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浙江革命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江辛亥革命纪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0期  作者:褚輔成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浙江革命 历史发展 辛亥革命

    浙江革命势力之分布浙江革命势力之胚胎,远在同盟会成立之前,淸光緖念六年,北方义和团排外运动失败,淸室向各国求和,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国民同深愤慨。余杭章炳麟(太炎)、绍兴蔡元培(锷靑一字孑民)、嘉兴敖嘉熊(梦姜)等,羣集上海,以文字鼓吹革命,发行苏报,并组织光复会,结合同志,共图擧义,两浙闻风兴起者颇众,徐锡麟、陶成章、魏兰、龚宝铨、吕公望、王文卿、屈映光、李组绅、王载卿,叶颂淸、许耀、吴斌、夏超、刘凤威、周六介、周亚衞、周琮、张烈、王一、阙玉琦、张伟

  • 文章吕公望先生谈浙江辛亥光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0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浙江革命 辛亥革命 吕公望 人物回忆

    篇「纪实」,更是为应他的老友张溥泉(继)先生之约而写。张是当时的国史馆馆长,故褚先生下笔很愼重,既无夸张,也无隐讳,以便日后能载入国史。民国三十三年夏天,我自浙江临时省会云和,到重庆去出席行政院召集的全国行政会议。我在陪都见到慧僧先生,谈到浙江革命史料,他就将他所写的「纪实」,送给我一份。我囘到云和之后,为吕戴之(公望)先生所见,吕其时住在云和的赤石,便来访我说:「慧僧先生文章的内容,与当时的事实有出入。」我说:「凡是革命的组织,为了保密,同志与同志之间,往往

  • 文章(专载)辛亥革命浙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3期  作者:吳厚 出版时间:1983-10-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浙江情形 陈英士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阴历八月十九日(阳历十月十日),浙江光复是九月十四日(阳历十一月四日)。虽相隔二十多天,不是紧接着武昌起义,然而浙江的地位,在辛亥革命一役,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武昌义旗一擧,满淸政府立刻起用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统大军南下。九月初六日滠口一役,革命军一败涂地,几乎不能再振。并且各独立省份,内部纠纷无法解决,保全本省尙无力量,要出兵北伐当然谈不到。因此形势岌岌,非常危险。幸得九月十三日上海宣布独立,下一天浙江又宣布独立,风声一播,才转移

  • 文章辛亥革命时期的陈黻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8期  作者:劉章進  出版时间:1995-08-10
    关键字: 浙江大儒 陈黻宸 辛亥革命 哲学家

    陈黻宸是浙江瑞安人,字介石,他是淸朝的进士,做过淸政府的户部主事。他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主持杭州养正书塾,敎授历史,不久主编《新世界学报》,极力鼓吹变法维新。后来应总理学务大臣张百熙的邀请,担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史学敎习,他的敎学态度认眞,语言生动,学生听了他的讲课,非常感动。他和另一瑞安人陈虬(原籍乐淸)、平阳人宋恕被当时人称为「温州三杰」。他不但是一位近代的敎育家,而且也是近代的思想家、革命家。陈黻宸于公元一九〇九年(淸宣统元年)十月十四日被

  • 文章辛亥革命浙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47期  作者:吳原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浙江光复 同盟会 蒋介石 陈其美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阴历八月十九日(阳暦十月十日),浙江光复是九月十四日(阳历十一月四日)。虽相隔二十多天,不是紧接着武昌起义,然而浙江的地位,在辛亥革命一役,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武昌旗一擧,满淸政府立刻起用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统大军南下。九月初六日滠口一役,革命一败涂地,几乎不能再振。并且各独立省份,内部纠纷无法解决,保全本省尙无力量,要出兵北伐当然谈不到。因此形势岌岌,非常危险。幸得九月十三日上海宣布独立,下一天浙江又宣布独立,风声一播,才转移全国人

  • 文章辛亥浙省光復前後之軍政滄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8期  作者:呂煥光 出版时间:1969-05-3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浙江民族革命运动 武昌起义 都督府

    辛亥浙江革命史,姚鄕长琮已在本刊第五期补遗,笔者原是绍兴大通学堂学生,光复会会员,从事革命运动,光复杭州之役,在浙江陆军小学堂学生队长任内,率领学生掩护敢死队长王金发同志攻克军械局,身历其境,再将经过实情补述于后。

  • 文章辛亥浙江革命史补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5期  作者:姚琮 出版时间:1968-12-3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秋瑾就义 求是书院 绍兴大通学堂 浙江武备学堂 弁目学堂 炮工学堂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 南洋陆师学堂

    登高一呼,万山皆应,于是愿将当日文武各学堂情形,分别陈明:甲、文学校文学堂学生,皆为少年,易受革命思想之薰陶,故各学堂莫不人材辈出,为民族争光,欲一一记载,势有所不能,兹择其最关紧要者,述其一二。一、求是书院 (为浙江高等学堂及之江大学前身),为当时浙中最高学府,陆懋勋(字勉斋)为院长,陈汉弟(字仲恕杭州人)为监督,所聘敎员皆为一时名士,如宋恕(字燕生、平阳人,为粱启超诗中八贤歌之一)、韩静庵、朱临等,皆以尊周攘夷及明夷待访录、嘉定屠城记、杨州十日记等书敎其门人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