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總統與女神童的翰墨情——訪辛亥革命志士後裔蕭里千硏究員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5期  作者:裴高才 出版时间:2005-04-10
    关键字: 冯铸 书画 黎元洪

    所作空前绝后;其人长乐永康。这是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访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义女、年仅十一岁的神童法家冯铸所作的欢迎楹联。辛亥革命九十四周年前夕,笔者在北京采访了冯铸之子、辛亥革命志士后裔萧里千硏究员,他向笔者讲述了其母的传奇身世以及与两位民国大总统的翰墨情。

  • 文章台南市政府庆祝辛亥开国七十年举办辛亥党人画展作者简介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理事、副秘长李志新珍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书画展 辛亥革命 名单

  • 文章從蔣介石先生一封信談兩位湖北前輩的革命貢獻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李荒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蒋介石 书信 方觉慧 方本仁

    不久之前在德州华文中心,翻看一本慈湖档案文稿册,偶然读到蒋先生的一篇电稿(见附件)。这是蒋先生经第三军朱培德军长转交第十一军军长方本仁与方觉慧党代表的函电。从注文上可以看出编者根本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连二方是谁也不知道,所以想藉湖北文献把两位湖北革命先进的事蹟,与蒋先生奠定北伐基础的历史,作一简单的叙述:民国十五年八月,俄国顾问与中共控制的党中央,随桂系的部队,占领了武汉。蒋先生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正向东南闽赣推进。南昌的控制是整体战略上最重要的环结

  • 文章辛亥革命前——旗營內情實録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0期  作者:伊通甫 出版时间:1996-03-15
    关键字: 弓房 八旗中学 旗营 龙光书院 清文书院

    ,旗兵则叫他们为『破仔』,直至革命后始彼此和解。旗莹中习文的人就学于私塾或院。院有两处:一是东门大街的『龙光院』,一是河西街的『清文院』。在龙光学习的大半是青年,学的是四五经及左传、尔雅等,并兼学满文;在清文学习的大半是少年,学的是千字文、百家姓、大学、中庸等,兼学满文字母和切音。这些人中的学业优秀者也进贡院参加科举考试。考时,兼学满文的考生不但要作汉字文章,还要将汉字译成满文,合格者始得中秀才或举人,但在『秀才』或『举人』之前冠以『翻译』二字

  • 文章辛亥首义志士汤行健及其狱中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3期  作者:張至貴  出版时间:2009-10-10
    关键字: 汤行健 辛亥首义 狱中遗书

    年被督军王占无侦探所捕,在狱中写下了「深刻分析辛亥革命之经验教训的遗」。一九一八年,不屈不挠的首义志士汤行健,三十六岁时壮烈牺牲在武昌敌人的刑场上……附录「汤行健狱中遗」如后:(……前面残缺)千古多兴亡之感,英雄自励,每恨蹉跎。辛亥(一九一一年)春,黄克强等又谋起事于广东,鄂中响应。会中人以我为原军籍中人,且颇得人信用,力促来鄂省会武汉,奔驰者数日,小有端倪。广州事故,时居正、杨时杰、孙武、焦达峰诸人,均潜武昌,密谋进行。我曰:「武昌四战之地,占则易

  • 文章参与武昌首义身经槪略附黎元洪致满清政府招降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期  作者:喻血輪  出版时间:1966-10-10
    关键字: 黎元洪 招降书 武昌起义 满清政府

    亲见之,无不鼓掌称快。惜当时不知此砲兵姓名,致无以彰其伟绩。余在外交部庶务科,直至南北和议成立,始离去。玆将当时抄存黎元洪致满淸政府劝降一通,附录于此,此外间不多见,实辛亥首义时重要文献之一也。辛亥起义后,都督黎元洪,曾致满淸政府,劝其削号归降。全都二千余言,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几可媲美于史可法答多尔衮,今于旧笥中得其抄本,实为辛亥革命重要文献之一,特录之于此,以彰史实。满政府诸执事公鉴:迩来军务倥偬,未遑函启候祉,临风怀想,惶愧莫名,想诸执事视明

  • 文章辛亥首义地区史蹟文物画展纪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卓琦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历史文物 书画展 辛亥革命

    湖北同鄕会曁文献社,为发扬辛亥首义精神于开国六十年双十节擧办「辛亥首义地区史蹟文物画展览」,自十月九日上午十时在台北市中山堂集会室揭幕,由总统府资政张知本老先生主持剪彩,应邀前往观礼者,有:雷法章、陈启天、刘先云、刘韵石、张振国等及各界人士约数百人。这次展览共为时三天,至十月十一日止。展出的内容分为六大部份:(一)百义先贤图片——烈士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及黎元洪等遗像。(二)首义实况图片—从秘密机关到黄鹤楼义旗高擧迄武阳夏鏖战至双方议和止。(三)首义

  • 文章「武昌首义」与「辛亥武昌首义史编」两读后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作者:萬耀煌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万耀煌 辛亥革命 读后感 书评 校勘

    本文作者万耀煌先生,为革命元勋,亲身参加辛亥武昌首义之役,对当时军制、番号、地形、兵力布署、革命军方面人员调配,作战经过等情形,均了如指掌。当民六十年十月中华民国开国六十年大庆时,本社与中华局合作编印「辛亥武昌首义史编」一,曁辛亥首义同志会重印「武昌首义」一,共分为四册,用申庆祝。在「辛亥武昌义史编」曁「武昌首义」两付印之前,万耀煌先生,适因病住院,未曾过目,病愈之后,经详阅之余,发现其中错误仍多,亟待修正,乃不惮繁琐,撰写本文,将谬误分别指出

  • 文章鄕賢——國之大老曹亞伯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乡贤 曹亚伯 农务学堂 两湖书院 武昌革命

    曹亚伯(一八七五—一九三七)吕实强推贤让赏功难竝,护法辞荣节不挠;净业精参人我泯,五湖烟水暮云高。这是党国元老前国史馆副馆长但焘于民国四十三年国庆日所发表感怀曹亚伯的一首七言绝句。[1]这首诗,虽然不过四句话,共二十八字,却道出了亚伯毕生为人处世的独特风格。曹亚伯(一八七五—一九三七)原名茂瑞,字庆云。淸光緖元年(一八七五),出生于湖北兴国州(民国改为阳新县)北鄕曹家湾角海村。幼龄失怙,赖母勤俭持家,敎养以至成人。[2]幼年时观演戏及聆听父老讲述洪杨故事

  • 文章李準與辛亥廣東光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0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李准 武昌起义 广东光复 胡汉民 陈炯明 往返书信

    其被陈敬岳炸伤,对陈亦不愿深究。至九月广东反正,李输诚革命,广东得以顺利独立,胡汉民先生至谓其为功称最。惟在广东独立之初,李准仍遭他人误会,因离粤赴港,致函胡汉民先生,欲组织军队返川,以救在赵尔丰屠戮下之四川同胞。并另函陈烱明,解释被人误会事。胡汉民先生在京,亦正式宣布李准起义眞象。事后李撰「光复粤垣记」一,列擧当时与胡汉民等往来文电。李自谓前此之杀戮革命党人,乃为「尽职于淸廷」,此后「效忠于民国」,是知「人心思汉,大势所趋」,「顺乎天而应乎人,立意以康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