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的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1期  作者:張過 出版时间:1984-04-10
    关键字: 蕲春县 故乡

    一处最大漩流,人与舟船,接近巨石漩流,便会被汇卷入水底。此一巨石,县城人称它为龙头矶,盖因形象如龙头,昻扬江水上,颇有一番气势。从蕲春县城乘坐木船,绕过赤东湖,经历几条水道,来到我居住的村落,常是日出离开县城码头,未到黄昏日落,便到达我鄕居的家。因为这些河荡水道,连接赤东湖迳通长江,所以长江的类,不时成羣结队,游来近村的湖荡觅食,的种类非常繁多,体积最重的有草,最活跃的莫如赤鲤,苍鲈的肉质最嫩细,以酸菜、辣椒烹食,其味鲜美,无可比拟。我住的村落,距离

  • 文章隔江遙對兩赤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6期  作者:曹之冠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嘉鱼县 黄州 赤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遥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念我早生華髮。人生如醉,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 文章汉阳湖汊鲜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5期  作者:尹駿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汉阳湖泊 饮食文化

    是我家侏儒山的特殊地理环境。堤内田地,可以收割稻米棉花,堤外则为大水弥漫,等着水退之时,来捞取虾了。有人说过:「有水的地方就有。」这话是不假的,我的家鄕确是如此。在大陆上,黄河的鲤是最出名的,若到郑州,大家都要尝一尝这种美味。可是长江的,却比黄河多得多,尤其汉沔之地,到处都是河流湖泊,各种各样的淡水都有,一般常见的有鲥、鳜、鳊、鲭、鲢、鲫、黄鳝、白、脚,各有各的风味,只要下河一捞,就可饱餐一顿,到处都是虾,因此,家家户户,每顿都

  • 文章千秋歲 憶容城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2期  作者:姜獻廷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千载容城 鱼米之乡 人杰地灵 离雁难归

    洞庭邻比,原上翻霞帔。读月,禾飘穗。地灵人杰出[1],天宝龙光刺[2]。鄕土乐:喧哗竞渡[3]偸看戏[4]。蓦地琼瑶碎。惆怅天亦泪。抛简踱,凭栏企。云深桑梓远,雁杳音尘闭。分夜后:街头那热[5]还呼未?[1] 本县为伍子胥故里。[2] 出县城东门,有一条笔直道路,状如剑刺,说是「土剑凿东门,…………」。[3] 每年端午节,县各地都划龙船,尤以县城里分紫龙、凤凰两方,在西门渊或黄高桥处后河,对阵比赛,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4

  • 文章魂牽夢縈話朱河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2期  作者:黃毓香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小汉口朱河 方石砌路 码头帆船 桥通两岸 特产 迎神赛会

    废墟。因为中国共产党「两湖秋收暴动」,早把这些全毁了。朱河鎭是位于监利县东南部,濒临汉水支流朱河而得名。因朱河北毗长江、西倚洞庭,连贯东港湖、洪湖直下武汉三鎭。湖泊交错、河川广布,舟楫便利、土地肥沃、出产丰富,向称「米之鄕」。为东南诸鄕鎭广大幅员、稻米、大豆、棉花、咸数十万石的集散地。人文荟萃,工商发达、形成监利县东南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就因为这些因素,使它在兵连祸结中,成为必争之地。予人们以深刻难忘的印象。这座小鎭的特征,有以下五项:一、石砌街道

  • 文章一段長江萬里情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竹枝词 乡思 长江 富池 阳新县 吴王庙 李刚介公祠 石板长街 黄龙卷雪 鲤鱼山

    常见全副武装的军人,浩浩荡荡,贯而过,三路纵队的队伍,把小街塞得满满的,如遇天雨,活动的石板,溅起水花泥浆,沾汚士兵们的衣履,军爷们依然昂首濶步,视若无覩。还有新春期间,那蠕动于长街的灯队人潮,平时来自山内肩挑木柴土产者的沿街叫卖声,摇摇洒洒肩挑水担兜售者的濡湿脚步,这些出现在石板街头,「看似平常实奇特」的花花絮絮,虽已时隔四五十寒著,却永远记忆犹新。富池的石板长街,固然像我国广大的传统鄕村城鎭一样,带着浓厚而古老的鄕土气息,它的建筑与市容,也甚为古朴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