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沿革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沙口紀畧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沙口人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沙口 故乡 地理沿革

    新郢長驅朔氣橫,淪河東指岸如赬;三千鐵騎疑飛渡,兩戒山河一蹴平;大野雲泥沙洑口,長江樹接漢陽營;可憐誤國咸淳相,不救襄陽救鄂城! —淸·陳大章沙口詩—

  • 文章興山縣新縣治豐邑坪古今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丰邑坪 地理沿革

    一、前言興山縣是一座古城,根據文獻之記載,是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開始設縣,以後累經更迭,淸康熙三年,正式設縣治於今日之高陽鎭,已有千餘年之歷史,雖然在湖北省算不上歷史的古城,但是「高陽」之名稱在與我國的任何市鎭來比較,年齡總是古老大得多。(高陽城在第二段敍述)自從長江三峽水壩定案上馬,興山縣縣治所在高陽鎭,被列爲落在長江水平面下淹沒之城鎭,縣治決定搬家之說始爲人重視,現城關高陽鎭西遷古夫鎭豐邑坪之說,亦已成定局。當然,一座古城那有說遷就遷,築城先修路,交通...

  • 文章荊楚漫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6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荆楚历史 地理沿革

    荆楚一詞,見於典籍,蓋已數千年於玆矣,詩經商頌:「撻彼殷武,奮伐荆楚」。地輿誌:「荆,荆州之楚國也」。又曰:「楚,舊號荆」。以字面觀之,當爲荆州楚國之合稱,不必界定其主從先後之關係。如稱楚荆,亦無不可,質言之,荆楚乃互爲表裡,實一體之二面,有荆州之物博地大,乃有楚國之悠久歷史光輝,地靈人傑,相得益彰。余幸爲楚人,試略談楚史:一、楚國經緯:昔周成王(公元前二一五年至公元前一〇九一年)封熊繹於楚,居丹陽,今湖北之秭歸縣,楚於春秋戰國時,奄有兩湖兩江,浙江河南...

  • 文章孝感一斑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劉南翹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孝感 地理沿革 行政区划

    前言湖北文獻,創刋已歷八年,出版逾三十期,各縣事蹟,多有記載,惟吾邑孝感狀況,則鮮見言及,筆者囿於見聞,固未能一一敍述,笫念吉光片羽,容亦可以流傳,爰就個人所知及親歷者,用陳梗槪,或可作他日采風之一助。沿革幅員孝感在東晉時,原名孝昌,劉宋因之,唐避廟諱,始改爲孝感,相沿至今,建縣已一千六百餘年,據辭源所載,係董黯以德行感天而得名,但邑人相傳,則以董永賣身葬父而艶稱,奈董黯史實,無憑查據,而董永事蹟,尙斑斑可考,民國以來,縣城北郭當道猶有巨石龜背立二丈高、...

  • 文章咸豐縣誌沿革及槪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4期  作者:邢元玠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咸丰县 地理沿革 地方志

    一、前言國人爲一重歷史之民族,故國有國史,省有省誌,縣有縣志,乃至姓有族譜,無不追本溯源,載諸史乘,以顯其由來有自,及文明發展之軌道。惟歷史之整理簒修,必期於社會安定富庶之際,文物之保存發揚,常燬於兵燹戰亂之中。自大陸淪於赤禍,三十餘年來,馬列變種,尤以毁史愚民爲能事,對文物之蓄意破壞,實厲於有史以來任何浩刼,將使炎黃裔胄,淪爲無根之民族!自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播遷來台者雖衆,然大多係少年流離,赤手轉徙,於地方志、家譜等載籍,多未曾寓目,亦無從保存。如今...

  • 文章監利在湖北的地位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軼猛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监利县 地理沿革 地方志

    甲、湖北鳥瞰湖北省位居我國整個版圖之中心,處于長江之中游與漢水之下游,自東而西全長計七百七十公里,自南而北全寬計四百八十七公里。總面積計一十八萬六千二百二十九平方公里,全省共轄七十縣一市。就各縣市在湖北省境內之槪略位置言,黃梅、廣濟、陽新、通山、崇陽、通城等六縣位于湖北省之東南,與江西省境相鄰。蒲圻、嘉魚、監利、石首、公安、松滋、五峯、鶴峰、宣恩、來鳳等十縣位于湖北省之南,與湖南省相鄰。咸豐、利川、恩施、建始、巴東、房縣、竹山、竹谿等八縣位于湖北省之西,...

  • 文章鄖陽的地理形勢懷我故鄕之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6期  作者:趙鍾華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郧阳 故乡 地方志 地理沿革

    前在「鄖陽建府」 一文中(見本刋六十五期),因限於篇幅,對於鄖陽(卽今之鄖縣)的得名及其始末,未能詳言。今以地理形勢,願再一敍。上文曾引昔賢吳有欽詠鄖陽懷古一詩,中有「辨名誤襲鄖公號,食釆紛傳尹氏頒」之句。何以說辨石誤襲鄖公之號呢?原來成周時有個鄖國,卽左傳桓十一年所說的「鄖人軍於蒲騷」的鄖國。此鄖國亦爲嬴姓,與秦同祖(見錢穆國史大綱),春秋時已爲楚所滅。按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均國名),鄖人軍於蒲騷(地名,在今安陸縣境),將與隋、絞、州、蓼(...

  • 文章湖北省誌輿地沿革總圖之二十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8-07-10
    关键字: 湖北省沿革图 地理沿革 地图

    湖北省誌輿地沿革總圖之二十五

  • 文章湖北省誌輿地沿革總圖之二十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8-07-10
    关键字: 湖北省沿革图 地理沿革 地图

    湖北省誌輿地沿革總圖之二十四

  • 文章羅田點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彭士輿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罗田县 地理沿革 故乡风貌

    一、緖言我國典章文物,縣史爲其最重要之一部份,忠孝節烈,文風世俗,均亟其推重,所以中華文化之流傳,當以縣史之貢献最大。自**竊據大陸,其最大的罪惡,是澈底消滅歷史和文化,由於地方史乃歷史文化傳播最著實效的工具,所謂褒貶善惡,端正社會風氣,故不容於共黨邪說,因此,成爲**消滅的對象,大陸上之縣志,或各姓譜牒均已消滅殆盡,此中華民族亘古以來從未有之悲劇,歷史文化之厄運,有遠勝於焚書坑儒的暴秦時代。一縣之史,爲牧民行政之所依,是故中樞鑑於縣史之重要;留心各省縣方志...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