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趙公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0期  作者:戴碧文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赵公桥 黄河故道

    我的家鄕是临黄河故,据说在前淸乾隆年间,黄河是经过这里的,后来黄河开口,改东北而行了。黄河故,现仍留着一条小河,每当秋天,秋雨涟涟的时候,河水就涨了。因河上无桥,行人极感不便。吾县有一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大家都称他赵老太爷,慈眉祥目,见着男女老少,都要很亲切的打招呼。这座桥就是他老人家修的,当桥修好的时侯,来往行人旅客方便多了。尤其是深秋时侯,再不用汤水而过了,这座桥并没有正式的命名,日子久了,因是老公公修造的,他年纪又老,而且姓赵,便以赵公桥叫响了

  • 文章但願早見九州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韩思道 怀念 追忆 老友

    韩思先生,字贯一,河南博爱人,为唐韩文公三十九世嫡裔。曾毕业于河南法政专门曁河南大学,历任区长,水利局长、建设局长、县长及河南省议员等职。自淸乾隆以后,其先人均世袭翰林五经博士,以奉祀韩文公,民国以来,他和他的封翁两代,仍为文公奉祀官。本(六十九)年六月十一日,贯一兄以八十三岁高龄与世长辞!子孙满堂,兰薰桂馥,硕德遐龄,福寿全归,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一语成谶、悔未畅谈我跟贯一兄最后一次见面,是本年五月二十六日,距离他六月十一日去世,刚好是半个月

  • 文章老人养身健康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李煥然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养生之道 河南名人 健康之道

    中州李国老,年届九十二岁,精神旺盛,活力充沛,动作灵敏,每日早睡早起。工作忙碌,心情愉快,退而不休。某日他参加荣民总医院将级军官健康检查。医生以他年龄高,身体如此健康,颇为赞许。参与体检将官围绕他身旁。探问健康之。他说有两句话可以包括;第一『起居有定时,饮食有定节』,第二『每天说说笑笑,嘻嘻哈哈!』他常说:『人要活动』『不动』就不能『活』。他每早四时起床,即往空旷地区作各种运动。运动的项目不拘;以适合自己的兴趣及体能为益。下午午睡后,作柔软体操、太极拳

  • 文章家鄉味豫北的小麥捻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7期  作者:甄彦文 出版时间:1976-07-25
    关键字: 家乡味道 豫北 小麦捻饌

    來到中部山上,無意中,我看到兩塊半成熟的小麥田。當我一眼望見久違的小麥田時。我彷彿遇見久別的親人似的感到分外的親切!睹物生情中,我情不自禁的,撫摸着可愛的小麥穗兒,把玩之際,我又想起幼年在故鄕,吃小麥「捻饌」的往事。我的故鄕,豫北一帶,每年仲春的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是一年中「靑黃不接」之時。也是農村中最困苦之際,這時農人,不管窮富人家,都要到自己半成熟的小麥田裏,拔一大捆小麥穰子囘來,做餐味美而可口的捻饌吃吃,富家是賞其新鮮,窮家是來充饑果腹。捻饌的做法:...

  • 文章家鄉味開封的熟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令公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家乡味道 开封 熟梨

    小贩不时用小刷子,蘸着原汤在梨上涂涂抹抹,更显得光可鉴人。当年还是兴铜圆的时候,一个「当十文」的铜板,可买熟梨两、三大枚。小贩将熟梨用筷子夹到碗里,就手轻轻一捺,熟梨便眞的被捺「烂」了,皮里的肉,白嫩细腻,透明发亮,再洒上一层白糖,浇上一小杓原汤,用筷子将子剔出,搅和搅和,挑到嘴里,便顺着喉咙滑下去了。你说那股子好吃劲儿,该有多诱人呢!卖熟梨的小贩,多在寒冷的冬夜出动,因为气候越冷越显得熟梨热,吃起来也越有味;尤其西北风飕飕地尖厉得像一把小刀子,天空中飘着

  • 文章唐河陽韓愈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韩愈 治国理政 师道尊严 儒学

    ⒍论师—韩愈为名儒,为政重敎化。推行敎化,不能不有良师。故韩愈对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其言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之不传也久也,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 文章顓孫子張評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颛孙师 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

    年纪相近,意气相投,孔子殁后,仍相过从,互切互琢,论讲学,相得益彰。因之,论学者常将三人兼提并称。孟子公孙丑上篇载:『孟子曰: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由此观之,三人者皆为圣门重望所寄,殆犹三鼎足而并立之。子夏学问最为广博,传诗易,宏儒学,功莫大焉。子游传礼,礼运篇自称言偃,则全篇皆是子游所记孔子之言。论者称子游得闻孔子『大同之』,而传圣人微言。子张晚年,学术造诣深邃,几达于『极高明而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他倡『见危致命,见得

  • 文章韩思先生行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韩思道 人物传记 哀悼

    先生韩思字贯一,乃唐代韩文公愈三十九世嫡裔,祖居河南省孟县之韩庄(即古河阳)嗣因便于祭典曁赐田管理,遂于淸光年间,徙居于博爱县西王贺村,簪缨世弟,代有贤哲,祖父维新公,应袭「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德文章,名重当世,祖母李太夫人,本河内望族,寝馈书礼,贞固内则,贤声播于闾阎,父绶荣公,应袭「世袭奉祀官」乐善好施,排难解纷,为鄕里所重,毕生尽瘁河务,政绩闻于朝野,母黄太夫人,初适韩门,时构鸦片流毒,家一度中落,太夫人扢艰纾困,坚苦勤劳,得能维持祖业

  • 文章唐代画圣——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吴道子 人物传记 书圣

    子系字,名为玄,唐朝时候家居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幼年穷困无依,当时正是佛敎昌盛时期,到处都有大小寺院,寺里的和尙见他可怜,就收容他在寺院里住,他在寺院里跟画壁的画工做学徒,吴子小时候看见画图的丹靑,便有说不出的兴趣,常常偷偷学画,到了他年靑的时候,就做瑕丘尉的官吏,有一次他因公出差,经过四川三峡,看见了蜀四川的优美风景,回来便把所见的优美风景描画在纸上,后来,便辞了官,到繁华的东都洛阳及名胜地方中岳嵩山(属于登封县)专心从事寺院壁画的制作

  • 文章軍人之智,貴能先知與推斷任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馮濟民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军人武德 兵贵先知 先制之道

    我就由军人武德讲起吧!军人之智,贵能先知与推断任务:讲军人武德就先从「军人之智」讲起,而「军人之智贵能先知,而先知实乃推断任务之致」。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诸葛亮,有关他的神话很多,其实推断一件事情都是有脉络可循的,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理。当然这也要思维敏锐,处处留心才有此警觉,不过我们军事教育中的状况判断,则正是培养军人先知之工夫。我常向我的部属讲,你们做事要像一个高明的棋士能至少看到三步棋,如果不能看三步,那也至少要两步,绝不可走一步算一步,处处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