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兴国县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兴国志略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鍾傳伊 李嘉栣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古迹 人文 兴国县

    一、沿革吾邑興國在漢朝時有呂姓遠祖封平固侯,食邑吾邑名曰「平固侯第」,至唐朝設瀲江書院于是易名曰「瀲江」迄至宋朝太宗時始立縣名「興國」,設四隅六鄕,卽東隅、南隅、西隅、北隅等四隅,六鄕卽淸德鄕、儒林鄕、大足鄕、太平鄕、寶城鄕、衣錦鄕等六鄕,東門外爲淸德鄕,南門外儒林鄕,西門外爲大足鄕,北門外爲太平鄕,崇賢、方太、城崗、石印、楓邊等處爲寶城鄕,古龍崗、三僚、蜈蚣山、江背洞等處爲衣錦鄕,鄕轄若干堡,堡設保正,至民國始廢鄕隅,保正易名爲地保,地保須由地方士紳推...

  • 文章兴国建县史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建县史 历史沿革

    赣州府志卷之二疆域)兴国本赣县地,吴孙权嘉禾五年析置平阳县,晋太康元年改日平固,皆隶南部都尉;后改为南康郡,县隶如故。隋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省,平固入赣县,改赣县为南康县;大业三年仍改虔州为南康郡,南康县为赣县;自隋开皇以后,平固省入赣县者凡三百九十二年。宋太平兴国七年,知虔州王协奏析赣县潋江鎭之七鄕即平固地益以庐陵,泰和地置兴国县(名胜志因年号为县名)元明仍旧。国朝(淸)因之编户五十三里(通志)。兴国县广二百三十里,袤一百四十里,东界宁都州黄陂

  • 文章兴国纪要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方顯達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县治 县衙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面积三八八〇平方公里,人口约三十余万。东北多山地,西南多丘陵,中南为平原。濊水(裕称东河)由东面西,潋水(裕称北河)由北南下,至县城合流为一,以潋水为大,乃名潋江,至龙口流入贡水,抵赣县与章水汇合后而为赣江,东邻甯都,东南接雩都,西南连赣县,西比万安,西北界泰和、吉安。开发于唐末,原属赣州辖,本名平固,以有邑人某在晋时被敕封为平固候得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建县,故名兴国。县治设于秽潋两水合流处之潋江西岸,以迄于今。过去潋江水深数丈

  • 文章赣州府兴国县舆地图说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黄邦宿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地图 地域范围

    本篇所述之山川河流、村庄界域,系依据淸代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开始勘绘,同治七年仲秋开雕,由曾担任江南江西总督的曾国藩,先后任江西巡抚的刘坤一、沈葆桢为总裁,布政使文辉等任协裁,州知府任提调,所刊修的江西全省舆图一书。当时兴国县知县李继曾亦担任分査勘绘工作。该画刊行至今已百余年,所记地名少数可能稍有变易,惟其方位必属正确无误。原书图说其文字幷无句读,笔者特加标点以便阅览,且淸代官制及名词,时人必多不了解,幷于原文之后,予以解释说明,以免读者査询之苦

  • 文章兴国城黄姓开泰公传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黄邦宿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黄姓族人 宗谱

    县名,晋改,三国吴之平阳县为平固县。即今江西省广国县。读史方舆纪要:江西赣州府兴国县条记:三国吴析赣县地,置平阳县,晋太康初,更名平固县,属南康郡。可见平固即指兴国县。査三国孙权称王在公元二二二年,兴国设县迄今已有七百五十年左右。黄生显猷:根据光祖公及建诚公传中所记,显猷是建诚公五子中的长子,即是光祖公的长孙。曾入文庠。庠是淸朝的县学。大约等于于现在的小学与国中。但在当时敎育不发达的情形,入庠相当不易。开泰名下世系:一世祖开泰公—福公—廸公—礼公—悠公—定邦

  • 文章重印兴国县志序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3期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县志 故乡 书序

    阁畔锁钥羣流」,何其壮也。至于「极山川之雄秀,钟磊落之人文,理学名臣,后先辉映,儒林文苑,名实相符;或忠效捐躯,或孝深孺慕,或节贞共姜之矢,或义指鲁肃之困,士娴礼敎可嫓鲁邹,民习俭勤宜歌唐魏」,盖指我邑千百年来,代有名宦忠臣、义士烈妇,其事蹟永垂靑史。诸如唐之钟绍京(可大)公工书法号小钟,尝与临淄王隆基共策平韦氏之乱,以功进中书令越国公。宋豫人程响(伯温)以大理寺丞知兴国县事,慈恕刚断,临事孜孜,识拔周敦颐(濂溪)气貌非常为学知道,因与为友,命二子程颢程颐

  • 文章兴邑潋水流域简介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4期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流域简介 河流图

    流十里至口塘受难冠蟑水又五里受片坑水又十五里至村头受石源水又八里至竹埧口与潋水合二水合流斯名平川又西南流十里受抬旗岭黄峯山水又五里受奇峯山水又十里受大江垇水又四里受均岭水又八里受垓上水又八里至石窖塘受乌山嵊水大赣县境此水之大略也摘自淸代刊印之「赣州府兴国县舆地图说」

  • 文章题兴国西园十景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5期  作者:謝遠涵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西园十景 故乡风景

    照眼丹烏破霧飛,晨光淸絶入林扉。却憐坡老情懷異,翹首雲龍待落暉。蟲自孤吟鳥自鳴,更添送响石泉淸。主人終日調琴瑟,豈有河東獅吼聲。雲錦鋪靑綠草齊,游人渾似踏春泥。閒來步履江干望,錯認蘇堤與白堤。依山築閣俯平川,境合松風亦偶然。欲息羣囂須止靜,知君參得上乘禪。萬里天光接水光,烟波無際似瀟湘。扁舟欲網鱸魚去,楓葉荻花雁幾行。空潭浸月水連天,心地虛明一鏡圓。把酒憑欄聽欵乃,半江帆影落樽前。從古浮屠倚梵天,因何孤矗碧峯前。料知欲化凌雲筆,來接文人翰墨緣。遠山雲髻綠...

  • 文章兴国置县沿革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2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县志史 历史沿革 县名

    天下为十五道,地属江南西道。江南西道 虔州 赣县天宝元年壬午,复改虔州为南康郡。江南西道 南康郡 赣县肃宗乾元元年戊戌,复改南康郡为虔州。江南西道 虔州 赣县五代梁主朱温,开平四年庚午,卢光稠附梁,置百胜军。江南西道 百胜军 赣县南唐先主李升,升元元年丁酉,改百胜军为昭信军。江南西道 昭信军 赣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分江南为东西路,以昭信军为虔州属西路。江南西路 虔州 赣县七年壬午,析赣县潋江鎭,即前平固地置兴国县。江南西路 虔州 兴国宋史志曰:兴国县

  • 文章兴国置县沿革之释说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2期  作者:黄邦宿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历史沿革 兴国县志

    读舆地记胜赣州沿革中有:「象之按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公元九一二年),谭全擂为百胜观察,正明为节度」。寰宇记虔州条下有:「后唐长兴二年,升为昭信军节度」。节度乃唐朝地方军区称「都督府」。军官任长,统摄军政。贞观后演为节度使。五代连年征伐且行征兵制,设「军」即其地方军区制。四、复置县时期:宋太平兴国七年至今,公元九八二年至今已千余年。自宋太平兴国七年析赣县潋江鎭,即前平固地置兴国县,因年号得名,时至民国,中经宋、明、淸三朝。有二政区名须说明之:行中书省:元灭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