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水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修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9期  作者:平飛 出版时间:2010-05-01
    关键字: 修水建制史 修水人文地理 修水简介 地方特产

    悠悠古国,商封艾侯;煌煌古邑,吴越楚地;泱泱古县,史称上望。[1]唐宋有分宁之号,民国得修水之名。[2]修者,长也,长河东西蜿蜒如绿练;修者,秀也,秀水南北滋润似甘霖。河长也,汇成历史长河;水秀也,化作心灵秀水。分甯,古谓西接洞庭开翘楚,东倾彭蠡浸晴吴。修水,今称三省交会等距离,九县怀抱居中心。[3]修水之景,秀耶!南山崖悬危立,藤蔓披地,佳气天丽。黄龙山高境远,古松虬屈,云蒸霞蔚。五梅九岭主峰,仪态万千,赣北第一。东岭石林,钟灵毓秀;布甲溶洞,鬼斧神工

  • 文章修水宁红大桥竣工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宁红大桥 竣工祝贺 辞赋

    修水 涂浩澜艾子故郡,宋称分宁,民国肇造,修水今名,位处赣西北之山区,扼吴楚之要津,忠孝鄕邦,受封义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双井文章,媲美庐陵,陈门四杰,享誉国际,无与比伦。修水县城,雄据凤凰山麓修河北岸之滨,三面环水,行商钜贾,奈浮桥渡船以通行,晴空万里,络绎不绝,热闹烘烘。若「霪雨霏霏」,「浊浪排空」,桥断舟横,缺柴少米,冷冷清清,亘古年来,此情此景、陈封未动。革故鼎新,盛世降临,青云门口,浮桥换铁桥,犹如河上起长虹,汽车直驶紫花墩。建设猛进

  • 文章修水的客家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客家人 来源 教育 贡献成就

    修水 涂浩澜一、修水沿革简述修水县在清朝的时候称为「义宁州」,辖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个鄕。到了民国三年将上崇鄕,上武鄕划出另成立一个铜鼓县,而义宁州也改称为修水县。修水县位处赣西北面积四五〇四平方公里,是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万山中的一方圣地。是我江西省县级单位中属于大县,但因地处湘、鄂、赣三省的边垂,故多为兵家必争之地,且境内多山也成为不良份子啸聚场所。二、修水招致客家人的原因清朝康十三年(一六七四)至十五年

  • 文章故乡情——歌修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傅梅影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修水 歌颂故乡 母亲 诗词作品

    修水 傅梅影我从幕阜山下走来,我从修水河畔走来,一丘丘茶园,一片片桑叶,一首首山歌,一阵阵鄕音,仿佛在我的眼前,仿佛在我的耳边,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亲切。故鄕——修水我的母亲!我是喝修河水长大的,你甘甜的乳汁哺育我成长;我是吃修水的玉米、红薯长大的,一年又一年我都在记着。您给我的情,您给我的爱,永远嵌在我的心窝里。故鄕——修水,我的母亲!您的脸上泛著光辉,您的人生走过了坎坷,赢得了荣誉。多少个年代那个南山岩,是文化圣地,历史名人黄庭坚留下了珍贵的墨迹

  • 文章修水五杰广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6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修水 五杰广场 陈宝箴 陈三立 陈衡恪 陈寅恪 陈封怀

    修水县为褒扬县名在义宁时期的举人客家陈宝箴四世五杰的对国家贡献所留下的丰功伟绩,及在学术上的成就,以激励后俊,特于县城之北,与南崖山谷纪念馆,遥遥相对,辟地建设了一个五杰广场,以资人民瞻仰!本刊各期曾有多位作者报导陈宝箴家世时提及修水五杰广场。但该广场的形势如何呢?特将该县所树立五支石柱刊布,其排列位置中间为陈宝箴、北右为陈三立、北左为陈衡恪、南右为陈寅恪、南左为陈封怀,柱上均刻有各人头像和生平简略。因字迹细小,无法摄入,特分抄录以飨读者:陈宝箴

  • 文章修水宁红大桥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朱嘯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宁红大桥 筹建始末 家乡建设

    修水 朱啸世纪之交,千年更替,时代浩荡,史载新篇,改革促经济振兴,发展赖基础坚牢,邑人尽知,县城偏僻,商旅往来,系于公路,鄕村路网初具,县城格局日新,城北纷华,高楼鳞次,一桥连岸,人车拥挤,城南地利,开发方兴,加速扩展,其势必然。规划所依,理应造建新桥,县委县府,决然全力以赴,方略既定,立付实施,地选刘埠,扼一河西岸要津;构建恢宏,起修江第一长虹,桥宽双向四车道,主跨五百四十米,冠名宁红,取百年宁红饮誉天下之意,精心策划,需筹措款项五千九百万元,各级

  • 文章武寧縣沿革與山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嶺南梁鳴岡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武宁县 历史沿革 山川地貌 修水 地方志

    武宁县知县候补同知一、沿革惟武之区,隶吴之曲,荒荒艾侯,奠兹南服,川媚以珠,山辉以玉,既启灵封,遂为乐国。朝代云遥,罔留简牍,爰逮汉书,舆地始录,世理厥绪,网如列烛,柳峯蔚蓝,修水净绿,为草为因,时劙时属。分部纪疆,古今在目。作沿革表。淸因之,领九鄕,编户三坊五十一里。按武宁县昉于唐,而茅土之分则始于艾。艾虞夏间无明文,不可考。商穆鼎有艾侯,罗长源,路史谓艾县,隋入建昌,艾城在武宁,长源淹博精核,所称引当不诬。汉有海昏,侯国。海昏与艾相错,武宁分自海昏

  • 文章修水「古城」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修水县 古城文化 遗址考证 历史文献 文献史料考证

    修水是个文明古县。上奉山背文化开创了新石器晚期赣西北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先河;商周之后,艾侯国、艾邑、艾县(包括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4县以及靖安、奉新、安义的一部分),建都修河上游龙岗坪。期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分艾之西境立西平县(治今全丰镇塘城);建安四年(199)又在艾之东境与海昏析出今武宁、靖安一带,设立西安县(治今义宁镇黄田里),西晋太康元年(280)西安改称豫宁县。在今修水(包括铜鼓县)境内,很长时间艾城、西平、西安、豫章、豫宁相继并存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