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事业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情繫江西故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涂文生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涂文生 东道学院 慈善事业 教育事业 追悼会

    修水 涂文生祖籍江西修水人士,车公轰先生,于二〇〇二年亲自创办江西东道学院。在这所学院,我与他相识、相知、相处三年。短暂而漫长的时光里,耳闻目睹先生不仅为了学院创建发展呕心沥血和家鄕的慈善事业奉献了有生之年的精力,对民族的兴旺奋斗了毕生的光阴。由于过度的操劳,不幸于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九日因病医治无效仙逝台北。他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但音容常在。纪念他,恕我庸才,仅以粗浅的文字来表达我对他永远缅怀与敬仰!当步入修水,先生的祖籍,黄庭坚鄕前辈的故里,路人皆知先生

  • 文章貢水江畔甘泉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6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甘泉寺 古寺建筑 重修兴建 旅游事业

    两次兴建期间,远在香港的释心明法师、释参德尼师,梁心慈居士,南华寺的释继明法师,在台湾的段鄂生、李用芳先生,与本邑晓龙山住持释永昌、龙溪山住持释常融等化募巨款,鼎力相助。宏岸法师从台湾远赠大批经书;县水电局、县齿轮箱厂,红旗村各村民小组及十方善信仁人,慷慨解囊,热心赞助,终于大功吿成,不负众望。可谓是「神通广大,人杰地灵」了。如今,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慕名而来的游人香客,特别是港澳台胞,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晨鼓暮钟,香火缭绕,极尽一时之盛。诚如「重修甘泉

  • 文章我與對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文昭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对联 殡葬 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

    梦觉鹃啼。代某校拟作校庆联:缔造历艰辛,欣看鄕校建成,絃歌复夏,规模观孟晋,大愿人才辈出,桃李迎春。吾邑前辈刘惜吾先生,一生致力敎育事业,成绩斐然,我亦渥承敎诲,煦拂多多,前年逝世台中,曾撰联书挽:一代宗师,虽憾未列门墙,敎诲时承嘉后学。十年覊旅,所悲惊传噩讣,典型长在哭先生。挽瑞金建成职校钟步云校长联:荜路忆当年,惠泽犹新,铎敎追随遗事在。挽车御今日,狼烟未靖,淸芬长播暮云哀。民国五十九年,曾应文化局征作春联,有二联入选,录一:开国历六十载星霜,苍昊祚

  • 文章(伍、人物傳記:)先伯常連公傳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謝照嶙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谢常连 族长 俭朴 公益事业 往事回忆

    生活简朴,除非逢年过节,具备鸡鱼肉等良品,宴家人外,常餐餐用素,仅淡饭蔬菜之类,衣着亦仅粗衣,绵布,绸缎之属少有之。其俭德之风,闻名鄕里矣。但对于地方公益事业,则宽怀乐善之。如助贫救急,捐建祠宇,修桥舖路,无不慷慨为之。尝新建黄柏冈茶亭,以便来往客商,休息茶飮,及舖修黄柏村至黄柏圩道路,自督工赶修皆亲自领行,惹得地方人士赞美。鄕里遭逢靑黄不接时,米谷缺乏,即擧办平粜。如遇天旱饥荒时,以地方之风俗,同宗人,均求助于同宗富有者求接济,先伯父皆乐为施舍救援。吾云天谢家

  • 文章(捌、詩詞)江西省立瑞金師範學校校歌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楊繩武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师范学校 校歌 青年 救国 教育事业

    靑年靑年,堅苦卓絕,救國任仔肩,從根救起,敎育當先。建設新中國,三民五權。東南重鎭,閩粤毘連。缽山綿水,絃誦興焉。濟濟多士,莫辜負國家作育,努力爭作祖生鞭。四維八德,國訓昭烈,人倫師表,學養修全。勖他年,扶植敎化,開來繼往,立地頂天。

  • 文章吳曼君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吴曼君 教育事业 豫章法政专门学校 文化事业 抗日战争 因病去世

    吴敎授曼君先生,字敬仪,籍隶江西省吉安县,生于民国元年四月四日。吉安为江西大邑,吴氏为吉安望族。先生之尊翁讳佐唐,祖父讳安万,佐唐公为名敎育家,誉隆望重,深获鄕邦人士尊崇。先生自幼即受其影响,决志献身敎育事业。先生六岁入小学,十二岁进中学,天资聪颖、成绩优于同僚。中学毕业后即考入豫章法政专校政经科,潜心硏究,博览群书;对于政治经济之学,奠立丕基,窥其堂奥。十八年度学业完成,即遵其先翁之命返鄕协助敎育事业。二十六年七七事变起,抗日军兴,擧国上下,敌忾同仇

  • 文章我們所希望的新中國(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蔣經國 出版时间:1971-02-02
    关键字: 地方自治 工业化基础 城市建设 行政规划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努力。五、过去人民认为做官的都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现在他们都能够知道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应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过去一般人认为社会上最有用的人,不是做官的就是读书的,但是,最近我曾经测验四十九个小学生,问他们社会上最有用的什么人,其中三十个都囘答是农人工人,这是我们社会风气的转变。良善风气的养成,可以说是我们工作的初步成功,这都是各县县长和各级干部用血汗换来的,这血汗的事业,是应当爱护的,应当珍惜的。但是,当我们得到自慰

  • 文章臨川概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廖光華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临川 历史沿革 疆域 地理位置 教育事业 交通 物产

    臨川廖光華一、前言臨川舊爲撫州府治,大陸淪陷前,屬第七行政區,爲一等一級大縣。不僅地處要衝,歷史悠久,物產豐富,尤其人文發達,代出賢能,而隨政府來台之軍公敎各界人士,更爲數衆多,謹就有關資料,分別予以簡介。二、沿革臨川古揚州地,秦分置屬九江郡,淮南王置豫章郡,地屬南城縣,東漢和帝永元八年,(西元九六年)分南城縣西北境,置臨汝縣,臨川之爲縣始此,三國屬吳之豫章,並以其東部分置臨川郡,(臨川名稱始此)晉、宋、齊、梁、陳各因之,隋文帝開皇九年(西元五八九年)平...

  • 文章龍河書院——萬載最高學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龙河书院 亲人 故乡 立夏 教育事业

    金字,意味看「鲤登龙门,身价百倍」。后,由于异族侵华,连年战乱,弄得国贫民穷。家鄕的教育事业就十分落后,直到一九四九年,学校规模仍然很小,祇有一幢不到一千个平方的教室,十来个教师,百来个学生,能登「龙门」的,又数得出几人呢?因此,在台的郭勋景先生,在家鄕的植基小学毕业后,就辗转樟树、南昌,才读完初中、高中。此后,这位郭先生在外任职时,还经常来信询问家鄕的教育情况,并积极支持他的四弟外出投考大学。郭鸿长老师谈到这里,略停了一下,又无限怀念地说:「当年,我和唐揖

  • 文章悼主計宿儒韓克溫寧死不降的精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2期  作者:韓有楹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韩克温 保送北大 觉民学院 新疆 沙漠 教育事业 太空

    興國 韓有楹一、前言前故山西省國民黨省黨部常委、綏遠省政府統計長、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嫡系裔孫韓克溫宗長,出生於山西省曲沃縣,他的天資很高,聰明過人,並且很有智慧,書讀不過三遍,即能倒背如流。九歲能文,少時勤學上進,閒暇博覽群書,學識根基良好,爲人也很豪爽,且以忠義二字作爲自己做人的標準。當時在國內也是非常重氣節的人了。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中、小學教育。也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山西大學預科,預科結業成績也是第一名,而獲得保送轉學於全國首屈...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