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京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六十六歲歡天喜地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連章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团聚 北京 探亲 大陆

    这样吧!自从开放后,人民政府有你一间家里的老房子,现在是我儿子住着,我想,你总不忍心把你侄子撵出去吧?口头答应不算数,要写出『弃权』字据才行,免得留下后遗症。」这件事,口头上我并未答应。第一次探亲,我先给了连祯一只金戒指;第二次探亲给他爱人一只金戒指;这次回去,我补发给他三个儿子每人一只金戒指。再说姐姐家,记忆中,姐姐对我很有爱心,分别了四十年后,她现在变得很是贪心。第一次返乡先经过她家,在北京通县,给她家的见面礼比别家都多。先给她一只金戒指,她就开口要我给

  • 文章北京的豆汁儿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北京 白米 榨菜 小吃 豆汁儿

    也有串街走巷卖豆汁儿的,拉着个小排子车,车上放一个大木桶,我年轻时,若到了北京,一定要去市场卖一两碗豆汁儿喝。这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大约四百制钱即两个大铜子儿,就满满的三大马勺够三、四口人美美的大喝一顿。如果家里熬豆汁儿要用沙锅,火候须不温不爆,边热边搅和,因为豆汁儿容易「飞」。豆汁儿一「飞」,盛在碗里,就汤是汤,水是水,不像粥了。熬生豆汁儿还可加入一小撮轧碎的白米,这样熬成的豆汁儿,稠糊,更能挂碗。与豆汁儿暌违了六十多年,每当提到豆汁来,依然令人齿颊生津

  • 文章从紫禁城的吉祥缸谈到北京民间水会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紫禁城 吉祥缸 民间“水会” 北京

    北京城的故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完工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〇年),经过历朝整修增建,至今已有五百八十年的历史。去过故宫参观的人,对庄严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必不陌生,殿前陈列著宝鼎、铜鹤、铜龟、日晷、嘉量和闪闪金光的鎏金青铜缸、端坐在汉白玉石座上,这种青铜大缸前朝后宫随处得见,古人门前摆缸称作「吉祥缸」。据说故宫有三十六天罡(缸),七十二地煞(井),是否如此未见正式统计。古代还没有避雷针的设备之前,对于雷电的发生,相信上天有雷神,每逢大雷雨都是打从西北方

  • 文章想起當年在故都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景銘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北京 北平 生活习惯 人情味 小吃 市井

    鄰居一婦人秦元钰自美歸國,不久因胃癌不治逝世,給朋友們帶來很深的哀悼和懷念。她祖籍蘇州,隨其先尊宦遊京師而落籍焉,生就江南美人兒的胚子,兼具北平大家閨秀的氣質,南生北長實不尋常,講起話來吳儂軟語,卻又會一口道地的京片子。民國四十年,我婚後住到天母不久,妻在菜市場認識了她,彼此成了很談得來的朋友。那時,我和妻正在新婚蜜月中,沒有家累,晚飯後經常攜手漫步到她家中聊天。她的先生張亮予服務中國銀行,丹陽人,文質彬彬,也在北平讀過書。因爲我們彼此都在北平讀書多年,...

  • 文章「燕京八景」今昔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燕京八景 金朝 中都 金章宗完颜璟 北京

    一一五三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揭开了北京城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序幕。金朝的都城位于今天北京城的西南,当时叫做「中都」。中都背靠巍峨的高山,面朝广阔的平原,河流交错,湖泊星罗,不但是北方首要的政治军事重镇,而且还是难得的游览胜地。在金朝的历代帝王中,章宗完颜璟是受中原汉文化影响颇深的一位——不但熟读经史,善于属诗做文,而且还写得一手「瘦金体」的好字,他和其他帝王一样喜欢郊游,于所到之处,一样喜欢吟诗题字。章宗在燕京期间留下的作品不多,但经他命名

