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文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兴国志略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鍾傳伊 李嘉栣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古迹 人文 兴国县

    士绅推荐报县府备案。迄至民国23.年始创立保甲制度,全县设九个行区辖若干联保。联保辖若干保,至民国廿八年又将九区改为五个区,全县划分为四十八鄕,至卅一年废区幷将四十八鄕并为三十鄕,鎭即潋江鎭,原设五区仍保存易名为特别区署仍驻古龙冈。二、古迹㈠吾邑属山城古时民性蛮悍,至宋时得三程敎化五贤遗风,而后能人文蔚起,实得三程,五贤(即五个县令)敎化变革之功也,城内之达德书院「即前淸之考棚」另有城隍庙、关帝庙、平固侯第祠堂及牌坊等等均建自汉朝及唐、宋之古建筑惜均毁于**之手

  • 文章(玖:氏族世系)西楊氏族昔賢頌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楊世輝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关西杨氏 溯本源流 人文蔚起 祠堂 诗集

    琼楼⑫。伯仲双杰,表表志酬⑬。武擧鄕试,四勇中牟⑭。奕奕宗庙,聿赞慺慺。默堂强恕,集著俱优⑮。寓鸿栩栩,汲亭狎鸥。怡堂晤雪,退圃澹幽。山川毓秀,天运岁周。人文蔚起,瞻仰颂讴。第二十六代裔孙世辉敬撰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岁次甲子仲夏五月朔注释:①瑞金始祖朝奉公,兴建上阳宗祠,并易四知堂为关西堂。②四知堂第卅四世祖宝公,曾见冠雀衔三鳣鱼入堂,鱼悉呈环状,卜云德应吉兆,后果大贵;昔联亦有:雀环话旧卜三公句纪实。③周康王六年,自始祖杼公受姓封侯,嗣迭封公,侯爵位之祖先,详

  • 文章萬載文明塔的來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胡學正 汪志斌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万载县 文明塔 历史来历 历史人文

    万载 胡学正 汪志斌万载县人文景观之一——文明塔,座落在该县城南,它是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由本县监生易琼「首捐七百金」,其大辛衢等「共捐二百余金」历经两年而建成。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三十米,共七层。底层为基座。下六层呈六角形,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七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座开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一·八米;第二层至第六层均设有六道拱门,其中四道假门。塔底东侧嵌有一方石碑,上刻有阳文楷书:「光绪

  • 文章衣錦還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瑞金 人文历史 相亲通信 回乡探亲 瑞金风貌

    瑞金 杨晓苍家鄕瑞金,素以人文荟萃而著称。历代名人辈出,群英灿烂。南宋谏议大夫刘鹏、明代大儒杨汝基、明末学者杨以任、清代大儒杨长世、伦理学家罗台山、维新志士陈炽、诗人谢适·杨枝远·杨方立·谢南岗等等,皆是国中闻名者。他们或刚正不阿,或德高学博,或才气飘逸,或经世济民,被县人尊称为鄕贤。近代史上,才学卓著者也比比皆是。「民国状元」周邦道先生众所周知。张鱼书、朱明悠、赖俊成、胡运洲等先生被称为民国俊杰,还有刘惟甫、钟蔚升、刘云僧、曾道和、刘建章、谢济川、杨传

  • 文章廬山太乙將軍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2期  作者:洪浪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庐山 太乙将军村 占地面积 人文景观 九庐

    庐山太乙将军村位于庐山南太乙峰下,总面积五·六四平方公里,海拔三八〇—一二〇〇米,该景区是连接牯岭景区与山南景区的咽喉之地。景区人文景观颇为丰富,相传圣君大禹之师太乙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故主峰为太乙峰,其村为太乙村。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蔡廷楷、冯玉祥、陈诚、胡宗南、白崇禧、阎锡山、古公恩、曾晩归等十八位国民党军界要人相继在此营造风格回异的山中花园式别墅,时人又称之为「将军村」。景区有九庐,即隐庐、静庐、灵庐、梦庐、涵庐、茗庐、锦庐、仙庐、爱庐。景区

  • 文章梓源荆派 幹蠱傳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熊墨渲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鸭咀垄村 熊式辉 人文景观 人物事略 家乡建设

