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时期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忆抗日时期蒋经国先生在临川温泉督练新兵的二三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劉儀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抗日时期 蒋经国 临川县 督练新兵 台湾政绩

    九江 刘仪民国二十七年夏天,蒋先生由南昌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职务调来临川温泉督练新兵,保安处长廖士翘(修水人),系老好人,保安处里的全权,都操在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侄儿熊滨的手里,他是保安处的少将参谋长,蒋有些看不顺眼,熊式辉怕露饀,借机会把蒋调开,那时正是抗日战争高潮时期,前线急需兵源补充,江西便成立了一个新兵督练处,督练第一、二、三、四,四个壮训团的新兵(全衔为江西省壮丁常备队训练团,全省有十八个团)。督练处的组织及人事:蒋经国为少将处长,柳昕(萍鄕人)为

  • 文章楊慶珊縣長事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杨庆珊 人物事略 抗日时期 县政

    瑞金 楊榮昌楊縣長慶珊、字鐵垣,江西省瑞金縣象湖鎭籍。考父榮佳公,字瑞亭,號菊仙,別號耐秋。遜清優稟生。因捐資興學、敘獎普授四品銜中憲大夫賞戴花翎。鼎革後,歷任瑞金縣公署實業課長、師範傳習所長、開智與養正小學校長、江西省二屆省參議員、江西省長公署諮議、贛南鎭守使公署顧問、江西陸軍第四師部顧問、寧、瑞、石三縣查緝禁煙苖委員曁寧、瑞、石三縣清鄕委員等職。創建西楊氏族孟綱太宗祠總經理。妣母胡氏、繼母鍾氏、副母郭氏。生子十二:慶珪、慶瑜、恩祿、慶璋、慶珊、恩寧、...

  • 文章千古聖域青原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楊斌元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青原山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五笑亭 六祖塔 抗日时期

    名家题字亦不少。抗日时期,政府为拯救江、浙、皖、鲁、豫等省,大批流亡后方靑年,特在靑原山创设国立第十三中学,藉以收容陷区流亡靑年,予以敎育深造机会。是时主持校务者,乃赣人留德柏林大学陈公际唐,彼为当时俊彦,深为士林推崇。彼对兴办敎育,志趣特别浓厚。该校有三大好与三特色,所谓三大好者,一为师资好,二为环境好,三为待遇好(学生全部公费,敎师薪资,较其他中学略高)。而有三特色者,一学生能吃苦,二学生富朝气,三学生肯用功。故该校自民国廿八年冬创校,迄抗战胜利第二年

  • 文章難忘的一九三九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王業西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抗日时期 中学生活 往事追述 吴自强 办学精神

    安义 王业西抗日战争第二年,敌机滥炸大中城巿,南昌一中下迁奉新县城。我刚好小学毕业,经姨父周恭先生老师指点,与表弟迪革一道去报考。安义距奉新廿六公里,公路已破坏,小路不会走,父亲推著独轮车,抄近路送我们到奉新,不到四十里。进了城,住在西门「品香楼」旅社,一中就在附近,借用一区中小校舍(今奉新一中内)。考生以奉新为主,邻县(靖安、安义、修水、新建等)不多。考完就放榜,安义录取五人,皆大欢喜。当晚,父亲带我和表弟逛大街,在「添福馆」吃包子,汽灯锃亮。九月开学

  • 文章趣味盎然憶往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湯增琪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往事追忆 祠堂祭祖 民间习俗 抗日战争时期

    萍鄉 湯增琪前言每一個人均有滄桑際遇,當然也有未盡相同的閱歷,若是回溯,應是無限雋永,只不過有些時過境遷、意念模糊;有些則不若落筆爲文,筆者不材,閑來無事約略捕捉,驟然記敘或亦默笑也。祭祖禮生在我們老家,早年有幾處大祠堂,一年內有三、二次祭祖,日期則爲先祖先宗之生辰,大堂內佈置若干方桌,各置牌位、祭菜、香爐。主祭者當然是年高德劭之長輩,我與另一位年青人只因爲是在學校的讀書人,被欽定爲祭祀禮生,當時只有十四、五歲,不明世事,但爲愼重起見,事先由一位有經驗的...

