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庆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庆鱼市街与杂粮市街——巴渝漫谈之五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重庆 鱼市街 杂粮市街

    重庆鱼市街,是历史悠久的街道之一。由较场口进入鱼市街,经都邮街、大十字、小十字街直达东水门城外,鱼市街右面是演武厅、磁器街,左面是杂粮市街,售珠市街,和米亭子街。民国初年,鱼市街卖鱼的店舖特别多,是名符其实的鱼市街。但鱼市街没有新鲜活鱼售卖,所售者全是各种干鱼,以及虾米、鱼翅、海参、海带等类的干货,而以各种干鱼为最多。除零售外,以批发为主。因为此类货品,均系出产于沿海沿江各地,算是进口货,多由重庆批发邻近各县。以是营业旺盛,是大行业之一。尤其每年三节

  • 文章閒話四川茶館

    来源期刊:《江津》 第43期  作者:夏祥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四川 茶馆 成都 重庆

    了,但是,旧社会的「茶馆文化」仍在,可见新时代,新观今,新潮流,并不能代替旧有文明。以四川来说,茶馆茶棚茶楼最多的地方,是有芙蓉锦城之称的成都,和古老山城的重庆。名作家,也是老重庆的吴痴先生说得好:「在大陆上,除了穷鄕僻壤,那个城市村鎭没有茶馆?」依我看,四川的茶馆,人数最多又有规模的,要数各风景区,各名胜观光地方。比如重庆的南温泉、北温泉、鹅岭公园,以及绿树成荫的沙坪埧,烟雨迷濛的海棠溪,和五光十色的解放碑(较场口)。至于成都,则以武候祠,杜甫草堂,薛涛

  • 文章重庆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靑靑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重庆 方言 风习 介绍 同乡会

    方言可以表现各地方的特殊风习,近来各种文学作品引用各地方言者亦渐多,读起来可以增加作品中的鄕土风情。同鄕人在异地相见,偶用方言,顿觉有几多亲切之感。现就记忆所及,将重庆一带的方言,略擧几十则,幷加解说,以供大家的参考。「幽」:幽默的幽,讽刺的意思。如故意摹仿他人的态度或语言,便叫做幽。「幽串了」,犹言幽得太厉害了,更引起纠纷的意思;如言被人纠纒着叫做某人把我「幽倒」。「杂」:音咱,著名口头语,如这(音了)杂或这个杂。四川一句流行语:「成都龟子重庆

  • 文章囘首重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8期  作者:胡漢君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重庆 景观 美食 风俗 名胜

    我是在夜半时分到达重庆南岸的海棠溪的。在扬子江边遥望北岸的山城,灯火如闪烁的繁星,不禁脱口而出:「这不又是一个香港吗?」第二天搭渡轮过江,在储奇门上岸,坐滑竿进入市区,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弯弯曲曲,证实了第一眼的印象并不过份夸张。香港是个四面皆海的小岛,重庆则是三面皆水的半岛。嘉陵江在重庆与长江汇合,浩浩荡荡地向东急奔。当时正是抗战中期,看大江东去,直到白云尽头,不免引起乘风归去的遐想。重庆市区依山而建,由下而上,愈到上面愈热閙,全市的精华可说集中在山

  • 文章虎骨與豹骨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6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69-10-01
    关键字: 虎骨 豹骨 医药用品 重庆山货 筒子骨

    虎骨与豹骨常患生虫,而成为虫伤货。须随时取出察看,分别灭杀。外山售户积聚豹骨,多则成挑,少则绳束提擕以求售。字号收买后,应特重包装保护,以便运售。虎骨与豹骨,完全为医药上之用品;制成膏药,或以泡酒,可免除湿气,及医治风症。两者比例,虎骨之性,较为强烈。重庆山货与药材两帮,皆办销虎豹骨。虎骨之出产既少,本省尙不足需用,自无以运销外省。惟豹骨较多,抗战以前,经两帮办销广东省,年在千余斤左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