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連墩戰國楚墓竹簡之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姜安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考古发掘 竹简 考古研究

    枣阳文献》二十一期刊发拙作〈九连墩战国楚墓文物追踪〉(上)。(下)文部份提到2号墓发掘的竹简一、一〇〇余枝,要经过化学溶液处理,三年后才能解读其文字。现据湖北省文物局近期制作的电视文物考古片《见证》(已在中视播出),补叙如下:九连墩楚墓中的竹简共一、三〇〇枝,经过化学溶液浸泡还原处理后,专家们发现每枝竹简的背面都绘有清晰图案,十分精美,犹如一部精装巨著,但翻看它的正面,千余枝竹简竟没有书写一个字,是一部「无字书」。这使考古工作者疑惑不解,过去所有墓葬

  • 文章故園新訊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9期  作者:汪大華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白鳍豚保护区 考古

    距「摩崖石刻」仅十余公尺的一面山崖发生崩塌,一夜之间,赤壁矶头骤缺一角,数千立方泥石轰然入江,声震数里。据悉,造成「赤壁摩崖」老化的原因,是岩石的条件差,赤壁山斜亘百丈,深入长江江心,受到江水长年冲刷,并形成回流急流,激浪扑壁;加上七十年代中共搞「农业学大寨」,开山凿石,对「摩崖」震动过大,导致大量岩石层松动,留下了后患。同时整个摩崖七成以上为铝土成份,也是造成「摩崖石刻」风化、裂缝、断层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楚国人怎么生活?考古发现完整缩影大陆考古队近来

  • 文章千年編鐘出土古樂面世十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3期  作者:韓國鐄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考古 编钟 擂鼓墩 古墓

    一九七八年夏天在湖北省北部随县擂鼓墩发掘了一座战国初期(公元前四三三年)的大型古墓,其规模之宏大和文物之丰盛是近代考古史上所罕见,因而震惊全球。那就是现在已名闻遐迩的曾侯乙墓。在这座二千四百多年前的墓中一共收藏了七千多件文物;乐器方面有八类一百二十四件,打击、吹管、丝弦俱备,其中的排箫、建鼓、十弦琴、五弦琴、箎等还是历史上第一次的实物发现,可以称之谓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大丰收。最令人注目的就是那总重达五千斤的一套编钟。这一套编钟由六十四个大小的甬钟

  • 文章隨縣出土的古代文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韻石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随县 考古 古代文物

    文字资料至为丰富,在中国大陆各地同类古墓中,亦属罕见,这却是我国考古学人工作上的重大发现,为使湖北鄕人得知究竟,特将所得资料,分别加以绎述,因这种文化遗产是国人公有的史料,也是湖北的重器,値得大家重视,国家中兴有日,将是湖北人共同拥有的至宝,也是国家势必收藏的珍品。一、木椁和棺的内容木椁很宽大,内面区分为四室,共葬有彩绘漆木棺二十二具,其中有特大型的外棺和内椁套合组成的「一具主棺」,陪棺有「二十一具」,另外还有小型素面无漆的一具「狗棺」,经过捡骨比对鉴定,主

  • 文章雕龙碑考古发掘新发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杰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雕龙碑 原始社会遗址 考古发掘 陪葬品

    一九九〇年春季至一九九二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境内,雕龙碑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进行了五次科学发掘,获多项重要新发现。根据地层迭压关系和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特征,结合物理学碳十四测定的年代数据分析,雕龙碑遗址的年代距今上限不超过六二〇〇年,下限不低于四、七〇〇年,其间跨度约有一、五〇〇年的发展史。分有早中晩期,即一、二、三期不同发展阶段。各期(段)的年代分别距今为:一期六、二〇〇年至五、七〇〇年;二期五、七〇〇年至五、二

  • 文章踩在腳下的王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葛昌永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传说 《红楼梦》 甲骨文 战国楚墓 考古发掘

    曝光。又据说考古方面请来了哪里哪里的专家,并且正在与哪里哪里一家电视洽谈独家播放开棺实况事宜,等等。媒体们都瞪大眼睛盯着这盘可供炒作的菜肴。是呀,也许开棺之后,弄出个世界第九大或者十大发现什么的也不敢说。只是,开棺后发现的东西再多,也已经只是死亡的真实了,如那马王堆出土的锦衣与不腐的尸,如殷都废墟里挖出的司母戊石兽及一片片甲骨文,还有擂鼓墩发现的举世惊羨的编钟,鲜活的历史毕竟不能倒转过来演示,分析和推测只是我们今人的想像罢了。诚如传说所说,也许真能挖出一颗金

  • 文章棗陽市新石器晩期時代 雕龍碑遺址發掘的意義及現況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0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雕龙碑遗址 新石器晚期 文物 考古

    枣阳新石器时代雕龙碑遗址的发掘,称得上是学术上的一大贡献。由于遗址历史悠久面积广大,且异于南北原始文化,不仅在枣阳与湖北罕见,也是我国同时代的其它文化不可多得者。本社依据中共社科院考古队及雕龙碑遗址发掘队于一九二〇年二月廿七日简介。枣阳市博物馆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三日简介。并承王正咸同鄕提供文字资料,吴文明同鄕等提供图片,得以完整介绍,盛情可感。—本社资料室雕龙碑原始氏族聚落遗址,位于枣阳市鹿头鎭北三公里武庄村南、沙河北岸的台地上。面积约五万平方米。距今有六

  • 文章荆州鸡公山旧石器遗址一九九二年大陆十大考古发现【考古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0期  作者:本刊特輯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荆州鸡公山旧石器遗址 遗址概况 考古意义

    从一九九〇年开始,大陆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每年度举行「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评选的标准系依据大陆「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办理。目前大陆每一项重要考古在进行之前,都必须先报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再依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以确保考古品质。同时依据「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规定,进行的考古内容必需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就是考古的成果,必需有新的内容以及对历史有新的认识,始能为之。荆州市鸡公山旧石器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一九九二年大陆全国十大考古

  • 文章考古》随州文峰塔所进行东周时期重要墓葬发掘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7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13-04-10
    关键字: 随州文峰塔战国古墓群遗址 考古发掘概况 重要文物介绍

    文◎本刊今年一月,位于随州市曾都区的文峰塔墓地战国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此次考古工作,完整地出土了一批春秋中晩期曾国墓葬,计有三大特点:一、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曾国车马坑。二、首次在随州以及湖北省发现了「亚」字形墓葬群。三、首次出土随国铜器。考古工作共发掘了春秋至明代墓葬六十五座,车马坑三座。出土青铜、陶、玉等各类文物达一千余件。部分春秋青铜器上可见曾、曾子、曾公子和曾孙的铭文,对研究东周时期曾国的历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値。(注:「亚」字形墓葬鸟瞰图

  • 文章炎帝神農時代與雕龍碑文化遺址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湖北省炎黃文化硏究會副會長 襄樊市炎帝文化硏究會會長 胡久明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炎帝 神农时代 雕龙碑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

    一、炎帝神农名号的形成炎帝神农是海内外炎帝子孙所公认的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杰出首领,与传说中的黄帝轩辕齐名,共同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我国古代以前的历史时期,是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时期。这一漫长时期的历史,是靠远古先民的口耳传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史学界称为「传说时期」我们今天对传说时期历史状况的认识,除了依靠考古发现以外,再就是依靠文字记载出现以后的文献记录。这些文献典籍中所记录的来源及其祖先事迹,都是被神化的。今存反映古代各族神话传说的最早文献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