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正气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天祥新塑文信国公像余建议石刻正气歌于其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曾今可 出版时间:1969-10-02
    关键字: 陈仪 正气歌 政治见解

    横贯公路如仙鄕。我曾小游夙愿偿。沿途胜蹟幽且丽。其中一处名天祥。乃为纪念文信国。两间正气凭发扬。日人据台五十载。欺凌压迫如虎狼。八年抗战终胜利。珠还合浦欣重光。我来亲见光复情。民迓王师泪盈眶。三不主义眞自欺。官僚作风妄且狂。(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抵台时宣称将以「三不主义」治台,即不说诳,不贪汚,不偷懒。但后来事实证明,皆适得其反也。)但知接收财与地,激成民变何荒唐。公开走私台北号(轮船名)。在沪没收闻四方。我曾为文斥贪官。触怒陈仪遭祸殃。法官叹曰汝无罪

  • 文章从《正气歌》看文天祥的人格与思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5期  作者:張景宏 出版时间:1981-07-02
    关键字: 文天祥 《正气歌》 歌颂正气 壮烈忠节

    正气歌」是文天祥在狱中感怀之作,感想人皆有之,但不同的感想,联系着不同的人格。如正气歌这样的作品,只有在极其崇高的人格基础上才能够产生出来;因为那种为天地存正气,为国家献忠义,为民族立典型,心似铁石,鼎镬自甘,万死不辞的精神,不是只凭文学上的才华所能挥写出来的。例如「仰视浮云白」之类的句子,非但吐气如虹,而且安详宁定,若不是人格的幻化升华,则即使是运用文字的出神入化加倍高明,也冶炼不出此般的句子来。儒家学说,是文天祥的思想根据;身体力行,是文天祥的人

  • 文章正气中学简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74-07-02
    关键字: 正气中学 学校介绍 文化教育 学者观点

    私立正气中学,位于高雄县冈山鎭之北,纵贯公路之旁,民国五十二年呈奉台湾省政府敎育厅立案,并转敎育部备案,复于五十七年奉令试办高中,五十八年五月奉敎育厅二字第二六一七号令核准改制为完全中学。学校之命名,乃遵循 总统「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昭示,为施敎最高鹄的,先后毕业,初中部九届,高中部六届,毕业男女学生二千余人,大诸考取公私立大专学校深造,而投考各军事学校取录人数尤多,约占百分之八十弱,曾荣获国防部曁参谋总长嘉奖褒扬,本学年度奉敎育厅核准增设工,商

  • 文章恭叙 文信国公正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蕭道安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吉安人 文天祥 正气歌 晋灵公 秦始皇 苏武

    实说,「我是小小县份吉安人」他闻及「吉安人」三字,即用双拳高举手拇指说:「光荣的吉安人是眞正文章节义之邦的源头、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正气歌是举世无双、千古不朽的好文章,随即引起全席嘉宾敬我酒,大家如此恭敬先贤,这份光荣临我双肩,全于承受,一时忘我,几如遽升天界,这无比崇高荣誉,乃来自我举世无匹伟大的文信国公所赐,外省人居然如此崇敬 文天祥,精硏正气歌,但我江西人,焉能置身事外,所以我们光荣的江西人,大家宜更虔虔诚诚崇拜我 文信国公外、正气歌内涵深意,尤宜格外

  • 文章本会名誉理事备役少将魏国鼎先生倡议筹建文天祥祠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0-07-04
    关键字: 筹建文天祥祠 魏国鼎 文天祥 浩然正气

    本会名誉理事备役少将魏国鼎先生为发扬民族正气,张我国威,消灭邪恶分歧的思想而巩固国本,顷倡议筹建文天祥祠(庙)气除愿献出国家所颁给他的勲桨章,供义卖作为建祠基金外,并愿将政府所颁奖金新台币十万元捐出响应!同时,恳切的吁请江西省籍同鄕同胞予以支持。魏国鼎将军指出:宋朝末年忠臣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省吉水人,官做到左丞相,封信国公,他抵抗元兵,愈挫愈奋,后为元兵所捕,拘禁在燕京三年之久,不肯屈辱降元,终于被杀!临刑时,曾作「正气歌」一首,以明

  • 文章簡述鄉賢文天祥先生的行誼與著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0期  作者:聶成龍  出版时间:1982-10-02
    关键字: 文天祥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正气歌 民族英雄

    且曰:「臣报国至此矣!」可怜一代忠臣,长埋地下,后世之投敌叛国卖主求荣者,比比皆是,能不愧死!能不羞死!!我江西在宋亡以后所以被称为「文章节义之邦」者,以有鄕贤文天祥先生故也。二、他生平著作甚多,后人汇编为「文山先生全集」传于世。最有名的「正气歌」、「衣带赞」,是在监狱裏所写的。读之令人振奋,令人勇敢,不怕失败,不敢气馁!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笔者近日展读他的「正气歌、「衣带赞」及其他诗词等,不禁感慨系之!兹谨将所读心得,简说如左:甲、正气歌:⒈「正气

  • 文章乡先贤文信国公与正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8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正气歌》 文天祥 忽必烈 张世杰 陆秀夫

    先贤文信国公,宋朝江西省庐陵道吉水县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天祥,别号文山。生于公元一二三六年,卒于一二八二年,享寿四十有七岁。他出身于一富裕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敎育,天资聪慧。为人正气磅礡,秉性忠贞。曾参加进士考试,在殿试中,一篇洋洋万言对策,针对当时国势,与朝廷积弱,提出施政方针,应如天地,四时运行,自强不息,其文精彩绝伦,大获赞赏。宋帝理宗,亲自拔取为第一名,予以状元及第。由此可知文信国公的文才,与对政治见解,早已出人头地。南宋偏安已久,当宋朝沦亡前

  • 文章文天祥祠「正气歌」诞生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6期  作者:游乾桂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文天祥 《正气歌》 教忠坊 文天祥祠 人物事略

    以为苦,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文,其中包括了脍炙人口的「正气歌」。文天祥之所以被杀,远因可能肇基于李坛的兵变,忽必烈开始对汉人猜忌,又传有义士将赴大都救人,忽必烈遂将文天祥处死。文天祥在大都(即北京)就义消息传至各地时,宋朝遗民无不号声痛哭,纷纷洒酒私祭,悼念这位忠贞爱国的志士。直到七十九年后,元朝覆灭,明朝才在文天祥遇害的柴市附近建祠纪念,并把当地唤做「敎忠坊」。这座祠堂为洪武九年(一三七六),由按察使副使刘崧主持修建的,供有塑像一尊,原为儒生像,后改为丞相官服

  • 文章江西的歷史地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6期  作者:陳樞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历史地位 重大事件 文天祥 正气歌 辛亥革命 八国联军 经贸发展

    张世杰、陆秀夫拥立端宗,公为左丞相,都督江西,再战元兵又败,奔循州,卫王立,封信国公,进军潮阳,方饭于五坡岭,元兵掩至被执,公见张弘范不拜,请死,范义之,过厓山,使修书召张世杰,公写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之,益受尊崇,至燕,元始祖忽必烈欲畀以大任遭拒,一二八一年五月十七日作正气歌,举历代忠贞爱国十二圣哲以明志,次年正月从容就义,南宋踵亡。二、明初基业础江西元末群雄并起,逐鹿混战后,以陈友谅、朱元璋实力最强。双方都看中江西这片战略要域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