者:楊衍畦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绵江亭 龙珠公园 同乡 捐款 文物保护单位

    赣江以其母亲般博大之胸怀和甘甜乳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江西儿女,浇灌了赣鄱大地之文明花果;龙珠塔,(明万历壬寅,一六〇二年建),诚瑞金历史上古老文化建筑之瑰宝,地方标志性之古建设、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任何久离鄕关之瑞金人,初回乍见此古塔,景真情切,莫不热泪潜然,兴游子归来之叹!至若海峡两岸同胞,共期五千年炎黄子孙之和平统一,来日登亭,看江水涌前,河清海晏,岸柳垂樾,沐三阳而熙春风,不亦快乎!此更为绵江亭兴建之宏观大旨也。

  • 文章釣源 奇特而又神秘的千年古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9期  作者:彭朝暉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钧源村 唐代起源 村落历史 “文忠公祠” 文物古迹

    吉安 彭朝晖凡到过钓源村的人,无不被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幽雅的环境、众多的文物瑰宝所折服。钓源村,座落在江西省吉安市郊十八公里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它肇基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钓源村曾拥有居民一千五百多户,人口逾万,成为当时鄕村市「小南京」是一座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村。钓源村系唐代末年,在朝廷任职博士的欧阳弘择地而建,其尊为庐陵欧阳氏肇基钓源的始祖。其后,经繁衍生息,迅速成为当地

  • 文章白墓青山——徘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3期  作者:經富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义宁陈氏 家族历史 祖墓 文物保护 返乡参观

    呆了两个小时,调査有关陈墓的口述资料。然后从原路返回,重到陈墓。斜晖落照中,面对白墓青山,仿佛古今一脉,时空倶泯,陈家的许多如烟往事都到眼前,鲜明地活动起来,心里涌起寅恪先生一句「后世相知或有缘」的诗。作为一名地方文物工作者,我极其钦敬陈家的三世文运,清纯门风,却为无力保护陈家幸存天壤间的故居、坟茔而焦灼愧疚。我注意到墓地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而小从女史和封猷先生(陈衡恪六子)给我的信中明言杭州祖墓早在五十年代经李一平先生设法转圜已列为省级文物

  • 文章修橋鋪路 功德千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胡學正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万载县 龙江桥 集资捐建 文物保护

    独喜,载诵新诗叹观止。匡庐石气鄱阳风,生平槪想柴桑翁。青原峡雨澹秋梦,洞底猿声江上送。推窗延月照画图,万峰苍翠松涛呼。夕阳在山红满湖,晩风猎猎吹秋芦。寻诗人至不下驴,担者荷者渔樵徒。指点江上辛公庐,辛公子孙能读书。」法式善对新桥建成后人来人往的景象不但进行了描述,还对辛氏祖孙的善举赞赏有加。时光如流,龙江桥虽经二五〇多年风雨剥蚀,洪水冲击,依然似一道巨龙稳当当地横跨龙江桥上,为南北两岸人民造福。一九八三年十月,万载县人民政府公布龙江桥为县级文物

  • 文章编後漫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賴暋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地方文献 同乡会 财力 故乡文物 县志

    新年新望」的短文中,我们曾经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玆再提出两点,请共同合作:第一、加强故鄕文物的蒐集和整理。目前文献最感缺乏的稿件,是故鄕文物一栏。而这一方面的稿件,则是疏慰高年的鄕长的故园思念,和加强年靑鄕友增进鄕情连系的重要史料。因此,我们希望在这一栏将江西八十三个县的历史风物人情等概要,作更有系统的介绍,能够继续分期刋出。检查过去一百二十期中,作过概略或片段介绍的县份,依期别先后计有宜春(第2、119期)、都昌(9:此阿拉伯数字表期别)、弋阳(10)、南昌

  • 文章江西流坑——千古第一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6期  作者:楊衍晆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流坑村 文物局 历史文化 科举考试 古代建筑

