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沿革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永川一年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0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永川 县志 简介 史料记载 历史沿革

    三十四年六月一日,我到永川縣接任視事。永川縣舊隸渝、瀘,自唐大歷十一年,始創立縣治,其後屢有興廢,明洪武初復置,隸重慶府。民初廢府,二十四年實行行政督察區制,永川縣劃入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最初數年,第三區行政專員公署幷設在本縣。轄境面積一二八八。三八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百分之零㸃四二。據三十四年一至三月的統計,全縣人口共爲二七六、三一八人。永川縣之得名,據永川縣志(淸光緖二十年增修)載:「附城三水合流,形如永字;曰永川者,因水得名也。」地當成渝孔道,東接...

  • 文章萬縣商埠沿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期  作者:李寰 出版时间:1963-06-01
    关键字: 万县 商埠 历史沿革 《马凯条约》 建设概况

    一、地理環境萬縣舊志云;邑之名萬,始自後周置萬川郡,葢取大江至此,萬川畢會之義。其地水陸交通,毗鄰秦楚,喉襟滇黔,上束巴蜀,下扼夔巫,東西廣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三百二十里。又據峽江灘險志實測,距重慶五百六十四里八,距宜昌六百三十八里,適當宜渝航程之中點。凡下川東夔綏忠石及鄂西施鶴歸巴一帶之貨物,無論進口出口,均取得集散場之資格。民國十五年,商埠督辦署成立,劃定商埠區域,暫以上至司馬橋,下至聚魚沱,後至陸家街,前至陳家壩為界。十七年,經商埠局決議並呈准擴張,...

  • 文章都江堰工程紀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平生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都江堰 历史沿革 水利工程 工程经费

    一、沿革及形勢岷江發源西南徼外,經松茂威汶,匯合諸山水而達灌境。自大禹岷山導江,東別爲沱,水患稍除,水利未興。至秦昭王平蜀,太守李冰■離堆,作堰以避沫水之患,灌漑之利始興。堰名都康,卽今都江堰也。都江水利,灌漑川西成都,華陽、溫江、雙流、崇慶、新津、灌縣、郫縣、彭縣、崇寧、新繁、新都、廣漢、金堂等十四縣農田,平疇沃野,稱陸海焉。岷江至灌西三里許,安瀾索橋下分流爲二:西向爲岷江正流,又名正南江,統曰外江。支分分爲沙溝河(右石牛堰)黑石河(右黑石江),江安河...

  • 文章水利的興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3期  作者:柳定生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水利 四川 地质史 成都平原 历史沿革

    四川在中國地質史上論,在第四期的近古時代,還是所謂新地中海,直到第五期的新生代(註一),新地中海才漸隆起爲陸地,海底日漸乾涸,便造成盆地的形勢。因爲盆地中央低窪,四面山水均往下流,尤以西部萬山之中,源高流急,來水時甚爲猛烈,遍地常成洪水之災。四川的大河爲岷江,江水卽發源於松汶萬山中,故又稱汶水,或曰都江。而山高海拔達三四千公尺,每華里降下度達四公尺,因此古時的四川,最嚴重的問題,便是水患。華陽國志載:「蜀王杜宇丞相開明决玉壘山以除水害」(註二)。玉壘山在...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