  • 文章難忘衡陽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劉尚典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湖南衡阳 抗日战争时期 故乡往事 妇女抗暴 返乡探亲

    吉安 刘尚典江西吉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而湖南衡阳则是抗日名城,清初吴三桂曾在此称帝抗清。我何其幸运,与此二地都关系密切,盖前者乃我祖籍地,后者系我出生地故也。吉安地处江西腹心,县民多务农为生,胼手胝足祇得温饱。艰困的环境,磨炼出吉安人能吃苦耐劳、坚忍卓绝的刻苦个性。是以早期的吉安人祇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埋首书堆、以求取功名致仕。故吉安自唐宋以降,考取功名的学子,约占江西省四分之一,也孕育出永为后人所崇敬的大人物:如文天祥、欧阳修等伟人。另一是离鄕背井到

  • 文章談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1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78-01-02
    关键字: 狐狸 民间传说 历史记载 抗日战争时期

    說文曰:「狐、妖獸也,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首丘」。朝野僉載:「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祀之以乞恩,食飮與人同,事者非一主。」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邨」,蓋由來已久。據此世俗所祀狐神狐仙,以及狐之種種傳說,不僅可信,且余數見之者。吾邑十八坊,位城西,祀屈原祠,古刹也。前臨廣場,後界坊道,左右築菜圃,綠楊垂繞其外,花木雜實其中,景境淸幽,地方政府治縣立高等小學於此,容學子數百人,少時余讀書其間,嘗爲狐所擾,穿窗破壁,竊食損物,魘人...

  • 文章懷恩曾菊花先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呂明德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追怀先母 曾菊花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时期 开放探亲

    抗日战争期间,土八路即在各地种下恶因,尤其大陆鄕下地方,受害最多,不但我家受害,一般善良而能自给自足者,莫不遭殃。继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全面展开战争,因而战争失利,大陆面临变色,政府不得不撤退,苦守台湾。四十多年,音讯不通,生离死别,无不痛心。七十六年政府开放探亲,直到八十二年五月,始返广丰故鄕,葬母探亲。其所以迟延,乃为积蓄路费之故。多年未曾返鄕,亲友见面不能不有所餽赠。因此失去见老母最后一面,竟成人生终身最大之憾事,夫复何言也!

  • 文章憶南昌 念往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追忆南昌 国共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 学习经历 避难香港 基督教

    瑞金 鍾競生一、少年失學眞的生不逢時,幼年生活恐怖中,兵荒馬亂,歲無寧日。至民國二十年春,中共先遣部隊,揚言要佔領家鄕,成立蘇維埃人民政府。當時只有十四歲,對國民黨、共產黨之好壞,根本毫不知情,只見家伯、長輩愁眉苦臉,心憂日甚。最後決定跟隨先父及伯叔等(全是男性),急忙趕往粤境過流浪生涯,苦不堪言,不但生活艱困,且遭失學之苦。是年九月十八日,日軍強佔我東三省。國難當頭,目擊伯、叔焦慮萬分,於是組成難民團計百餘人,由宗長瑤圃叔任團長,訂於翌年春啓程,經廣東...

  • 文章胡勉將軍事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胡勉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时期 担任军职 家庭子女

    故陆军少将胡勉,字勉之,江西省鄱阳县人,生于民国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家境小康,耕读相传。父正修公,施财好义,蜚声桑梓。母王太夫人,出身望族,贤良淑惠,勤俭持家,育二子。先生九岁时,不幸慈母见背,家道中衰。父为衣食奔走鲁豫间。先生则在中学就读,因对日抗战爆发,交通受阻,经济艰难,未能继续升学,乃留居故鄕从事教育工作。民国卅一年夏,辞别故鄕,直奔战时省会泰和。原拟继续升学,讵抗日战争已至最艰危阶段,举国上下展开轰轰烈烈之抗日救亡运动。此时先生已考取国立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