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四川特产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白臘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3-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白蜡虫 白蜡 放蜡 收种方法

    白腊为四川特产之一,其品质之佳,产量之丰,冠于全国。产区十有余县,抗战以前,每年出产达八百余万斤,値银共约百余万元,远销陕,甘、粤、苏、赣、鄂各省,为本省大宗出口之一。四川所产之白腊虫,原产地为云南昭通县属之东瓜坪,梭沙、小河、孤黄山;及四川建昌附近之山野中。每年远近虫商,于四月下旬齐集彼处,采购虫种(虫子),以纸包之,或以糭麻布缝成长方形之袋,将虫予每十两或二十两为一包,装入袋中。然后将口缝好,放入竹筐。筐四周有孔,高约三尺,径约二尺,中横数层木条

  • 文章猪腸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1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7-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猪肠 猪肠制法 全国产量 军用食品

    猪之生产品,在外销上具有价値者,除猪鬃外,当推猪肠。我国凡产猪省区,无不生产猪肠,但品质优良之产地,惟四川、湖北、广东三省。产量最丰者,则推四川一省。四川各县均产猪肠,惟著名者则祇有下列各地:川北:遂宁、南充、广安、岳池、营山、三台、邻水。川东:长寿、垫江、涪陵、酆都、达县。川南:合江、泸县、宜宾、乐山。川西:绵阳。各地花色,优劣不一。上等花色之产地,为邻水、垫江、长寿、南充等地。其余如绵阳、三台、广安、岳池、营山及大河一带(如宜宾、泸县、乐山)所产

  • 文章牛皮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2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8-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牛皮产量 牛皮制法 制革厂

    牛皮为川省重要畜产品之一。普通所称牛皮,系混指黄牛皮与水牛皮而言,故有「黄皮」与「水皮」之别。未经削制之水皮,称「缩板皮」;至「撑板皮」与「箱皮」,则为水皮经削制后之产品。其修削之剩余品,更可制成「牛胶」及「胶渣」。四川牛皮产量,据抗战前之估计,约有二万担,其中黄皮与水皮各占百分之五十。水皮中又有若干制成撑板皮,箱皮。撑板皮出口年约三百余担,箱皮年约八千余担。牛皮制法,黄皮与水皮大体相同。所谓生货,即将牛杀死后剥下之皮。牛被杀后,用刀从腹部直划一线,然后

  • 文章麝香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1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6-11-01
    关键字: 麝香 四川特产 上等香料 采集方式 产地分布

    麝香为上等香料之重要成份,故麝鹿甚为人所重视。我国之麝鹿有数种,生于四川西北部或甘肃南部及西康西藏交界者,各异其种。采集麝香之季节仅有一月,即当麝鹿交配时也。麝香之分泌,见于牡麝腹部之脂腺中,其藏量视年龄之大小而不同。一龄之麝,几乎不生麝香;二龄之麝,分泌亦甚少,并含有不快气味。生长成熟之麝鹿所分泌者,在商业上始有相当价値,尤以约达十龄时所分泌者为重要,大约每头牡麝可分泌一盒司(Oance)至二盎司之麝香。据猎人云:采集麝香无需逮捕麝鹿,仅于求牡期中麝鹿

  • 文章竹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竹参 食用方法 生长环境 四川特产 产地分布

    竹参属于菌类,生殖于各种竹林处所。每年夏季前后,自土中生长,呈白色,长者六七寸,其大自五分至一寸不等。茎末长有一网,即为菌伞。竹参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四川竹参产地,以宜宾、犍为、乐山一带为著。云南所产者素负盛名,惟该省产品上市,较迟一月,故销售时不免落后,而受川黔产品竞争之影响。四川之货,次于云南、贵州货为最劣。三省产量,综计约三万余斤。其中四川出产最丰,约占总额之半。此外云南约三四千斤,贵州约七八千斤。竹参制法:采取后,将其曝于日光下晒乾,或用

