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村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陷漿田與老泥鰍(故鄉風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期  作者:謝永濱 出版时间:1967-06-02
    关键字: 陷浆田 泥鳅 农村生活 故乡回忆

    数斤。节俭的人们,每多把他送到巿场,以高价出售,用以改善生活,也以此作为副业。我记得小时候,为捕捉泥鳅、黄鳝,常偕兄弟友好,彻夜不眠。虽然也不无辛苦,但兴之所至,乐趣盎然;尤当享受到那「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的甜果时,更乐以忘苦了!现在,又届此大好春光,在家乡又是捉泥鳅、黄鳝的好时节了!每想起那段农村的生活,快乐的情调,就勾起我无限的乡思,怀念那可爱的田园。(转载新生副刋)

  • 文章农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7期  作者:蕭人儲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农村 炊烟 耕牛 溪流 歌曲

    天边泛起多彩的晚霞恬静的农村炊烟袅袅淳朴辛勤的农夫抖落了一天的劳累牵着牛、背着犁啍著自己的马赛进行曲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向温馨的家。村前的溪流不休止的奔流似游子久郁的忧思像伊人诉不尽的情愫。啊!溪流你为追寻一个梦。不辞千辛万苦奔驰那遥远的地方!

  • 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上高县 农民摄影 文化宣传 农村基层服务

    要展示现实生活激发起来的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于是群众文化在各地蓬勃兴起,农村文化倶乐部和各种形式的夜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广大农民迈开大步跨越了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那种,出门扛锄头,进门抱枕头的生活时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改革的历史舞台上。上高县一批有文化有朝气的年轻农民要扣开摄影这扇既简单又复杂,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之门,就是上高县农民向精神生活进军的一个缩影。一九八五年,锦江鄕农民丁文文拍摄的《春潮》,以其浓厚的鄕村气息,澎湃的气势和独特的构思

  • 文章回鄕探親經過

    来源期刊:《尋鄔文獻》 第2期  作者:姚萬彰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回乡证 电灯 桔子园 农村 伦常

    尤其是每个人穿的衣服褴褛、破烂不堪、面容憔悴、白发苍苍,实难枚擧。到了家时,见了父亲,当时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看到房屋破漏,面目全非,而感慨万分!在家住了五天,每天都是高朋满座,远近亲朋都来畅谈别后之幽情。在家最感困难的就是无电灯可照明,只有城市才有电灯使用,农村依然落后,没有进展。元月三日回到县城,去参观了长擧村的农场—桔子园,全部柑桔已采完,所存未采的都是葡萄柚了,再转到县中由吴校长接待,新址在马蹄岗,都是楼房建筑,看起来城市稍有改进。在寻邬城内转了一下

  • 文章母恩難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萬榮保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母亲节 农村妇女 童养媳 中草药 纺纱织布

    愿以此文,在母亲节、国际老人节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谁无母亲?谁不爱自己的母亲?我和千千万万个儿女一样,也深深爱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个道道地地、典型的中国普通农村妇女。她虽然没有像孟母择邻,徐母骂曹,陶母剪发,岳母刺字的那样传颂千古的壮举。可是,却有一颗很善良的心。为抚养我们兄弟姐妹成人,茹辛含苦,日夜操劳,费尽了她一生的心血,不仅是个人人称道的贤妻良母。也是个很典型的慈母。我的母亲姓王,是个童养媳,人都叫她万王氏,解放

  • 文章蓮花縣新風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賀志堅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莲花县 故乡风貌 农业培养 农村建设 医疗发展

    他们的特点,沿途不设停车站,但只要有人招呼,司机就会停车,让你上车。一些农村,一座座新式的房屋,也像雨后春笋般的建筑起来了,惟一的缺点是没有规画,几乎到了有地就建,甚至抢建、烂建的地步,这是有关部门要注意的。一些鄕村的道路上,不光是耕牛蹒跚而行,各种载运稻米杂粮、煤炭、沙石的中型车辆,也不停地往来奔驰。过去,肩挑手提的情形,已见减少。一些小型工厂,也嬝嬝娜娜地,腾起了缥缥缈缈的烟雾,田垄里有碰山倒岸的稻穗,那种成熟的丰盈,看了就令人欢乐和喜悦,不由得你不在

  • 文章江西省经济发展之我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韓有楹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江西经济 发展建议 国际巿场 农村建设 发展融金

    也是未来战争致胜的利器。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开发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楷模。在近十几年间,中国经济不但一直保持高度成长率,而且也维持着相当稳定的物价水准。此一成就之获致,主要是由于采取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正确方向,及全国上下之奋发努力。几十年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生活不断改善,并奠定了初级工业的发展基础,接着重工业及军事工业不断的精进。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全面的发展民生科技工业,与迅速全方位的推动对外贸易,贸易网推展至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并培植了很多

  • 文章(貳、故鄕懷憶)鮑坊洋岡下村剪影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朱先淦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典型农村 洋岗下村 民风 农作过程 学校教育

    一、屋下:小桥、流水。我家为典型农村,位于县城之北,约十五华里。从北门、经擦子街、坪坊、新院、大田围,遇一泓溪水,过木桥,入林林古树,丛丛绿竹,迎见封火大厦,即是洋岗下村。若由鲍坊墟而下,仅三华里;经中湾子、松林岗,过碧绿之田野,瞥视随风招展,亭亭如盖之后龙榕树内,住着百余户人家,就是朝夕思念,有我至亲骨肉,祖宗庐墓,田园房产,泥土芬芳之家鄕。二、民风:固执、勤劳。朱姓为高阳氏颛顼之后,周封于邾,后为楚所逐。子孙去邑以朱为氏,望出沛国(今河南)有九大族

  • 文章難忘的歲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雩都县 农村风景 赣中历史 文学创作 往事追忆

    雩都 高岚年华可贵,岁月难忘。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坚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中华民族终于获得最后胜利。河山光复,举国欢腾。赣州巿原来遣散到鄕村的中学纷纷迁回城内,我也慕名离开农村中学揷班就读于声誉远播的江西省立赣县中学(简称省赣中,现赣州一中前身)高中部,在赣州这座古老秀丽的城巿里,度过了我中学阶段最可珍贵而又难以忘怀的年华和岁月。我家住雩都农村,距赣州县城一百七十华里。那时交通不便,车辆稀少,来往于赣州至雩都县城的班车每天只有一次,旅客拥挤

  • 文章三十年代湖口「走馬實驗區」始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3期  作者:董握璋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湖口 走马实验区 筹备建设 农村发展 经济教育 村镇建设

    人,举办特约农家训练班二次,参加者一三三人,举办青苗会二次,参加者二〇九人。⑷督办合作事业。为调剂农村经济,经济部抽有专人承办合作事业。当时各保已组织信用合作社一个,社员计一一七四人。⑸发展手工副业。为利用棉花资源,经济部聘请布师四人,分批教授纺织技术,受教育村民达五八八人,间接学习从事纺织者达八五〇〇人。⑹节省婚丧喜庆糜费。为讲节俭,每逢婚丧喜庆,经济部职员除下鄕宣传外,并参加指导。村民能切实奉行者,计八四二家,节省金钱计二万元左右。2.筹办示范农场。共办农场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