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農暇打鵪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1期  作者:叔武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鹌鹑 豫东 俗语 风俗

    我們家鄕豫東,無論貧富,人人都喜歡弄個鵪鶉擺在手裏把把,尤其在十冬臘月裏,遇到好天氣,在堂屋前面夏簷底下,曬着熱烘烘的太陽,大腿翹在二腿上,手裏面握着一個白鬍子大「白湯」,不但是一種享受,而且在儕輩中間,亦足以自豪!豫東一帶根本不產這種飛禽,都是趁着西北風,自北口外草地裏飛過來的。由於來的時間不同,而名堂亦各異其趣,春天在桃花謝時爲「菜花」,秋天在大豆開花時爲「早秋」,大豆蒼葉時爲「小雛」,秋末以後爲「白湯」。牠們的藏身處所,不是在茅草地裏,就是在莊稼棵...

  • 文章讀中原文獻感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趙介民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风俗 同窗

    顷阅中原文献第三卷第二期。载有胡先生的河南各县风俗十五则。拜读之后。不由抅起我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所谓风俗者。因山川地气所使然。即主治者亦有转移之功也。豫省古称中华阃奥,负河洛陆海中天。开化育之先河,受嵩高之正气,居民天性朴茂士风端悫,殆所谓难动以非。易感以义者欤。古人尝说:人生斯世。即富贵寿考,最多也不过百年。在此百年之中,可使人流芳后世。也可使人遗臭人间。是以君子愼其独也。人生富贵功名。文学事业。还在其次。惟有坚持节操。难动以非者。和择善固执。易感以

  • 文章從遊藝活動談鄕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游艺活动 乡土文化 祭祀风俗

    的民族性,而轰动海内外,我们何不起而效尤。今观「芬芳寳岛」,犂牛歌,七向曲,车鼓弄之舞姿,很多地方与吾鄕有异曲同功之妙,当然也有取自其片断,然依凭片断,不难窥知其渊源于中原文化,和北方农村鄕土本质的关连,犹如本省同胞年俗初二新媳妇走娘家,贴春联守孝未满三年时,男死用篮色,女死用黄色,以及称年夜饭为「围炉」,与吾省习俗完全一样,诸如此端尙可想见「风俗」对于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所产生的伟大凝结力!由此看来,中国人除极少数边疆民族外,绝大多数已融合成同一型态,其体型

  • 文章故鄕的棉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毓康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故乡风俗 怀念母亲 纺织技术 棉花纺织

    一 前言我世居豫北延津縣老岸鄕所轄的郭里村,緊毗滑縣邊境,這個地方,除產五穀雜糧外,且盛產棉花,但棉花的種類繁多,以顏色來分,可分爲白棉、紫棉與墨棉。白棉產量較多,而紫棉與墨棉只是點綴;紫棉又名「紫花」,可用以織成土黃色的布疋,永不褪色;墨棉只是試種,尙未普及農村,謹憑記憶所及,謹將故鄕盛產棉花之事,作一個懷鄕思親的囘憶:「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但今在台灣有幾人能知往昔慈母的辛酸?現在的婦女們,生活在天堂,不管有多少兒女,絕不會爲孩子們或丈夫的衣着煩...

  • 文章剃頭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3-25
    关键字: 剃头挑 人物回忆 社会风俗

    我國明代以前,男女皆束髮爲髻,入淸乃沿金之遺制,下剃髮之令,於是全國男子皆剃頭而辮髮矣(見辭海)。所謂剃頭辮髮,就是把頭部前面一半剃光,後一半則蓄長髮,編成一條辮子,拖到背後,長與腰齊,但也有長辮垂至臀部以下,自鳴得意者,至今猶流爲笑柄,使我民族蒙羞!到了民國成立,首除其制,嚴禁辮髮,始有今日之光頭、平頭、中分、偏分、大背頭、小背頭、飛機頭、西裝頭等各種髮型,花樣翻新,不一而足。按剃頭、剃髮、剃度,皆佛家語,所謂「剃鬚髮,著染衣,爲佛弟子出家之相」,是則...

