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京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六十六歲歡天喜地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連章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团聚 北京 探亲 大陆

    这样吧!自从开放后,人民政府有你一间家里的老房子,现在是我儿子住着,我想,你总不忍心把你侄子撵出去吧?口头答应不算数,要写出『弃权』字据才行,免得留下后遗症。」这件事,口头上我并未答应。第一次探亲,我先给了连祯一只金戒指;第二次探亲给他爱人一只金戒指;这次回去,我补发给他三个儿子每人一只金戒指。再说姐姐家,记忆中,姐姐对我很有爱心,分别了四十年后,她现在变得很是贪心。第一次返乡先经过她家,在北京通县,给她家的见面礼比别家都多。先给她一只金戒指,她就开口要我给

  • 文章馳譽國際的北平三D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馮著唐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北平 北京烤鸭 京剧 沙尘

    北平是個國際都市,譯名Peiping,舊稱Peking,今仍多通用於國際。因其地理形勢史蹟文物景色之美,強烈的吸引著國內外人士,多願隱寓此鄕,雖然仍有不少街巷保留著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老形象,風季時則常是塵沙漫天,皇天后土,奇怪的是瑕不掩瑜,人多不以爲病。實在是因爲它的好處太多了,說,一時也說不盡。國際人士比較敏感,也比較浮淺,他們先感受到了這三D的滋味,而津津樂道成爲國際旅遊家的口頭禪,那就是Peking Dust(北平的塵沙),㈡Peking Duck(北平烤鴨)㈢Chinese Drama(...

  • 文章北京城的谚语释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常錫楨集釋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谚语 北京城 释说谚语

    二闸翻船,浪催的「二闸」是北运河的尽头,在北京东便门外,南货北运至此卸船,这里的河水很深,遇有强风水浪也是很强的。「浪」是早先讽刺女人风骚浪漫的意思。说清楚这两点,全句就明白。「二闸」这个地方依然还在,只是更美化、更热闹了!天棚、鱼缸、石榴树老北京的棚匠铺主要有几大项生意,如:办事搭的喜棚、白棚,冬天收容难民的粥棚,还有大宅门儿在夏天院子里搭的天棚。天棚是旧时的北京有钱人住家的一种象征,天井里还要摆一个大金鱼缸和几盆石榴树作为点缀。谚云:「天棚、鱼缸

  • 文章北京印象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張之傑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北京 衣食住行 购物 交通

    北京的市容北京的市容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北京的绿化相当成功。不但路边种树,空地上也种树。从高处俯瞰,只见一座座高楼耸立在树海中。高楼之间,夹杂着灰暗的平房。视野愈远,摩天楼愈显眼。望到视野极限,还望不到北京的尽头。我是深夜到北京的。第二天淸晨,从下榻饭店十七楼的阳台上往下望,不禁为之赞叹:「北京眞大!眞漂亮!眞够气派!」当我走上大街,美好的印象马上就破灭了。除了新建的高楼,其他建筑无不陈旧、低矮。新旧对比过于强烈,显得极不调和。走进狭窄的胡同,就像从

  • 文章从香港乘火车去北京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6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香港 北京 九龙直达北京西站的火车 火车之旅

    自从开放大陆探亲访友以来,曾不止一次去北京探亲访友,寻觅往日小吃,回味童年,无限快慰。搭乘飞机经济舱,我这肥胖身材,入坐后动转难移,在香港换机,要先入境再出境,没有离开香港机场一步,也要花上一天时间才到北京。现在虽然有直航,但是航班有限,不一定符合我的行程,直航要四小时航程,卡在坐位上很不舒服,年纪大的老人,起飞落地会头晕,更何况台北与北京冬天气温相差很多,飞行中无法更换衣服。因此视搭飞机为畏途。小儿吴俊服公职,去年年终尙有七天余假未休,愿意陪我再去北京

  • 文章想起當年在故都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景銘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北京 北平 生活习惯 人情味 小吃 市井