  • 文章生漆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6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2-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生漆 生漆产量 小漆树 收割方法 优劣鉴别

    生漆为漆树(Rbus Vernifera)之浆汁;漆树有家种野种两种,为落叶乔木。夏季开花,果实小而扁圆。其树皮用刀伤之,即流出生漆;既触空气,即酸化而呈黑色。中国之生漆产地,有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陕西,浙江,福建等省;惟以湖北西山地,福建脊梁地,江西,湖南脊梁地较为著名。四川之生漆,包括本省及外省输入。计北路漆之产地,有达县、广元、昭化、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南路漆及大木漆之产地,有黔西、大定、永宁、毕节、昭通;南路及小木漆之产地,有南川

  • 文章羊皮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3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9-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羊皮生产 羊皮制作程序 羊皮种类 上海羊皮市场

    养羊为农村主要副产之一。川省农村养羊数量,据抗载以前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估计:全川养羊数为三百四十二万八千九百二十头。养羊产品,除肉供食用外,其皮及毛均为工业之重要原料。川产羊皮,年产量估计在二万担以上。我国羊皮产地,分布极广,羊皮集中市场,常按各省来货之质地及包装相似者,汇称曰「庄」,故有「宜昌庄」,「汉口庄」,「毫县庄」,「天津庄」等名称。上海羊皮市场,称四川羊皮曰「四川庄」。惟万县一带,因盛产白皮,特冠以「万县庄」名目,识别藉资识别。羊皮种类,至为

  • 文章木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8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68-04-01
    关键字: 四川 特产 木耳 木耳采摘

    木耳属眞正担子菌类之木耳族,寄生于阔叶树类之腐朽处,春秋时季之雨后,发生结实体,大者二三寸,形如人耳。分白耳、黄耳、黑耳三种,为珍贵之食品。川产极丰,为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白木耳产于川北通江、南江、中坝等处;黄木耳产于川南会理一带;黑木耳产于川北通江、南江、广元、中坝等处,尤以广元属之三磊坝为最著。据专营此业者之估计:四川木耳之产量,计白木耳二万斤,黄木耳三万五千斤,黑木耳三万斤。培植木耳最初为「放山」(即砍伐树木,备生木耳之意),余则因种类不同,种法及采

  • 文章四川榨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9期  作者:天驕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四川榨菜 地方特产 起源 栽培 制造

    一、榨菜的起源四川榨菜,驰名全国。最初起源,传始于江北县之洛碛。先是淸光緖年间,洛碛有僧德诚者,以盐水醃渍靑菜头,装置酒缸中,运出川外销售,结果菜坏无人购买,损失甚钜。民国元年,涪陵县干制成功,运销川外,颇能获利。此后洛碛闻风兴起,越数年,延及酆都,长寿,巴县,江津各地。以涪陵产地为最广,江北之洛碛产菜为最佳。在最初外销期间,以制法尙不完善,货品亦不精良,每年出口仅有数千坛(每坛五十斤)。至民国九年,十年时,出品渐精,销路渐广。民国十一二年,即有数万坛运

  • 文章說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四川 菌类植物 地方特产 食用方法

    蜀地山野,多产菌类植物,载於志书。江津县志谓:「生于树者为蕈,生于田者为菌。」菌类各县有特产,通省亦有同样产品,略述如后:健庐云:达县产「九月黄」一种,秋间盛产,和作料焖食之,味极鲜,大似长沙之寒菌油。方远尧教授谓:长宁有「牛黄菌」一种,盖甚大,肥厚,作汤作肴,均极可口。鸡丝菌各县皆产,其柄肉如鸡肉成丝,亦有鸡肉味,故名。呈墨绿色,盖部则脆滑:以含苞未放,及半放者为上品,全放者较次,生于黄荆丛畔、石畔、净洁之地。必三朶成堆,找着一堆,附近定还有两堆,俗呼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