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西諺語一束(續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7-10-02
    关键字: 江西谚语 风土习俗 地方特色

    二四三、牆上一棵草,風吹兩邊倒。二四四、賭博場中見性情。二四五、不是孝子,難作忠臣。二四六、狗是忠臣,貓是奸臣。二四七、先謀家狗,後謀家財。二四八、打狗欺主。二四九、好狗不擋路。二五〇、離了狗屎,不成花園。二五一、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二五二、貓不髒天,狗不髒地。二五三、狗口裏長不出象牙。二五四、好吃的菜,不放筷。二五五、好吃不留種。二五六,好事多磨。二五七、好心有好報。二五八、打在兒身,痛在娘心。二五九、恨鐵不成鋼。二六〇、不是寃家不聚頭。二六一、黃...

  • 文章鄱湖漁俗文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鄱阳湖 渔俗文化 风土习俗

    鄱阳湖,烟波浩淼,水域辽阔,为中国水面最大的淡水湖,著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生活在湖边的人民,在与湖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文明。同时,在渔俗文化方面,它们也匠心独具,以自己的智慧和风韵,为这座丰碑的塑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之成为鄱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湖乡渔业生产,不但沿袭传统的捕捞习俗,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渔民们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整理出不少渔谚和针对性地使用的各种渔的习俗。如「清明鱼发躁

  • 文章高安錦江風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仲鈺 出版时间:1968-08-02
    关键字: 锦江 龙舟竞赛 风土习俗 回忆故土

    锦江输入县城,为鄕民年节乐于竞购的产品。锦江上游系有浮桥,是两城县民往来的捷径。河的下游,建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据传说将近有三百年的历史。它代表了全县建筑物的精华。桥型有十多个拱形湾曲的孔道,船只都由桥孔穿越而过。河中如遇涨水时期,水位无论激增多少,桥面从不被水湮没,桥孔仍可飘过一把木杓。传说似乎近于神话,但事实的确如此。五月的锦江河畔,更是一个光辉多彩的季节。每年端阳节的龙舟竞渡,就风魔了各个鄕鎭,带给县民狂欢活跃的心情。依照传统习俗,农历五月初一,县城便有

  • 文章故鄉風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2期  作者:曾廣澤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元宵闹灯 重阳赛神 故乡习俗 周公老爷

    偶爾翻閱舊作,有短文若干篇,雖是歷史陳跡,卻是采擷鄉俗風清之作。稍作整理,抄出如下。以此見社會的發展,人事的滄桑,也爲民俗學者考。一、鬧燈元宵鬧燈,古已有之,是深爲群衆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鄉人聚族而居,村子有大小,因之元宵所鬧之燈,也各有不同。我家是小村,人丁不多,財力也有限,只能鬧鬧龍燈,這是一種起碼的燈,構造頗爲簡單,有九艙龍燈,與十一艙龍燈之別,最多玩到十三艙。龍頭糊以各色彩紙,用鴨蛋殼塗墨做龍眼珠子,做得好的,用細鐵絲吊在眼眶内,突出來,骨碌,骨...

  • 文章兩岸同悲杏雨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殷新波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清明节 两岸亲情 清明习俗 古诗词

    臨川 殷新波日子滑過春分的朗闊,便直奔清明的哀惋而去。徜徉於沸反盈天的集巿,已能聽見小販商賈吆三喝四地叫買祭品。猛然瞥見攤鋪上紅的香蠟黃的元寶和花花綠綠的冥鈔,心頭湧起一絲淒淒的感受。想想那些先後逝去的親人和朋友,不免生出世事多變人生短暫的喟嘆。清明就像一杯酵母,總在陰陽之間漸趨生疏淡忘的時候,和著紛紛揚揚的杏雨,讓懷舊的心靈膨脹濃濃的憂思。對於敏察細膩的靈魂來說,清明總是充溢著憂郁感傷的色彩。唐代的杜牧便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千古絕唱。...

