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川茶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0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饮食文化 饮茶习俗 茶经 烹茶艺术

    我是四人,照理说,应该懂得怎样吃的。但我对于此道,却一窍不通。理由很简单,只因我从寻常百姓家出身,童年时代,全吃的是「粗淡饭」。前人说:「三代为官,方知飮食」,可见「知味」和不知味的事,还要看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修为而定。人长大了,经验多了,才知飮食一道,富有文化意义,其中有基层的、高阶层的之别。就说飮吧,基层的,只知口渴则飮用水,囫囵呑枣似的「牛飮」而已。而高阶层的,则知怎样的去品味了。品其高下,有欣赏的程度,是一种艺术或文化。而只用吃来提神

  • 文章闲话四川茶

    来源期刊:《江津》 第43期  作者:夏祥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四川 茶馆 成都 重庆

    谈到四馆,至今还回味无穷,别有一番情趣。小时候,常常陪长辈们赶场,到馆去喝,是件很快乐的事。在我们四馆的功用太多了,朋友们交际应酬要去馆;有事约会,少不了在馆见面;商人谈交易,要到馆搞定;鄕人连络感情,要坐坐馆;还有各行各业,也将馆作为消遣休闲地方。我们天府之国的四馆多,酒店更多,水浒传、三国演义,老残游记等通俗小说,不是把「楼酒肆」相提并论吗?可见与酒对中国人影响之深,诱惑力之大!记得小时候,不喜欢泡馆,上酒店去

  • 文章故鄉風俗

    来源期刊:《江津》 第16期  作者:鄒開富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扫墓工作 中元节 袍哥 四川茶馆 围鼓

    设宴招待街坊邻居及亲朋戚友。六、围 鼓家鄕的生活方式,尚在农业时代,人民很少有娱乐的机会,除了城市里有一两家电影院,或偶尔有一间戏院外,一般鄕场或农村,一年就很难看到一次电影或戏剧了。可是,不论城市或鄕场,都流行一种叫做「围鼓」的娱乐活动,也就是一些爱好四戏的人,利用空闲的时间,或是场期(赶场)的晚上,或人家办理婚丧喜庆的时候,或选择某种集会的机会,在馆酒肆。五六个人拉两张桌子并起来,摆上锣鼓胡琴,有拍节的敲打开来,马上就会有很多人围拢来,于是那打锣击鼓操琴

  • 文章馆风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8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5-10-01
    关键字: 四川茶馆 娱乐方式 么师 打围鼓 打道琴

    馆为四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份,馆中有形形色色的各种风情。以下拟就馆中的主要人物「么师」说起,再谈谈在馆中所常见到的「打围鼓」,「打道琴」等一般娱乐的情形。么师:么师即㑽倌,为馆之灵魂,态度要和霭,口才要便捷,脑筋要圆活,一呼百诺,耳听八方,眼观四面,对于客人,面面顾到,熟客进馆,马上大声招呼某大爷,某五哥,某先生请坐,拿几碗来等,都是自己叫,叫完自己动手。非先叫一遍不行,人多目力所不及时,一听有客呼,马上答腔,讲究动作快。收

  • 文章民国初年的四婚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84期  作者:幹卿女士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四川婚俗 新人煞 交杯 闹洞房 揭盖头帕

    文献月刋第八十二期载了我所写的「广安的嫁俗」一文,是毛一波先生介绍刋出的。刋出以后,月刋社转来了读者好几封信,对这些习俗感到很大的兴趣,希望我提供一点这一类的资料。我现在再把民国初年广安的婚俗,就记忆所及写在下面。所述情形,在四各县,大约大同小异,所以拟了一个「民国初年的四婚俗」的题目,提供大家参考。以下分为婚期、迎亲、拜堂、宴客、闹房等项,引述如次:婚期:男家择订结婚的日子,必先打听新娘经期的时间。因为结婚那天碰到经期,就犯了「骑马拜堂,家拜人

  • 文章家鄉生活的囘憶

    来源期刊:《江津》 第24期  作者:鄒煜 出版时间:1979-08-10
    关键字: 鸦片烟 金堂柳叶 四川茶馆 打牙祭 宴客礼俗

    的果山果园,但不多见。家鄕栽培的水果,都是采用土法,既不太科学,也不讲究施肥,仅每年略使一些水肥渣滓,但每株仍然结实累累,产量极丰,但多未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所以果蝇虫害特别多,以广柑而论,每年因虫害而损失的果实,约为结实的半数。谈到吃,不免想到宴客,在家鄕宴请客人通常都叫做「请客」。我们人最好客,所以请客是家鄕居家必具的礼貌,「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这句话,在四非常流行,常为教育晚辈的主要课题,一般人在街上相遇,上舘子去吃喝酒,在付账

  • 文章之平剧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陸德枋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四川平剧 少城公园 万春茶园 春熙大舞台 海派戏

    成都之有营业平剧,早在民国十四年少城公园万春园即有演出。(后来的大光明电影院),十岁红,七盏灯,孙胜仙分挑大梁,每晚更杂以梆子戏两三出,惜为时未及一年,即行离。至于开启成都平剧风气者,当数俞凤岗先生,俞为成都凤祥银楼老板,雄于资财,于新辟春熙路上创建春熙大舞台,先后邀请陆树田、张彦堃、白玉昆、凤凰蛋来蓉演唱。及蒋寳和率蒋家班入,该台营业,方进入鼎盛时期。该班拥有老生蒋叔岩,老旦蒋云甫,靑衣花衫蒋丽霞、蒋艳霞、蒋云霞,武生蒋福奎、蒋瑞亭、蒋君玉,武旦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