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与艺术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序跋)梅园居士书画集自序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2期  作者:楊世煥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诗经 律诗 近体诗 吟咏 书法艺术

    我国文学肇始于经,继之以楚辞、汉赋、乐府,嗣演进为五言与七言古。传至唐初,一变为近体,唐末再变为词,元明之交又变为曲。自其变者观之句有长短之殊,韵有单复之别。自其不变者观之,多系为抒情言志。喜怒哀乐发之于外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凡为人,必须具有悲天悯人之心济世利物之志,忧国仁民之怀。故善者能凝简炼之句,表达敦厚诚挚之情。李太白之,豪爽雄丽,神彩飞扬,气到而神亦到。杜工部之,襟怀闳深。千峰罗列神行而气亦行。余致仕途归隐后,曾先后十二次畅游大陆

  • 文章刘攽学探讨管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0期  作者:劉思華 出版时间:2015-08-25
    关键字: 刘攽 诗学 内容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选辑

    词章典雅。他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涉及到人、事、物、艺术领域等各个方面。他是元祐坛上的一名干将。与历史上著名人欧阳修、曾巩、张耒、苏轼等多有接触来往他的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的思想感情。钱钟书是研究宋的大家,在《宋选注》中对刘攽的评价说:“他跟哥哥刘敞都是博学者,在史学考古方面算得北宋最精博的人,他们的歌都不甚炫弄学问,刘敞的有点呆板,刘攽比他好,风格是欧阳修的同调。”对刘攽的作作了中肯的评价。一、刘攽的学思想刘攽在《京东运使谢上表

  • 文章書畫家吳承燕教授自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吳承燕 出版时间:1968-08-02
    关键字: 吴承燕 诗赋书画 艺术评价 名贤传记

    (編按:吳敎授應韓國邀請,在韓擧行書畫近作展覽,爲鄕國爭光,甚博好評。近不幸逝世,至爲惋惜,爰刋此文,以誌哀悼。)

  • 文章行歌江右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8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15-02-15
    关键字: 《行歌江右》诗集 江西别称 写景生动 移情于物 人文景观 怀古咏人 悲欢深沉 以小见大 深明艺术 下笺记 辞赋复兴 《赣南振兴赋》

    山墓至竹山》)。人由衷敬慕民族英雄文天祥舍生取义:「世上谁人不惜死,古来唯尔无悔肠」(《富田文天祥故里行》)。拜谒汤显祖而感觉在此相伴的鸳鸟仙鹤亦皆有情之物:「湖畔依肩鸳鸟伴,冢头挽臂仙鹤情」(《汤显祖墓》)。更认为,凡热爱祖国的人们,若到民族英雄墓前,又怎能不情动于中:「青史威名谭与戚,几人墓畔不倾情」(《谭纶墓》)。人读八大山人碑而为其艺术击掌而呼,更感慨其愤世之情寄于画图之中:「寒鸟沧亡寄白眼,枯枝遗恨付墨图。」三、行歌于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之间

  • 文章简述海峡两岸书画联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4期  作者:鄔迅 出版时间:2014-02-15
    关键字: 两岸书画联展沿革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海峡两岸文艺交流基金 联展剪影 加快交流 发展艺术 感谢各界

    一、沿革:中国文艺协会曾于二〇〇七年与中国文联在北京及台湾(二〇〇九年)举办过「海峡两岸绘画联展」深获两岸艺坛回响。今逢本会成立六十三周年纪念在与中国作家协会所属「中华文学基金会」及「两岸四地书画家协会」(香港)联合主办「同根的文明——海峡两岸现代书画名家联展」,本次联展的特点「中有画、画中有」,其内包括现代、书法、绘画、摄影、雕刻等类,强调现代的时代意义,特邀书法家书写现代,希望现代配合视觉艺术也成为日常目视口吟的艺术生活。承蒙海峡两岸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