    鄰居一婦人秦元钰自美歸國,不久因胃癌不治逝世,給朋友們帶來很深的哀悼和懷念。她祖籍蘇州,隨其先尊宦遊京師而落籍焉,生就江南美人兒的胚子,兼具北平大家閨秀的氣質,南生北長實不尋常,講起話來吳儂軟語,卻又會一口道地的京片子。民國四十年,我婚後住到天母不久,妻在菜市場認識了她,彼此成了很談得來的朋友。那時,我和妻正在新婚蜜月中,沒有家累,晚飯後經常攜手漫步到她家中聊天。她的先生張亮予服務中國銀行,丹陽人,文質彬彬,也在北平讀過書。因爲我們彼此都在北平讀書多年,...

  • 文章北京的胡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傅春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北京 胡同 巷子 杨梅竹斜街 什锦花园

    胡(胡)同(同)是北京的街道的特有名称。此一辞汇,我国本来没有,是蒙元建都大都(北京)后,所用的蒙语音译。胡同在各辞书中,均无详细解说,只载—蒙语,指一般巷弄名称—类似的简单释义。按北京实际情形,应定位在「小于路和街的通道」。我国城市的交通途径,概可分为路、街、巷、弄等数级,大者曰路,次者称街,路街含巷,巷中有弄。惟北京则只分两级,大者曰街,小者曰胡同。不过近年市区扩建,有新辟的如复兴路、三环路、四环路等「路」的出现;还有旧有的前门外旧风化区的陕西巷

  • 文章虎年有关谈虎字的北京俗谚俚语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6期  作者:常錫楨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虎年 俗语 谚俚语 北京 十二生肖

    发作时,恐怕接近牠身仍会伤,不可不慎!老虎眼的甜酸枣儿咧这不是谚语,而是一句北京小贩的吆暍声!台湾无「枣」,约在1970年前后才被引进,与引进板栗的时间接近。以前台湾枣都加工制作干果,这几年来青果以大量上市,成为台湾水果的重要产品之一;但种类只有大型绿色的一种,1998在市场上又见到紫红色的鲜枣。枣核也是两头尖尖的,味道比北方枣儿淡。「酸枣属小灌木,树高约一公尺,丛生,北京话叫做「酸枣儿棵子」,枝有尖刺,果实小而圆。干果肉少、味酸带甜。北京西山有很多野生

  • 文章【老北京小人物】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5期  作者:常錫禎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老北京 小人物 “贼”的故事 乞丐 牛的谚语

    贼南方人把「遭窃」说成:「招小偷了」!北京人说:「闹贼了」!目前进步的建筑都加装了精密的防盗设备,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歹徒们是想尽方法破解装置,入侵窃取财物或是重要物品。如果老北京时代的小偷都有现代偷窃工具和技术,那么小偷必定更是无往不利了!在逊清前后北京曾出现过燕子李三,康小八儿等所谓「侠贼义盗」,他们的功夫本事都十分了得。但看在今人眼里还不都是「老招儿、老套儿」!燕子李三虽能飞簷走壁,神出鬼没,若遇上现代的侦防设备与技术,不可能让他长时间的风光

  • 文章北京听曲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八角鼓曲 北京 票友 曲艺活动 回京探亲

    清脆声音启动节拍,辛亥革命以后,北京天津很多唱八角鼓的职业艺人,在广播电台或剧场演唱,成为家喻户晓的曲艺。笔者初次回北京探亲访友,在前门外有一家名为「老舍茶馆」,有很多退休老艺人在此表演,又听到八角鼓曲的演唱,回台湾之后仍有绕梁的感受。今年春季,又有北京之行,于偶然机会参加了一次名为「集贤承韵雅集」的曲艺活动,那是一次典型八角鼓票友的集会,是在一所私人宅院定期举行,每逢星期一晩饭后七时至九时,大家聚在一起唱曲,不收任何费用。主人是年逾九十的钱亚东老先生,雅集备有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