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孔子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十六信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美德 孔子 论述

    一、本書體例,仍依三十六孝、三十六悌及三十六忠三書,已在三書凡例中説明事項,不再重述。二、依往例仍先準古酌今,給主題—信,下一定義;然後據以遴選有關故事,作為範例。三、前述三書主題,在二十六史及一千七百多種省、縣志書中,多有孝友傳、孝義傳、孝行傳、孝感傳、忠義傳、獨行傳、篤行傳、卓行傳等專編可資參考。惟本書主题,則在這些書中,並無信義傳之作,只好遍翻所有史傳,旁及經書子集與其他雜著,大海撈針,細心尋找。往往苦讀一週,尚未尋出一則可用事蹟;尤其本書以故事為...

  • 文章由易繫辭看大易的人文精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9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93-01-23
    关键字: 人文精神 易传 系辞 孔子 圣人

    以示全书要旨;一以表示自抒己见,以浅近语言将隐晦文句明朗化,藉天以言人意义指实之。类似今人之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之类。附于卷末,故曰「系辞」。文分上下者,文多析之便于诵读也。(按,易纬干凿度以首卦干至三十卦离卦为上经,咸卦至未济共三十四卦为下经。孔颖达因之,谓文王所定,孔子所作。识者非之。)系辞作者何人?论者虽多,仍多归之孔子。无论就文字或内容看,非皆出于孔子,别有执笔之人明甚。说已详前首章,兹不复述。(见国魂月刊五五五期,穷天地自然之道)惟须说明,文虽不

  • 文章中國實行法治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3期  作者:胡忠恆 出版时间:2004-01-15
    关键字: 法治 中华文化 孔子 农业 维新变法

    中国人乐天知命的工夫特强,忍的工夫特强。上古时代中国出了一位大圣人,那就是孔夫子,孔夫子可能根据中国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又加工的,有体系的,创立了儒家文化,使农业文化更升华一步,成立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的体系,主导了中国人三千年来生活的准绳。孔子的主张也就是儒家的学说,讲究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然而这一套东西并非法律,乃是人人相处和谐的总则。这种情形,换一句话说就是人情,违反人情,就引起大家的愤恨,甚至打人、骂人

  • 文章天權在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27期  作者:盧國慶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天命 福祸吉凶 命运 孔子学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首章)「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廿四章)一、天命惩恶报善当年,孔子传授弟子儒门圣学,曾特别强调人与天命的重要性,子思因此将之视为天地间最上等的人生智慧,特别在中庸首章中开宗明义的说:「天赋给人天性,能依天性处事就是行天道,能使人力行大道就叫教化。这种天道是不能离弃

  • 文章論孟新解——孔孟論「孝」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3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1997-02-07
    关键字: 宰我 孔子 孟子 曾子 学者论述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篇)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亲死后,应该看他的行为。在守丧三年内,能不改他父亲生前的志行,这样可算得上孝了。古代父母之丧,孝子服丧三年,这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孔子的学生宰我却认为三年之丧,太长久了,一周年足够了。其原文谓: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取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

  • 文章論孟新解——「不言之教」與「不屑之教」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3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1997-02-07
    关键字: 不言之教 不屑之教 孔子 孟子 学者论述

    说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因为除了言语,还有其他方式,但是现代人似乎只限于在说话上兜转,利用科技的产品——电话,传达信息,忘记了书信也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常用嘴巴而拙于用脑,久而久之,脑筋退化了,所谓言为心声,言语是否是以表达其心中意思呢?实在大有疑问,往往言不由衷,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一回事?叫人又如何心悦诚服呢?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子贡也说:「君子一言以为知(音智),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 文章論孟新解——孔孟觀人之術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3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1997-02-07
    关键字: 观人之术 孔子 孟子 梁襄王 学者论述

    孔子和孟子对于观人方面,似乎有相同的看法。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孔子说:先看一个人所做这件事的情形,再观察他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动机,再详细考察他做了这件事是否安心快乐。由此而言,他这个人的好坏那里能隐藏得住啊!颜回是孔子得意弟子,好学不倦,夫子十分欣赏他,曾赞美他:「吾与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表面上,颜回静静的,不多讲话,实际上,孔子已在注意他,默默的观察他,知道他是一个

  • 文章論儒家爲最強學派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思想 儒家 孔子 学派 中国文化 孟子 浩然之气

    等,皆柔弱义,从人之「儒」字,当一例认为人中弱者。这是一种依字形推论的心理疑虑。第三,所谓儒,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等级。最下级是在社会上,为人执礼的一种职行。因为儒家重礼,礼节繁琐,一般人不能习知,遇有重大典礼,不得不请敎行家。这些只习其仪节而不能深悉思想实质意义者流,遂以执礼为专业,成为只知末节不及其神髓的低级儒者。墨子非儒篇言之甚详,亦攻之甚厉。孔子勉弟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即其证。所谓「小人儒」想即指上述执礼之儒生。荀子更将人分为四级:俗人,俗

  • 文章孔子诞辰与教师节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6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孔子诞辰 教师节 儒家学说 核生化防护

    一、每年九二八全国各界均以最崇敬的心情来纪念孔子诞辰教师节,今年的九二八同时要悼念九二一地震的死难同胞。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是仰体孔子万世师表的风范,从而尊师重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以身教言教来塑造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如修剪树木的别枝杂叶,使主干成长成材一样,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说的对:「教育是一种改变,一方面引起变化——好的,一方面阻止其变化——坏的,不能一味以低级趣味来迎合学生,讨好学生,明明曰爱的教育,建中出现一麻辣女教师,以亲吻男生

  • 文章儒學淵源及其傳承衍派——論人性善、惡問題之硏析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7期  作者:謝世寧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孔子简介 孟子简介 荀子简介 儒学传承 儒学衍派 孟荀两派异同

    一、儒学之渊源:孔子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文教道统,施政规模;如:典、谟、训、诰及诗、书、礼、乐;尤重在于周文王、周公旦时代较完备之养民、教民、保民……王道仁政;孔子将之综合汇为儒学之本源、基础,而进以丰富发扬之。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为宋国人,后迁至鲁,生于鲁襄公廿二年九月廿八日,周灵王廿一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享年七十三岁。孔子自述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曾学古官制于郯子,问礼于老聃(老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以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