    一九九七年秋,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考察流坑村后,欣然挥笔题书「千古第一村」。江西乐安县牛田鎭的千年文明第一古村流坑村,以其年代久远,规模浩大的古建筑、古文物及其保存的完整性,而闻名于世。这是一座始建于五代,兴起于宋代,衰微于元代,繁荣于明代,败落于晩清民国的古村。全村统姓董,尊汉代大儒董仲舒为始祖。两宋年间,出了四十四名进士,特奏名进士十九名,文武状元各一名(矗立在村西北角建有董德元的「状元楼」),举人二百多名这是流坑科举仕官鼎盛时间。上至宰相尙书、下至

  • 文章玉湖——青春的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玉湖 山川文物 散文诗联 艺文选粹 故乡风貌

    離開黎川縣城,汽車向西在綠樹掩映蜿蜒的鄉間公路行駛,重重丘陵像波濤一樣在車窗外起起伏伏,無邊的清涼和氤氳氣息,令人通體舒適。峰回路轉,眼前驀地豁然,一片湖泊沉靜地在綠野深處——它就是玉湖。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南城縣修建大型水電站,在洪門修築了攔河大壩,於是黎川縣境黎灘河中段,一座四萬畝煙波浩淼、水色空濛、體態豐腴、柔媚動人的湖泊出現了。數十座與白雲廝守的青山,變成了澤國中的島嶼;數千家與雞犬相伴的煙灶,變成了水族的另類。比之承載過唐宋湍流、明清煙雨的黎灘河...

  • 文章鄱陽湖口石鐘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袁作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石钟山 鄱阳湖口 历史记载 自然风景 出土文物

    陈友谅贯睛及颅而死。明宁王宸濠南昌作乱,王守仁置戍于此,督师进剿,濠败就擒。太平军驻此五年,翼王石达开据险拒敌,以铁索锁江,大败湘军,逼得曾国藩投水自杀,几乎丧命。江西都督李烈钧讨伐袁世凯的「湖口起义(史称「二次革命」)这里是起义军前哨阵地。抗日战争时期,前日本侵华总司令,战犯冈村宁次的前线指挥部也曾设在这里,指挥侵占我九江黄梅等地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东起江阴,西至湖口,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石钟山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西周时期

  • 文章古鎮三江話今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易清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三江古镇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商业市场 文化产品

    上海交大教授万伯涵,天津大学教授万良凤,三江是他孕育的摇篮,均生于斯,而长于斯。……至于科举时代,先辈鄕贤,更是胜不枚举。此外,三江还有很多的文物古迹,如珠子塔、万氏祠、进士牌、翰林第、十八坡、龙船驾……可供游人观光欣赏,但因年代已久,沧海桑田,大部均已荡然无存,仅有珠子塔,现列入南昌县文物保护。自改革开放后,随着历史的巨轮,时代的步伐,三江古鎭,今非昔比,到处呈现著物箪人丰、经济日兴、繁荣昌盛的景象。如平坦宽阔的三江大道、府前路、大街……。两旁高楼大厦

  • 文章江西省會——南昌的過去和現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7期  作者:周讓初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南昌今昔 故乡风貌 行政区划 文物古迹 乡贤名士

    江西省會南昌,為贛江流域第一大城,原為省轄市,與鄰近各縣平行,僅南昌縣與新建縣之縣政府均設在南昌市。其後為便於行政管理,乃將此兩縣之縣政府遷出,使南昌市單純化。但現在情形與過去不同,因時隔四十餘年,不僅市區市容變化極大,而其鄰近環境變化尤大,如將南昌、■建、進賢、安義四縣,劃入南昌市轄區,有如過去州府情形。茲特搜集資料,就歷史變遷、人文古蹟等有關情形,加以分述。南昌地處亞熱帶。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高壓南下影响,加上鄱陽湖地形平坦,多吹偏北風,氣溫較低。...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