    出口化工原料氧化锆,氧氯化锆、镍电池的晶安集团上巿公司;有现代化农业雏形、满足南昌后花园花卉名树苗木生产基地;有闪烁萤光夜景的步行街和农副产品交易为主的集贸巿场;有设备齐全的城鎭建设,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邮电通讯网路联结全球;有众多神奇的旅游景点,如礼源角水库、神女破石、梅坛寺、七蓝洞、鸭咀垅村等,其中鸭咀垅村就是该鎭众多景点中的一颗璀灿明珠,由于人文景观特色,已列为省、巿、县旅游规划重点区,是安义县万埠鎭政府大兴旅游业的一张「王牌」。鸭咀垅村因何而得名?相传五百

  • 文章婺源故土歸來,舊事新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黄邦宿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婺源 行政区划 地理人文 名胜古迹 旅游资源

    婺源县事。当时不明原委。今旧事重提,乃有一探究竟之念。即査相关资料。二、行政区划原则,地理人文效率査中华书局版辞海,果见载:婺源县清属徽州府。民国二十三年曾一度划属江西省,嗣仍改属安徽。文化大学出版中文大辞典,亦有雷同纪录。而九十一年二月刊远东经济评论指出:婺源是一九四九年,从安徽划归江西省。两次改隶,均缺原由,令人纳闷。乃到中央图书馆査县志与地图,寻求答案。结果:大失所望,除中共一九四九年起地图,列婺源入江西,我国新旧地图,均列入安徽。均无说明。想看改隶原始

  • 文章话说吉水人文甲天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曾采堂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吉水县 人文历史 民间赞歌 捐建书院 教育发展

    一吉水因赣河自吉安城郊经县城西南十里之墨潭,有清湖洲横亘河中,状若「吉」字而得名。吉水又曰「文江」。[1]前人称「吉水人文甲天下」,[2]又誉吉水为「文章节义之邦」。[3]虽未免过誉,然言之不为无据。考诸史乘,自隋唐开科取士以迄于清之千余年间,江西共得状元四十一人,榜眼二十八人,探花三十五人,而以二甲第一名之传胪十人计,共为一百一十四人。[4]而吉水五百五十四名进士中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状元文天祥,建文二年(一四〇〇)状元胡广,榜眼王艮,永乐二年(一四

  • 文章興國紀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1期  作者:方顯達 出版时间:1978-01-02
    关键字: 兴国县 地理人文 教育文化 历史纪要 科举时代

    興國縣位於江西省中南部,面積三八八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十餘萬。東北多山地,西南多丘陵,中南爲平原。濊水(裕稱東河)由東面西,㶑水(裕稱北河)由北南下,至縣城合流爲一,以瀲水爲大,乃名㶑江,至龍口流入貢水,抵贛縣與章水滙合後而爲贛江,東鄰甯都,東南接雩都,西南連贛縣,西毘萬安,西北界泰和、吉安。開發於唐末,原屬贛州轄,本名平固,以有邑人某在晉時被敕封爲平固候得名。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建縣,故名興國。縣治設於濊瀲兩水合流處之瀲江西岸,以迄於今。過去瀲江水深數丈,...

  • 文章吉安府蓮花廳簡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1期  作者:賀志堅 出版时间:1978-01-02
    关键字: 吉安府 莲花厅 历史沿革 山川地理 人文历史

    水落石潭,声鸣如琴,东流自栗传鎭,合百丈洞水,至西阳江口,入永新江。(贺按:栗传寨(鎭)在永新县西北九十里。旧为鎭。明初置巡司。淸乾隆八年裁。)15义川水:一名南溪水,源出袁州府萍鄕县界,又湖南攸县水,亦合流焉。南流至永新县界,合永新江水,奔涌善溃决,岁啮民田无算,明天顺中,鄕人刘岳,凿石数十里,通舟楫,遂不为害,因名义川。七、古蹟人文⒈琴亭:琴亭乃一火烧砖造之四角形瓦屋小亭跨建于县城小西门外之护城河上。河床甚狭小,河水淸澄,水声铮錝,恍若琴声。相传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