  • 文章我這一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謝廷輔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商店 棉纱 黄豆 米店 师范学校 从军 传统习俗

    我這一生,庸庸碌碌,既不顯名,又無暴利,好似空中浮塵滄海一粟,平凡平淡中度過,論身世,我家世代務農,傳到父親這一代,仍以耕作爲主,利用農暇,經營行商買賣,賺點小利,開設商店的堂伯祖崇善公自感年事已高,見父親誠實可靠,相邀入夥,並將頗有信譽之近昌隆商店畀予經營,父親接管店務後,默察商機,擴大門市批發及布匹染坊工作,店內百貨雜陳,民間日常用品無不齊全,不分墟日閒日,顧客如雲,生意興隆,甚至縣城商店走販都來近昌隆批貨,十數年來,成爲商富大賈,父親以利潤所得,自...

  • 文章(肆、民間風尚:)瑞金商場「暗語」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楊鏡如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民间习俗 商场 暗语 往事回忆

    吾鄕商場上有一種「暗語」,爲交易時所交談運用,以筆者記憶所及,略擧於后:㈠數字方面:一稱爲「尖」。二稱爲「腰」。三稱爲「斬」。四稱爲「長」。五稱爲「仁」。六稱爲「天」。七稱爲「線」。八稱爲「紅」。九稱爲「黃」。十稱爲大「尖」。簡曰尖老。腰老。斬老。長老。仁老。天老。線老。……「百」稱爲「坪腦子」。「千」稱爲「吊」,又稱爲「偏腦子」。「萬」稱爲「貫」,又稱爲「草頭羖」。㈡食品方面:猪肉稱爲「內老」。魚子稱爲「泡筒羖」,又稱「擺尾仔」。鷄稱爲「錐佬」。油稱爲...

  • 文章(柒:懷念故鄕)清明掃墓祭祖源流 瑩蒼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清明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故乡 清明节 故乡扫墓 祭祀 传统习俗

    在时序的转变中,春节过后,大地到了淸明节,很容易使人怀念故鄕扫墓,尊敬祖宗,追怀祖德;因为这季节洋溢着一片生机,人们在这万象更新的时候,以祭祀方式,把在严冬中憇息的祖先迎请出来,共享春囘大地的美景,形成了各种祭祀习俗的娱乐活动,以扫墓显示对祖先的追念与崇敬最高的礼节。也说明了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尙孝道的民族。我们对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二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山顶洞人已有使用陪葬品随葬的习俗,说明我国对祖先的崇敬极早。在出土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多是占问

  • 文章故鄕彭澤縣素描(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劉愛華 出版时间:1968-02-02
    关键字: 彭泽县 科举 风俗习惯 春节习俗

    不説本縣,別的村莊,就是離我家兩華里的許家壩村莊,自歷代科擧以來,出過七名進士,在清朝末年間,該村有位父與子先後都考中翰林,這也説歷代科擧未曾有過的奇遇,清帝特賜父子翰林匾額,懸掛朝廷,以激後進。為了證實此事是否屬實,我特拜訪過在臺之父子翰林後裔許國淵鄉先生,據云,他在軍旅期間,曾到過北平,當時將懸掛之父子翰林匾額拍了一照,寄囘家中,而家人目覩此相片,覺得榮宗耀祖,為鄉里爭光,全村的人都歡欣不已。而該村的房屋,地下都是舖的一塊塊的青石版及方磚,彫樑畫棟,...

  • 文章懷宜春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易大德 出版时间:1966-05-02
    关键字: 宜春市 风景名胜 风土习俗 思乡之情

    宜春:古屬袁郡,魏改宜陽,州以山名,縣從漢建,東接分宜,西鄰昭萍,北通萬載,南極安福,居民近三十萬,縣境達數百里,爲江右之名城,實贛西之重鎭,人傑地靈,民康物阜,水秀山淸,化行俗美,由來名宦,多守是邦,亦有詞臣,曾經斯土。擧其顯者:如柳使君之出宰,長卿贈詩,韓使部之敷教,昌黎明院,祖無擇之立學,盱江作記。乃至陽明覽勝,留絕句以四章,德裕藏修,占化巖之一角。郡古邑大,不其然乎。以言先賢則自唐迄明,盧海潮(肇)龍舟賭勝,早得錦標;易鼎臣鳳閣掇科,重攀月桂。鄭...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