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1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老文化的活的「化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殷新波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江西文化 “喝彩文化 地域文化 男婚女嫁

    临川 殷新波江西临川素有「才子之鄕」美誉,临川文化也成为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加以专题硏究。作为临川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川喝彩」渊源流长,古朴上口,以大雅大俗的风格深入人心,历代百口交诵,久盛不衰。临川自古以农耕为主,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临川人「地无鄕城,家无贫富,其弟子无不学,诗书之声尽室皆」的「乐读书而好礼仪」的文化传统氛围结合融汇,形成了鄕俗田野气息浓郁的农耕文化。喝彩,便是临川农耕文化的突出代表。临川

  • 文章人傑地靈話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作者:楊衍畦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江西 历史名贤 地方文化 人才 精神文化

    瑞金 杨衍畦江西古称「文献之邦」,又称「文章节义之邦」,江西人善于写文章,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富有盛名。据硏究江西历史的学者统计,自唐代以来,江西一一〇〇〇余人中进士,四十六人中状元;自汉代以来,有五〇〇余人上列传,四十八人任宰辅。还产生了许多巨匠宗师,仁人志士。历朝历代,他们留下了大量文献,从东汉至清代,累计各类文集达万部,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江西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宋元明和清前期的七〇〇多年间,无论是儒道佛文史哲,是科技经济思想方面的许多领域,都

  • 文章萬載城池六座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万载城 古城文化 桥梁建筑 历史文化

    古時,在每個都邑四周都築有城垣和護城河,用來防禦。古邑康樂鎮,為江西萬載縣治所在,也和其他古城一樣,築有城牆和護城河。萬載城牆建於宋朝,元代紅巾軍劉仁在康樂鎮築城門四洞,周圍五里。流經康樂城的護城河稱龍河,也叫穿城河,將縣治分割成東西兩岸。在沒有建橋前,東西兩岸行人,車馬往來靠渡船還是走浮橋,諒或從城門放吊橋,均未考察,但有據可查的是,在元朝,萬載始在護城河上築南浦、雙虹兩橋;後經明、清兩朝,又先後在護城河上築起了迴瀾、安樂、龍河三橋;1989年在南浦、迴瀾...

  • 文章客家情·江西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鍾久福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研讨会 文化交流 风景游览 文化遗产 文艺活动

    瑞金 钟久福江西省台办、省文化厅、赣州巿人民政府于二〇〇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至廿一日在赣州巿举办「赣台客家文化硏讨会」;会议乃本着学术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愿望,以「客家情.江西缘」为主题,以硏究赣台客家文化渊源为主轴。江西是客家人较多的省份,尤其赣南八百一十万人口中,客家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五,是客家人的重要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本次会议假赣州巿召开,的确意义非凡;承办单位:赣州巿台办、文化局、赣南客家联谊会,于八月下旬发帖广邀,瑞金巿旅台同鄕应邀者计有四人,即

  • 文章廣豐歷史上四大文化名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游翔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广丰区 历史文化 人物简传 文学作品 地方文化

    广丰 游翔广丰地处武夷山北段,仙霞岭以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气候温和,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从唐乾元元年建县起,(公元七五八年)仅文坛上就出现了四大文化名人。他们以其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华,出类拔萃,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出版了一册又一册诗集、文集,为中国文化宝库增添了一宗又一宗珍贵的财富。一、王贞白王贞白,字有道,系今住居广丰县城内王氏之先祖。终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乾宁二年,考取优等进士,官至校书郎,公务之余,寄兴诗书;常与名士罗隐、方干及

  • 文章興遊白馬寨 閑筆寫古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白马寨 古村文化 历史文化 民间艺人 历史先贤

    数学家,教坛先贤徐谷生先生,创办的「江南中学」,避难东迁,进驻白马寨,虽炮火连天,可仍招收流亡学生,书声琅琅,坚持教育救国,救亡图存,直至「最后一课」,才另搬他地。又本村学者杨佛康,解放前期,开办「致和中学」,惨淡经营,益智启愚,得过几年,因此,江南——白马寨,白马寨——致和,曾何一时,患难共处,相依相存,从这里培育出去的人才,进步人士,胜不枚举,对人类社会,大有建树,在丰城文化教育上,贡献的力量,彪炳史册,功不可灭。……。追溯历史,从各方资料证实:白马「杨姓

  • 文章搭起兩岸文教交流橋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廖光華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两岸交流 文化教育 入台访问 抚州文化 交流活动

    临川 廖光华一台海两岸开放交流,已逾十载,第一个由抚州地区文教界组成来台访问团,是开创两岸文教交流的先河,此一访问团之成行,得力于抚州地区鄕亲联谊于前年组团到家鄕访问,向地区表示希望抚州地区能组团来台访问江西是文化之邦,抚州地区,更有才子之鄕美誉,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代有贤能。去年桃园书画界由广昌名书画家黄群英教授携带书画作品与抚州书画界举办书画联展,佳评如潮。抚州地区各县市同鄕会理事长在台组成了第一个地区性鄕亲联谊会,连续举办抚州地区鄕亲春节联谊会三次

  • 文章古鎮三江話今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易清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三江古镇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商业市场 文化产品

    豐城 易清三江古鎭,昔乃彭灣、王洲、楮山隱溪三水匯集於此,故而號焉,這兒原是丰、臨、南、進兩府四縣管轄之地,後因行政劃分,統歸南昌縣屬治。此地街市歷史悠久,早在明、清兩代,就有三江鋪,沿革至今。迄清康熙、乾隆年間,三江鎭歷規相沿,定每月三、六、九劃爲「日中爲市」,約民俗集日。至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三江則發展店鋪有三〇九戶,當時有「小南京」之美稱,可謂鼎盛時期,附近百里許,所有圩鎭,望塵莫及。那時,街上較有名聲的店號,如蔡同源、周中興、蔡三益、保生堂、康泰、...

  • 文章宜春市突出文化内涵打造“禅宗圣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宜春市台辦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禅宗圣地 三家祖庭 十大寺院 东方禅文化园 文化旅游

    宜春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的钟灵毓秀,蕴藏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唐宋以来,佛教禅宗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宜春为禅宗各家孕育繁衍、成长壮大,提供了一块充满生机的沃土。禅宗「一花开五叶」,其中的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三宗,或发祥、或肇始、或成型于宜春这方禅宗沃土。宜春境内有两座名寺(宝峰寺、百丈寺),三家祖庭(沩仰宗祖庭仰山栖隐寺、临济宗祖庭黄檗寺、曹洞宗祖庭洞山普利寺),十大寺院(慈化寺、双林寺、化成寺

  • 文章南大街瑣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9期  作者:徐小明 出版时间:2015-05-15
    关键字: 南大街 古城街区 商号名称 地方商业文化 街景文化

    交通、娱乐、文化之中心。从南大街经营的行业类型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大到人们做工劳作的需要,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这条老街在店铺的开设上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单从用物上看,还有农具制造、斗笠蓑衣的编织,制油鞋、扎油伞,打锡壶、修铜锁,以及夏布的印花染色工艺等。人们出外行商,均在南大街临近埠头搭乘货船。古时,万载古城有“西门的豆腐南门的酒”之谚,意思是说西大街制作豆腐的店铺较集中,而南大街酿酒坊较多,又因有两口古井,且井水清冽

共141条记录 1/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