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主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干国勋先生遗著「三民主义力行社与民族复兴运动」序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2期  作者:鄧文儀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三民主义力行社与民族复兴运动 干国勋 三民主义

    干国勋同志为三民主义力行社发起人之一,他所作「三民主义力行社与民族复兴运动」一书,是中国第二期国民革命与中华民族复兴最珍贵的一部分史料。中华民国对其独立、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民国二十一年到三十四年间之安内攘外的民族复兴运动,乃为决定其得失成败的关键。而三民主义力行社的建设与发展,则为推动此一运动的中心和动力。以黄埔先期的留日、留俄同学为基干,结合全国文武青年之菁英,在蒋委员领导下做了无我的奋斗与牺牲,终于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达到了国家

  • 文章孫中山的青年思想在辛亥革命的作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1期  作者:唐德中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宁波同盟会青年会 民主主义革命

    子」的一代伟人孙中山,目睹清廷腐败、辱国丧师,民不聊生,从青年起就发奋寻求救国富民之道,其「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而萌发的。在领导这场「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的统治」的中国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他以政治家的头脑和革命家的眼光,十分关注青年的成长,对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修养成才等,都作了大量精辟的论述,贯穿着爱国主义的耀眼红线,富有导向、激励与凝聚意义,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八九四年甲午战败

  • 文章由辛亥武昌首义谈到——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具体作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3期  作者:陳紹平  出版时间:1982-04-10
    关键字: 武昌首义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编者按:本文原载庆祝建国七十年光复大陆硏讨会专辑,由于系说明辛亥武昌首义革命成功的因素,策励以三民主义光复大陆的具体作法,故特予转载,以飨谈者。

  • 文章為國捐軀萬里行記辛亥革命烈士張紹良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2期  作者:楊奔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张绍良 旧民主革命战士 为国捐躯

    除,同盟革命廿载余,铁马金戈铸成新世界;母老不问,妻寡不问,儿孤亦不问,为国捐躯万里外,忠魂义魄长在我中华。」此联,槪括了张绍良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奋斗的一生。

  • 文章辛亥同盟會員趙丕廉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劉存善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赵丕廉 生平简介 政绩 民主人士

    一、辛亥革命赵丕廉字芷青,山西五台县五级村人,生于一八八二年(清光绪九年),父兄皆为木工,靠劳力为生。丕廉幼读私塾,后入山西大学堂中斋学习。因不满清朝的腐败守旧,丧权辱国,又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启发,遂秘密加入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爆发推翻清朝的武昌起义。太原新军中的同盟会员于十月二十九日起而响应,攻占巡抚衙门,建立军政府,推举阎锡山为都督。当时,五台、崞县、定襄、忻州一带,为同盟会员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中最活跃者为续桐溪(字西峰

  • 文章干國勳與力行社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9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干国勋 三民主义力行社 韩国独立党

    的斗争。两阶入伍时,正是「靑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斗争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因此他非常憎恨共产党跨党分子的蛮横跋扈,曲解三民主义,丝毫不讲道理,增加了对孙文主义更坚定的信仰。十五年(一九二六)七月九日,校长蒋公中正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两阶兄尙未毕业,即参加北伐军宣传队工作,随军北上,曾参加汀泗桥、汉口、南昌、龙游、上海诸战役。十六年(一九二七)四月十二日,国民党全面淸党,十八日奠都南京。两阶兄时年二十岁,即任江苏吴县(苏州)县长兼吴县淸党委

  • 文章辛亥革命的今昔觀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5期  作者:張玉生 出版时间:1984-1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历史研究 民主政治 国家统一

    之故。革命阵营所以日益壮大,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革命领袖对各种革命势力尽量包容,并使其自由发展之故。因孙中山先生能于尽量容纳各种革命思想及革力势力。就革命思想而论,民族主义是主要的动力,一因汉人不欲拥戴满人为皇帝,二因中国民族谋求生存与独立,而满人无力抗拒帝国主义,不能保障中国民族的生存与独立。民族主义以外,许多新学之士醉心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孙中山先生将之采为革命的主义,汇集而为三民主义。就革命的势力而论,有只追求民族光复,不主张实行民主的光复会

  • 文章川人公孫長子與山西辛亥革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郝振篤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公孙长子 山西辛亥革命 民主革命 战争纪要

    此一辛亥革命史事,爲四川軍政府秘書院長向楚先生在「四川黨人革命大事記」中,記述公孫長子與山西辛亥革命的事蹟,係山西辛亥革命的寶貴史料,茲節要如次:民國前一年,九月初八日(十月二十九日),太原光復巡撫陸鍾琪在戰鬥中死殉職,推閻錫山爲晉軍大都督,溫壽泉副之,以楊彭齡爲協統,公孫長子爲協司令部參謀長,成立敢死隊。閻錫山、溫壽泉於娘子關,會第六鎭統制吳祿貞,決定合組燕晉聯軍,斷決南北交通,進取北京,因九月十七日吳被刺計畫失敗。十月下旬清軍入娘子關,閻錫山率軍轉往...

  • 文章武昌起義的槍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9期  作者:張緖心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武昌起义 国民党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了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创造「中华民国」所占有的地位,这个地位,至今无人加以否认。日本「产经新闻」连续刋载的 「蒋总统秘录」,在第三章囘溯过去亚洲七十年问题的根源时说:「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是痛苦呻吟在淸廷高压统治下的中国国民恢复了光彩,而且是因为在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对于被帝国主义的列强所侵略而苟延喘息的亚洲国家,亚洲民族,也给予了摸索得到独立和自由的希望」。继承 中山先生遗志的 总统蒋公于「革命历史的启示和革命责任的贯澈」一文中,重估武昌双十起义时

  • 文章閻錫山與孫中山先生兼述辛亥山西光復經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繆玉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孙中山 参加同盟会 革命光复山西 三民主义

    银子七百两。这不是人力为的,也不是造化予的,这纯乎是国家经营所提高,不应当让地主所有,应该由国家享有。如纽约的这一种事实,世界上太多了。这一席话历时三十分钟,中山先生问,你明白了吗,总在十次以上,那种谆谆诲人的态度,至今思之犹觉敬服不置」。[2]辛亥响应武昌起义光复山西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西历一九〇九年)三月,阎先生自士官学校毕业返国,初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三个月升任监督,特赏识优秀学生傅作义、孙楚、张云峰(号子奇,电影明星张艾嘉的祖父)等,结为同志。翌年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