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胜利后一年的湖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凃翔宇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城市建设 政府 交通

    外,还有许多与湖北武汉有关的资料,散见各篇各章各节,我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做整理摘录的工作。韵石兄说:「我找人给你抄。」找人是很容易的,我随时可以找人,但是问题在这件工作太麻烦,我不能打懒算盘。如果找人帮忙,事前细加指点,事后小心校对,遗落错误之处恐怕难免,求人不如求己,我可以严格苛求自己,不准错一个数字,因为这工作是基于兴趣与热诚,必须自己动手。既已和韵石兄一言为定,我开了几次夜车,将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赶着脱稿,放下一切活计,聚精会神做这件事。抗战胜利时

  • 文章抗战胜利一年后的湖北 (六)五、武汉现状(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6期  作者:涂翔宇  出版时间:1973-01-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户口调查 财政 教育 文化

    珞珈山,于武汉沦陷时,即迁往四川乐山,原校址为敌盘踞,幸无大损,胜利后,武大员生复员囘校,费时未久,即行开课。⒉私立中华大学:抗战期间迁于重庆南岸,胜利后亦迁复,校址仍在武昌粮道街。⒊私立华中大学:为敎会所办,亦曾迁往后方,胜利后仍囘武昌。除以上三校外,尙有省立农学院,省立医学院,及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又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亦经敎部命令,迁设武汉,以上各校,均于三十五年五月前大致迁复完毕。敌伪时代之学校,胜利后除少数私立者外,大多停办,收复区学生,遂多吿失学

  • 文章「抗日得勝」讀後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吳光朝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回忆往事 读后感

    拜读校友通讯第三十期,高庆辰学长大作「抗日得胜」鸿文,畅谈抗战时期,驻守恩施机场,指挥空军作战,屡创奇绩,劳苦功高。加以大笔酣畅,描述生动雄壮,扬眉吐气,文情并茂。令人读来不胜神往,旧梦重温,击节欣赏敬佩不已。当年我亦在役同时同地,有同甘共苦之感,引起我的回忆。但因陆空军连络不够,竟失之交臂,今日海外纸上重逢,恍如老友,足以偿愿。兹凭老脑秃笔,狗尾续貂,补充一二,以供同学之参考与消遣。我于民国三十二年,奉令接任恩施警备司令,在宜昌三斗坪登同德轮,溯长江

  • 文章抗战时我就读的中学历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中学回忆 联合中学 下均县投考 德功桥 录取榜单 返乡小住

    抗战时期,我就读的中学,初中是联中,高中是八高。这两所学校的来历,我在枣阳文献第十八期所载「『八高』创校原始历程与首届的枣阳学生」一文中,曾经提到过;那就是在一九三七年,也是常讲的: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很快的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省主席为了全省学校,因逃难而停课解散,乃成立联合中学,校名订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以公费待遇

  • 文章兩位〈文獻〉作者的心聲〈訪談錄〉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访谈录 枣阳志 枣阳财贸志 枣阳黉学 刘秀故里 抗日周年回忆 姜刘共识 参观抗战纪念物

    時間:二〇〇五年四月四日上午十—十二時。地點:棗陽市供銷社劉逢吉寓所。訪談者:姜安憲先生〈文獻〉作者,湖北省新聞學會理事及夫人。被訪者:劉逢吉(「文獻」作者,原「棗陽志」編輯、「棗陽財貿志」主編)。九時許,貴客光臨,接閱名片,方知是姜安憲先生及夫人。同是〈棗陽文獻〉作者,都是文藝愛好者,三言兩語後就敞開心扉,無話不談。我們談了很多,有問有答,中心議題不外乎四個方面:對〈文獻〉的評價,爲什麼喜愛〈文獻〉?今年打算爲〈文獻〉寫點什麼?對當前兩岸前景的看法,對...

  • 文章半半園记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鄒郎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半半园 土地庙迁移 父喜新闻 抗日小报 兆丰桥讽富商 军情交易所 园记抗战 在台建园

    △半半园的诞生民国二十七年十月武汉沦陷。次年春,日军攻占我县境内「畔长江,扼洞庭」的军事要冲白螺矶和螺山后,即进一步想夺取县城,与隔着长江守备江南的国军三十二师相对峙。但侵犯县城时,不料遭到我县五个自衞大队的奋力抗战,使其攻势顿挫。日军老羞成怒,于是我县城首次受到空袭轰炸。我当时在观音鄕县属医院当护士(院长是李卓菊医师),站在观音寺河堤上看到两架日机穿梭于县城边缘。两机侦察扫射很久,然后才向县城中心区投弹。我因担心县城里的家人,乃急忙奔回县城。回城后,才

  • 文章海天萬里憶城廂——陽新縣城憶往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3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阳新县沿革 县志记载 阳新八景 抗战胜利 双十节庆 城厢小学 文风颇盛 成惕轩石瑛

    我长到二十余岁,从未进过县城,三十四年秋,抗战胜利,我承县中老校长尹公兰轩力介,入设于易家祠的城厢中心小学任敎,该祠与我县儒学仅一山坡之隔,古祠虽逃脱战火,但祠后大遍建筑,均为断垣残壁,可以说,整个县城,大多数毁于战火,一段段的街市,成为废墟,眞是百孔千疮,记得那时正值双十节前后,大批已经受降而未解甲的日军,由湖南长途行军,经我阳新县城撤退,丑恶的日寇,虽不复当年神气,但仍能维持其严整军容,浩浩荡荡,成三路纵队行进,休憇扎营,秩序井然,眞令人有「虎死余威

  • 文章讀棗陽縣志有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期  作者:周華禮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抗战惨象 县志讹误 北大街关帝庙 碑坊来历之谜 阜成桥 三闾书院 县立公园 北街生意 粮行生意 日军进攻 祖师爷搬家

    县志在台影印发行,阅读之际合书吁叹!祖先们千百年来的血汗经营,毁于抗战初期短短数日之间,往昔的市景,眼前只是残垣断壁,一遍荒凉!回忆民国廿七年日本飞机盲目滥施轰炸,血肉横飞,房舍倒塌惨不忍睹,更令人难以忘怀民国廿八年,廿九年春夏交接之际,县城沦陷,日本部队进城奸掳烧杀惨无人道,今日仍有余悸!这样的血仇大恨怎能忘掉呢!卅四年日本投降,正欣喜之际,**又全面叛乱,苦难的家鄕又遭匪患,同鄕们逃避赤祸,向往自由,奔向台湾,我们住在台湾的日子要比住在家鄕多的太多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