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回忆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蓮花縣小碧嶺的今昔奇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7期  作者:李白帆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琴亭镇 返乡探亲 莲花中学 学校回忆

    一九六八年年底,我从黑龙江回到一别十九年的故鄕——江西莲花琴亭鎭。悠长的离别蓦然来归,确实感慨万千。县城变样了,新的建设代替了旧的面貌,进展神速,眞是难以设想的变化;小碧岭风姿姣娆,比往昔富丽得多了。这里是我从前执教的所在地,初时只有初中两个班,学生仅一百多人。校址是从前建筑的营房。后来增添了一座大礼堂,继又增加了一个师范班,呕尽心血,牵强度过了八年。今天的莲花中学,其前身正是莲花县立中学,这标识著这个学校从肇始到现在,已度过了二十七个春秋,将届三十而立

  • 文章省立瑞金師範拾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劉志儼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江西省瑞金师范学校 校歌 校园往事 吴振春 回忆母校

    瑞金 刘志俨「校歌」是代表学校的歌,「校训」是为训育的需要而订定的。前者多系依据学校所处时代背景或地理环境而作,藉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后者则系采用格言或成语制作匾额,悬挂于醒目处,作为师生进德修业,淬砺奋发,立志向上,困学自强的指针。要之,两者皆为赋与师生期许及重任,以示教育功能之无限宏伟。「青年青年,坚苦卓绝,救国任仔肩,从根救起,教育当先,建设新中国,三民五权;东南重鎭,闽粤毗连,钵山绵水,絃诵兴焉,济济多士,莫辜负国家培育,努力争着祖生鞭

  • 文章(叁、敎育:)「怒潮」军政学校创校简记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怒潮学校 青年学生 作战体制 现代战争 往事回忆

    中华民国卅八年夏天,国共「和谈」破裂,**渡江,我国民革命形势大逆转之际,国军第十二兵团转战赣南。当时局势危急,兵团司令官胡琏伯玉将军,为防万一陷入重围,乃计划于闽、粤、赣边区作久战之计,首先策划拟设立闽粤赣边区军政干部学校于我瑞金,以招收战地靑年学生,期以培植革命干部,重整革命军声,将与**作殊死之决鬪。正当暴风疾雨,革命局势大挫败,我军政土崩瓦解,许多应负国家重责者,及官僚政客,或远走高飞,或竞相投靠,出乎意料之外,却有许许多多尙未担负国家重任的靑年

  • 文章行年將八十略敍平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鄒瀾清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小学毕业 陆军军需学校 军旅生涯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擧人进士仕宦之家,先父和先伯叔父皆捐有功名(太学生),故家无白丁。先母刘太夫人系出墨庄望族,生我兄弟姊妹四人,先兄早逝,姊妹婚后皆亡。先伯叔父俱无所出,传宗接代,仅余一人,子立,深感门衰祚薄之痛。幸拙荆张维琨夫人归我后,十一年中生育四男四女,今已成长自立矣。求学余年六岁启蒙,随刘士安、吴寒之先生读,初为人之初,千字文、贤文、幼学琼林,继而论语、孟子诸书。嗣因民国肇造后,逐渐废古籍,而转入谦益小学就读,旋升天寳公立高等小学毕业。鄕县中此时皆无中等以上学校

  • 文章(陸、序跋:)故山別母圖記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盧前冀野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故山别母图》 游学 中学校长 慈母 往事回忆 书画作品

    故山别母图者,郦衡叔敎授作,以慰瑞金周庆光邦道陟屺之悲也!瑞金处万山中,大乱以来,为犬羊窟宅。周氏负鄕望,不得走遯。贼所欲得者,惟士大夫。于是庆光父荣皋先生数被执,母夫人杨,犇走营捄,屡赎归。未几,复掳春采去。春采者,庆光犹子也。夫人乞释之。曰:「欲还女孙,必女质。」春采反,夫人病作,旋不起,时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冬月也。庆光幼游学,谋衣食江南北者有年,承懽日少。十六年丁卯,始受命任江西省立宁都中学校长。宁都邻瑞金,故山在望,以为可不时归。又値叶贺变,道常阻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