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水县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修水寧紅大橋竣工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宁红大桥 竣工祝贺 辞赋

    修水 涂浩瀾艾子故郡,宋稱分寧,民國肇造,修水今名,位處贛西北之山區,扼吳楚之要津,忠孝鄕邦,受封義甯,「鐘靈毓秀」、「人傑地靈」,雙井文章,媲美廬陵,陳門四傑,享譽國際,無與比倫。修水縣城,雄據鳳凰山麓修河北岸之濱,三面環水,行商鉅賈,奈浮橋渡船以通行,晴空萬里,絡繹不絕,熱鬧烘烘。若「霪雨霏霏」,「濁浪排空」,橋斷舟橫,缺柴少米,冷冷清清,亙古年來,此情此景、陳封未動。革故鼎新,盛世降臨,青雲門口,浮橋換鐵橋,猶如河上起長虹,汽車直駛紫花墩。建設猛進...

  • 文章修水的客家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客家人 来源 教育 贡献成就

    修水 涂浩澜一、修水沿革简述修水县在清朝的时候称为「义宁州」,辖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个鄕。到了民国三年将上崇鄕,上武鄕划出另成立一个铜鼓县,而义宁州也改称为修水县修水县位处赣西北面积四五〇四平方公里,是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万山中的一方圣地。是我江西省县级单位中属于大县,但因地处湘、鄂、赣三省的边垂,故多为兵家必争之地,且境内多山也成为不良份子啸聚场所。二、修水招致客家人的原因清朝康十三年(一六七四)至十五年

  • 文章修水寧紅大橋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朱嘯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宁红大桥 筹建始末 家乡建设

    修水 朱嘯世紀之交,千年更替,時代浩蕩,史載新篇,改革促經濟振興,發展賴基礎堅牢,邑人盡知,縣城偏僻,商旅往來,繫於公路,鄕村路網初具,縣城格局日新,城北紛華,高樓鱗次,一橋連岸,人車擁擠,城南地利,開發方興,加速擴展,其勢必然。規劃所依,理應造建新橋,縣委縣府,決然全力以赴,方略旣定,立付實施,地選劉埠,扼一河西岸要津;構建恢宏,起修江第一長虹,橋寬雙向四車道,主跨五百四十米,冠名寧紅,取百年寧紅飲譽天下之意,精心策劃,需籌措款項五千九百萬元,各級鼎力...

  • 文章修水「古城」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修水县 古城文化 遗址考证 历史文献 文献史料考证

    直至隋开皇末年全部并入建昌(治今永修县艾城)。至唐贞元十六年(800)从武宁县析出仁(义)、西(平)、安(坪)、泰(平)、高(城)、崇(仁)、奉(仙)、武(宁)八乡设分宁县,后改称宁县、义宁军、义宁州、宁州等。到民国元年(1912)铜鼓营从宁州析出,分设义宁县和铜鼓县。民国三年(1914)义宁县更名今修水县,距今已100年历史。今修水县境内,古县城遗址共有4处。随着历史风云变幻,政治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改变,古城遗迹逐步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但从历史文献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