  • 文章江山萬里賦歸愁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漢濤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北京 卢沟桥事变 燕赵圣贤 纪晓岚

    前言:北京建都始于辽太宗称南京,末年称燕京,金灭辽后改称大兴府,元灭金后仍用原名后改称大都,明太祖朱元璋崛起定鼎南京,改大都为北平,封四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后燕王篡姪帝位登皇基是为成祖,永乐二年建宫殿筑城垣历时十八年始成当时按子午方位经始,无斜街歪巷(后来有王寡妇斜街、辘辘把斜街)建筑完成正式迁都,后经世宗增筑京城,是为北京之全貌,全市面积约为一六八〇〇平方公里,城垣辽阔绵长呈四方形,每面四〇里,城门计有内城七门,外城八门,皇城四门,俟后更开凿东西

  • 文章北京的城门——裏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8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北京的城门 紫禁城 正阳门 “里九外七皇城四”

    每次去北京探亲访友,总觉城墙被拆了,好像住宅没有院墙似的。城墙拆了,城门和箭楼也没有了,老北京人去甚么地方习惯先讲城门,例如:我去崇文门外花市,他去前门外煤市街,再到宣武门外菜市口,好像这样讲才更贴切些,现在城门没有了,北京附近四鄕八鎭都算是北京市区,增加了很多新地名,取消了很多旧地名,市区分一环、二环、三环,初到北京听说几环,像似进了连环套,辨不出东西南北,出门必须请人带路。离开生长的北京,回来看看连路也找不到了。老北京人常说:「四九城的爷们!」「里九

  • 文章走訪盧溝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北京 卢沟桥 石刻艺术 石狮子

    早年从电视电影中看到日本兵伏在卢沟桥的另一端,举枪向宛平县城射击那一幕,揭开对日抗战的序幕,至今深深印入脑海,很久就想,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座大石桥。到台湾以后这个愿望几乎幻灭,直到可以持台胞证返鄕,又想到去看卢沟桥,此时我已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小儿为了还鄕向服务机关请了几天假,我赶到双十国庆搭机去了北京,我们住在埠城门外假日饭店,叫了计程车,司机师傅问我们去卢沟桥是单程还是往返来回,如果来回要三百元,小儿一听价钱太贵,我们照表计价比较公平,结果单程

  • 文章北京俗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北京俗曲 岔曲 琴腔 梅花调 连珠快书

    俗曲和文学领域中的宋词元曲不同,既然称之为俗曲,必然是富有鄕土俚俗的趣味。北京是五朝故都人文荟萃的大都市,全国各地的鄕土俗曲都汇集在这里。这其中北京本土的俗曲如:岔曲、琴腔、梅花调、连珠快书、单弦牌子曲、京韵大鼓等,也都为人所熟知,但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岔曲,本文仅就这个曲目略作简介,想必为平、津两地鄕亲所乐闻,岔曲的源起据许克先生《浅淡八角鼓艺术体系》一文中提到:远在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阿桂征剿金川土司叛乱,八旗军歌尽为满语,军中有一名擅唱高

  • 文章访北京八角鼓曲艺票房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7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北京曲艺 八角鼓 集贤承韵曲艺票房

    所谓「八角鼓」,是因为用八角形的手鼓作为节拍演唱曲艺而得名,伴奏乐器只是一把三弦,演唱「岔曲」,如果加入其他曲牌,又称「单絃牌子曲」,久住平津的鄕亲们对它并不陌生,这种曲艺往往与大鼓、相声、戏法、杂技,同列为什样杂耍节目之中。据说八角鼓曲艺,源于八旗军中康乐活动,很受八旗子弟爱好,前请宫内也时有演唱,曲词典雅隽永,写景咏物别具情趣。笔者回京探亲访友得识八角鼓专家伊增埙先生,蒙他介绍北京八角鼓曲票房。北京「集贤承韵曲艺票房」,位于新街口苇坑胡同,主持人是钱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