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志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續漢囗叢談(八)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汉口丛谈 地方志

    始晓其由来,并知此事乃先见于吾郡,且远沿自明季,此亦科举中一故事也,志之。天完徐氏,元末起义,始都蕲水,继都汉阳,今汉阳府城绝不见天完故都遗迹,草创之朝,又不成功,故世人易忘之也,天完都汉阳,为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天完立国,至是凡五年,迁都汉阳,是岁改元太平,以倪文俊专政,以陈友谅为领兵元帅。计天完汉都凡历太平三年。天启二年,天定一年始徙江洲,在此凡六年,淸初某方志载徐寿辉,初名眞一,姿状魁岸,无他长,至正十一年,中原盗起,寿辉行山中,获铁数十觔,会麻城

  • 文章禮山縣志纂修芻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4期  作者:沈德輔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礼山县 县志 地方志

    轨迹;举奋勉之目标。昔汉唐之强盛,于太史、魏徵之才识中,即可见其一斑。今我礼山,虽位于鄂鄙,建县不久,建树无多,然修氏族之志,即所以寻生命根源、明开辟辛苦、尽薪传之天职也。由舆地之志,更可见鄕土之美、兴鲈脍之思、增首丘之义矣。他如坚苦卓绝之精神、俭朴勤劳之习尙、不屈不移之性格、希贤希圣之学风等等,无一不可启中兴之运会,开胜利之先声。此方志之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国史立柱石者也。㈡合民众之笔,成一方之志—以往一般正常修志,多直接间接由

  • 文章咸豐縣誌沿革及槪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4期  作者:邢元玠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咸丰县 地理沿革 地方志

    一、前言国人为一重历史之民族,故国有国史,省有省志,县有县志,乃至姓有族谱,无不追本溯源,载诸史乘,以显其由来有自,及文明发展之轨道。惟历史之整理簒修,必期于社会安定富庶之际,文物之保存发扬,常毁于兵燹战乱之中。自大陆沦于赤祸,三十余年来,马列变种,尤以毁史愚民为能事,对文物之蓄意破坏,实厉于有史以来任何浩刼,将使炎黄裔胄,沦为无根之民族!自民国三十八年,随政府播迁来台者虽众,然大多系少年流离,赤手转徙,于地方志、家谱等载籍,多未曾寓目,亦无从保存。如今

  • 文章秦代應山爲黽縣地考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8期  作者:馮開洲 出版时间:1986-01-10
    关键字: 应山县 地理志 地方志

    国家有史,县云方志方志者记载地方之事也。尽管历代分并离合无常,修邑乘者,则必追其命名之始,知者详记之,不知者详考之,以免悬疑。应山楚始为县。秦代县志云:「秦并随县地」。此一说法,实有存疑。不得不加以考证,不过最大问题,证据难求。因为秦代历史短暂,项羽又于咸阳将秦藏书一把火毁了,传留甚少。因此秦代无籍可考,无志堪稽,汉司马迁著史记去秦之年未远,应有记述,但司马先生徧徧对地理疏略。班固作汉书应有补救,可是亦仅记注秦之郡名,对秦县没煞殆尽。淸杨守敬赢秦郡县图

  • 文章漢口叢談(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5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4-10
    关键字: 汉口丛谈 史料 地方志

    作者王葆心先生,湖北罗田人,清光绪癸卯科乡试举人,历任罗田义川、郢中博通、潜江传经、汉阳晴川等书院院长,及礼部图书馆总纂、礼学馆顾问、学部主事等职。毕生辛勤治学,著述丰富,自文学、经学、史学,以及方志学等,多达一百七十余种,本丛谈一书,对武汉地理的变迁,人文的演进,社会的脉动,俱有深入而详实的硏究与考证,深具文化历史价値,尤其诗酒联欢一类的雅集,更能引人入胜,故本文献自本期起,连载刊出,以飨读者。另本丛谈应持有者要求不许转载,并请谅解。编者附识。

  • 文章鄂州梁子鎮傳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5期  作者:楚楚樵  出版时间:1990-04-10
    关键字: 梁子镇 地方志 神话传说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區(縣級)屬之梁子鎮,位於武昌(屬大武漢市)市,咸寧市,大冶縣柔鄂州市等四市縣環繞之梁子湖中,南與最近之涂鎮(亦屬縣級之梁子區)的半島隔約數百公尺之水下山脈相接,西與水域屬武昌卻遠離武昌陸地數千公尺之數個小孤山亦僅數百公尺而遙遙相望,北連九十里長港才能到達鄂州市,當然湖港相接之陸地磨刀磯(又名截治閘或節制閘)的西岸有斷續車路及小路可通鄂州,及由涂鎮亦有車路繞湖東岸山區可通鄂州城,惟均屬崎嶇山地路況不佳,且灣繞迴環較水路幾遠數倍,故欲由鄂州...

  • 文章監利在湖北的地位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軼猛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监利县 地理沿革 地方志

    甲、湖北鳥瞰湖北省位居我國整個版圖之中心,處于長江之中游與漢水之下游,自東而西全長計七百七十公里,自南而北全寬計四百八十七公里。總面積計一十八萬六千二百二十九平方公里,全省共轄七十縣一市。就各縣市在湖北省境內之槪略位置言,黃梅、廣濟、陽新、通山、崇陽、通城等六縣位于湖北省之東南,與江西省境相鄰。蒲圻、嘉魚、監利、石首、公安、松滋、五峯、鶴峰、宣恩、來鳳等十縣位于湖北省之南,與湖南省相鄰。咸豐、利川、恩施、建始、巴東、房縣、竹山、竹谿等八縣位于湖北省之西,...

  • 文章鄖陽的地理形勢懷我故鄕之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6期  作者:趙鍾華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郧阳 故乡 地方志 地理沿革

    南有巴峡之蔽。曹魏置新城郡于房陵(即今之房县,魏晋以前,房县与郧县迨为同郡),孟达据以归蜀,诸葛武侯方发兵应援,而司马懿亟攻之,新城复入魏。夫新城得则可以震宛洛,通达汉沔,故汉魏以为必争之地」。按我国幅员广袤,土地辽阔,地理形势,山川险要,历代的地理志固已槪乎言之。但均郁于一地之方志。未若读史方舆纪要一书,综论全国大势,互为倚恃,以史为经,以地为纬,贯穿古今,精辟透彻。所以淸左宗棠以举人出身,入为曾国藩幕宾,出则领军西征,定天山南北之乱,收新疆为行省,奠

  • 文章蘄春沿革考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5期  作者:陳達智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蕲春县 地理沿革 地方志

    邑境夏殷屬荆州之地。至周,楚熊繹封丹陽(湖廣歸州東南七十里有丹陽故城),本號日荆。春秋僖公時始改稱楚,先後爲荆楚之境。楚昭王都郢,考烈王再遷都壽春(後之南直壽州),亦日郢,邑境均屬之,而名無可考。秦置蘄春亭,始有蘄春之名,地屬南部(三十六郡之一),治郢,轄漢以南。漢高帝改南郡爲江夏郡,始置蘄春縣。爲郡領十四縣之一,統今之蘄水、英山、羅田縣境。縣因蘄水而得名,一說以水隈多蘄菜,因名。蓋水以菜名,縣以水名也。〔按吾蘄漕家河之水卽蘄水,鄕賢黃季剛先生家在大同鄕...

  • 文章明清時期《襄陽府志》述要山南鎖鑰 楚北屏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9期  作者:溫顯貴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襄阳市 历史变迁 明清方志概述

    作者温顯貴,博士,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典籍專家,有著作多種。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