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百日的離別永遠的懷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悼亡 育达学校 散文

    回去,换上衣衫重返校园。转进宁安街,当年的小河流不见了,可是,你我在薄暮之中疏濬水流、割除杂草的记忆仍在。犹记得当年进入校园的简便行道,也是你我一担沙、一担石所舖筑起来的,这记忆无法磨灭。过去我们设校,我们舖路,逾十万靑年,走进育达,(育达毕业校友八万余人,在校生二万人,合计已逾十万人。);有万千的学子,从小径走过。现在,虽然小河流和便道不见了,而学校的规模粗具,你我创校兴学的心愿也得以实现,但是,一百天没有你陪伴、见不到你、没有你消息的日子,就像今天独踽其上

  • 文章祝 庭芳先生長春不老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6期  作者:余學海 出版时间:1985-04-03
    关键字: 逝世 抗日战争 台北 警察学校

    是很自然的在会后,接受了一九三师同事们的好意,而被介绍认识了庭芳先生。我们谈话时间很短,内容很简单,而庭芳先生所留给我的亲切、诚恳、从容的印象,却非常深刻。抗战胜利后,我转业警政,在中央警官学校受训结业后,原留校任职,因为得悉庭芳先生任河南警务处长,颇为高兴,乃申请随同结业同学分发囘河南服务,有幸直接追随庭芳先生。而庭芳先生对我之囘省服务,也特表欢迎,先派我担任警务处视察,嗣后警察训练所改制为警察学校,乃派我以代理校长身份,代其主持河南警校校务。当时

  • 文章高業茂先生事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6-02-28
    关键字: 高业茂 学校教育 人物事略 悼词

    姚校长从吾率学生南迁苏州,后转任江西铅山教育部设立之铅山临时中学校长,俟**渡江,先生南下广州,与教育部友好同舟来台,先后任教于嘉义商职、南投中学、北市二女中,四十四年来屛东农专任教,以迄退休。退休后,先生居屛东,与夫人赵焕珍女士读书莳花自娱。今夏,宿疾复发,住院治疗未见医效,于民国七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酉时不起,距生于民前六年农历五月四日,享寿八十。先生有三子一女两孙陷大陆,不克奔丧。卧病期间夫人率在台子女随侍榻前汤药饮食,悉心调理,妻贤子孝,人人

  • 文章懷念情逾手足的培祥老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1期  作者:劉岱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学校生活 友情 往事回忆 人物回忆

    本文作者劉岱博士,河南南陽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嗣考取第一屆中山獎學金,赴美留學,獲印第安納大學史學博士。隨應美國德拉瓦大學之聘,擔任史學教授,以迄退休。民國七十年代,劉博士曾受母校台大及政大,先後邀請,回台擔任客座教授,深受學生好評。又應聯合報系聯經出版社之邀,主編:中華文化新論,該巨著出版後極為暢銷,造成一時洛陽紙貴;並榮獲政府頒:最佳教育文化著作獎,廣受學界佳評與肯定。其英文著作,均在國外出版,遍藏於國外各大圖書館中。劉博...

  • 文章簡陳老鄕長張大先生伯英幾件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学校教育 救济灾民 往事回忆 人物悼念

    註:豫省人士均尊稱伯英先生為大先生而不名

  • 文章郭廷以先生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人物事略 学校教育 《近代中国史》 著作

    郭廷以(一九〇三—一九七五),字量宇,河南舞阳人。民前九年,即光緖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幼入本鄕初等小学,转乙种蚕商学堂。民国七年,入开封省立第二中学。九年转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家学渊源,精勤硏读,每试辄列前茅,见重师友。十二年,保送东南大学、文理科历史学系,十五年冬毕业。翌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编史局秘书,继任党务学校编辑部编辑。十七年秋,任淸华大学历史敎员,嗣后赓续大学讲席,四十余年如一日。中应朱家骅部长之邀,一度出任敎育部边疆

  • 文章韋德懋先生事功言行述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韦德懋 人物事略 学校教育 人物悼念

    怀四方之志。民国二十四年,値国家统一建设之黄金时代,民族复兴运动如火如荼,河南省政府为提高基层建设人员素质,特设区政训练所,招考优秀新青年,先生毅然赴省会开封应试,自投考以至毕业,成绩皆居前茅,省府即予超擢,越区长级直以县政府秘书派用,先后由荥阳、而巩县、而累迁一等县洛阳,作实际县政之幕僚长,是为从政发轫之始。民国二十八年,先生参加高等考试及格,奉派进入中央政治学校就读,此系战时播迁后,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而选拔培育人才,备受层峰重视,先生朝干夕愓,勤奋

  • 文章跟著懋師腳步,光大護憲保國志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齊簡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追忆恩师 师生之情 学校教育 人物事略

    的目标。这对我这个自幼孤军奋斗的人来说,犹如严冬中获致温暖的阳光,在尔后奋斗途中鼓足无比的信心与勇气。原来懋师当时在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担任主任秘书,同样感佩张其昀夫子的为人、为学,和复兴中华文化的壮志。自愿投入文化大学教授的行列。当时学校初创,经营十分困难,时常发不出教授钟点费,懋师也不以为意,视教书为最大乐趣。就连我们这些穷生,也主动发起爱校建校运动,号召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期望为复与中华文化,建立一座新的大学园区而略尽棉薄之力。懋师授课

  • 文章我所認識的韋老師德懋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孫悦考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人物生平 学校教育 人物悼念 《忮求诗》

    韋公德懋先生字勉齋河南省陽武縣人,崇尚儒學,篤信基督,博覽群籍,國學基礎深厚,除在大學教授國文外,曾設壇論易,傳播中國易禮精華,赤膽忠心不遺餘力。我認識韋老師是在民國五十三年秋,我考入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時,韋韋老師教授我們的國文課,先生講課引經據典,闡述精湛,上課從不遲到早退,每一節課上課鈴尚未響完,他人已經站在講台上了,下課鈴一響馬上停止講課,下課讓學生休息,很少超過一分鐘,教學如此認眞實在很少見,所以同學們都很緊張而且用心聽講,如學生有疑問時韋老...

  • 文章張伯英先生事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水利工程 创办学校 救济灾民 人物悼念 家庭状况

    英才卓荦,倜傥不群,年十七随父宦游长安,以客籍入陜西陆军小学,不数月以绩学优异擢送保定陆军速成学校,习砲科,当时即暗中结合同学钱鼎、吕公望等筹组军学会,策划革命。辛亥年任职陜西新军,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十日之间尙无响应者,先生以革命成败在此一擧,肇建共和,时不可失,乃与张凤翽、党仲昭等于九月一日(阳历十月廿二日),振臂奋起首先响应,亲率同志党仲昭、刘荫远、余永宽、王广庆、朱敍五等率死士十余人,迳入西安,攻占军装局,并即以该局为革命军总部,迅又联络潜伏同志纵火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