  • 文章回憶禹縣地方上之廟會(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庙会 戏剧演出 禹县风俗

    七月⒈七月七日这天本有牛郞织女七夕相会之神话故事,并有天河配戏剧之演出,可是并未见过牛郞织女为人所供俸。而禹县七月七日都敬城隍,那天四鄕的善男信女都到城隍庙,顶礼膜拜,烧香还愿。于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到城隍庙搭棚摆摊,卖各种用具及百货,可以说应有尽有,热閙非凡,但不演剧。2.七月十三日罗祖神诞。剃头业(即今理发业)在城内东门里南边三皇庙(天皇地皇人皇)演戏一台。该业何以把罗祖当成祖师爷而敬奉?不知原因。只记得某书上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两句话,据说

  • 文章憶兒時話梓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維倫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故乡风俗 人物回忆 田园风情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是內人常常譏諷我的口頭譂。事實使我無法否認,么兒小三這孩子的確是夠淘氣的,曾幾何時又把土地爺的兩位使者——小鬼判官給滴流出來下小橙了!當他母親發現時,早嚇得面色蒼白,而他却在「朴作敎刑」打手心在責罰呢!其母來不及對他訓斥,連忙捧着兩個小泥人,必恭必敬的帶着香紙向土地爺請罪而去,惟恐把土地老頭給惹火了,怪罪下來,可不是好玩的!由這檔子鷄毛蒜皮事,頓覺童年夢境又加浮現,敎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已經繼承了我的衣鉢。想當年捉蟲爬樹餵小鳥的事,儘管...

  • 文章清明掃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陳朝棟 出版时间:1985-04-30
    关键字: 清明节 祭拜祖先 扫墓风俗

    我中華民族素有愼終追遠的傳統美德,所以在每年淸明節這天,很多人家都會扶老携幼地到祖先墳前,將其四周雜草剷除乾乾淨淨,使墓園無比的雅麗,又莊嚴肅穆,故淸明節又叫做「民族掃墓節」。對祖先之懷念祭拜,始於古時墓祭。自漢以來,頗爲重視,禮記有「宗子在他國,庶子無廟,孔子許望墓爲壇,以時祭祀。」此墓祭之本也。野祭始於五代,據五代史周世宗紀論:「五代禮壞,寒食野祭,而焚紙錢。」但眞正掃墓習俗始於唐代,根據柳宗元信件云:「近世禮重拜掃,今已缺者四年矣,每遇寒食,則北向...

  • 文章遠敬衣裳近敬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老康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社会风俗 生活哲理 个人感悟

    有一位西方哲學家,衣着一向非常樸素。在他沒有成名以前,朋友勸他這年頭人心不古,穿衣服不可不講究,免得遭人白眼。這位哲人說道:「反正誰也不認識我,穿什麽衣棠都一樣。」後來這位先生成了名,無論遠近,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有學問的人。這時候,他的這位朋友又來勸他,說他如今成了名人,應當穿些講究的衣服才是。這位哲人說道:「反正誰都認識我,穿什麽衣裳都一樣!」這位哲人的理論,就是我國「遠敬衣裳近敬人」的進一步突破,令人欽佩!所謂「遠敬衣裳」,是指遠方人對自己不...

  • 文章家鄕事一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84-04-30
    关键字: 汜水旧貌 家乡风俗 怀念故土

    (甲)開場白我的家鄕是蕞爾小縣—汜水,地瘠民貧,人所共知。故本文所談家鄕事,多少都與「窮」有關。且讓我慢慢道來如後:㈠家鄕有一種所謂「錢袋」的。他的大小約長四英尺,寬二英尺;是用白色合股棉線,手工織成的。老百性多會自行編織;四角有穗,中間留一長口。他的造型,便是如此。袋子兩頭,寫著八個字:一頭寫住址,例如我的村名,叫馬固,就寫「汜邑馬固」邑是村莊的意思,全名也就是「汜水縣馬固村」;所謂「汜邑馬固」當然是簡寫了。其他村莊可以類推。那一頭寫自己的堂號。各個性...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